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名入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認為冒名行為侵害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權的觀點主要是以權利的產生須以客體的存在為理論依據,以劉春田為代表。他認為,“著作權是具體的,是就具體的作品而產生的,其權利也是針對具體的作品而言的,沒有作品就沒有著作權。離開了特定的具體作品的抽象的著作權是不存在的。”同時他還認為,冒名行為“已超出著作權法的署名權問題,屬于假冒姓名,侵犯他人姓名權的行為。”同時,未經他人許可而使用他人的名字,構成對姓名權的侵犯也符合一般的法律規定。
二、侵害署名權說
這種觀點以鄭成思為代表,認為假冒他人署名作品的行為侵犯了他人著作權中的署名權,這也是知識產權學界絕大多數人的觀點。鄭成思認為,署名權的內容包括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和禁止他人在非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權利,“由于作品均是精神創作成果,假冒名作家之名發表低劣作品,會給該作家聲譽造成損害,這是典型的侵犯精神權利”,“同時可能影響被冒者本應取得的收入”,“冒他人之名發表非他人的作品是與版權中的精神權利及經濟權利都密切相關的,應當列入版權法管轄范圍。”
三、不正當競爭說
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不僅具有標示性功能,可以防止與其他人的作品相混淆,而且也是消費者選擇文化產品的重要依據。冒名者通常借助被冒名者因先前的創作行為而形成的市場號召力,提高冒名作品的市場認同度,以此獲取不當經濟利益,這將對被冒名者的社會聲譽和經濟利益造成損害。因此可以認定,假冒他人署名的行為屬于典型的假冒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也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如果被假冒的姓名(包括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有一定的知名度,且有導致公眾混淆的可能時,即構成不正當競爭,被冒名者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提起不正當競爭之訴”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傷害罪法庭怎么判
2020-11-07抵押無效擔保可否免責
2021-03-08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欠錢欠2000可以報警嗎
2020-12-10個人債務能要回一半車款嗎
2021-03-18訂婚后退婚,錢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8簽訂了勞動合同跟是否在試用期內有關系嗎
2021-03-07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網簽購房合同查詢
2021-03-12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關于加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管理的通知
2021-03-05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