醉酒駕車肇事乘客需要承擔責任嗎
近日公安部下發了《關于修改酒后駕駛有關法律規定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中,《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與醉駕司機同乘一車的乘客也應進行處罰”,規定對酒后駕駛不勸阻、不制止的同乘者設定罰款處罰。“處罰同乘人”一經披露,在社會上引發了頗多議論,許多法律人對此也不以為然,認為乘車人不存在法定或約定的義務,對乘車人進行此種處罰于法無據。但筆者認為,立法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滯后性,出現所謂的法外空間,而法律的完善應站在整個社會發展的高度來進行。
駕車人在飲酒狀態下,對自己的行為認識往往比較模糊,自制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現交通事故,給本人和他人造成危害。此時同乘的人如進行勸阻或制止,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對乘車人自己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許多乘客明知司機處在醉酒狀態,而沒有制止,更有甚者明知司機醉酒仍要求其駕駛,對交通肇事存在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無疑對交通肇事起到了“姑息縱容”和“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乘車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以前的法律法規中,交通肇事只處罰司機,對乘客沒有任何的威懾。而法律之所以對人進行制裁,無非是人在能選擇善的時候選擇了“惡”。如果乘車人可以選擇制止司機醉酒駕車而不選擇制止就應該受到法律的處罰。
退一步講,即便把乘車人制止醉酒駕車的行為歸入道德范疇,也屬于可用法律加以強制的普遍道德。道德分為“普遍道德”和“特殊道德”。前者是指大多數人信仰的,維系一個社會必不可少的道德規范,可以為法律加以強制推行。特殊道德則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上人道德”,此類道德應當“法律不強人所難”,不宜以法律加以強制。比如**勇為等。而乘車人對醉酒司機的制止,不是純粹的利他行為,在保障別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對于此類普遍道德,當然可以用法律加以強制推行。
加強這方面的立法勢在必行,但還應更具體化。
一、明確對“醉酒駕車”的“車”的界定,應限于私家車、政府用車等非營運性車輛;
二、乘車人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三、乘車人在主觀上必須是明知或應知司機醉酒駕車;四、在處罰力度上,對乘車人應堅持適度原則。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者可以在哪些地方進行職業病診斷
2021-02-14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贍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3-20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家庭財產保險索賠的注意事項
2021-03-02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保險公司變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車輛自燃險有必要買嗎
2021-03-24香港騙子雇內地人挖眼自殘騙保險金
2021-01-05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商業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1-30作“釘子戶”對于拆遷補償到底有沒有優勢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