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中,應列機動車駕駛員、機動車所有人一方為被告。如機動車駕駛員系從事雇傭勞動或工作過程中致人損害的,應列其雇主或單位為被告。
二、道路交通事故中應提供哪些基本材料?
答:一般需提供被告身份信息、駕駛證信息、機動車行駛證信息、交警部門事故認定書(上述信息可從交警的事故處理部門中查詢、調取)。如有條件知悉肇事車輛方投保強制責任保險或商業保險的保險公司信息的,也應一并調取。
三、道路交通事故中如何確定傷殘等級及營養、誤工、護理期限?
答:處理道路交通事故過程中,可申請交警部門開具委托書。委托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對上述傷殘及“三期”情況作出鑒定。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司法鑒定機構也可對精神損害等級程度作出鑒定,申請鑒定時可一并提出。
四、在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中,保險公司的責任性質與訴訟地位如何確定?
答: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一、二十二條規定,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為了保證交通事故受害人順利理賠,受害人選擇以保險公司為被告提起訴訟的,可以列保險公司為被告;受害人未以保險公司為被告提起訴訟的,一般宜追加保險公司為第三人。
五、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當事人訴求法律規定以外的合理費用,如何處理?
答:道路交通事故中,可訴求賠償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可得利益損失)。根據現有法律規范、最高院司法解釋精神和司法實踐經驗,對由事故引發的人身、財產損失均應適用全部賠償原則,即賠償范圍依據損失范圍合理規定,考量當事人提出的損失是否已實際發生,且為必須合理。
如當事人請求受損交通工具修理期間另行租車費用的,可以從未發生交通事故前,當事人使用車輛是否必要、合理(如其是否是車輛的實際所有人、使用車輛的目的、車輛的用途、是否已支出租車費用等為標準)來判斷當事人是否發生另行租車的損失。若當事人確需另行租車,且有租車事實,就其租車發生的損失的賠償標準應參照租賃公司出租一般普通型車輛的費用,賠償的期間應等同或短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至車輛修復完畢從修理廠提取之日止的期間。
當事人請求賠償為處理事故產生的費用(如交通費、誤工費、取證費等)的,若該費用已實際發生,且為必須合理,可予支持。
六、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答:有三種:(1)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2)交警部門事故調查處理部門調解,通過簽署調解協議書等形式解決;(3)人民法院訴訟解決;
七、對于有勞動能力的當事人未提供因誤工而實際減少的收入證明,對其誤工費用是否應予以支持?
答:當事人未提供誤工證明,往往存在相應的客觀原因,如用工單位出于利益關系還原出具相關證明等。如經釋明,當事人仍未就其誤工減少的收入提供相應證據的,可視為其就訴請舉證不能,不能按其訴請支持其誤工損失。但是如當事人能提供證據證明其所具體從事的行業的,可依照行業標準計算其誤工費用;如當事人既不能舉證證明其收入狀況,又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其具體行業的,可比照下崗失業人員、無業人員等人員,按照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確定其誤工費用。
八、不同殘疾輔助用具配制機構生產的相同型號的殘疾輔助器具費(均為普及型)價格懸殊,應據何標準確定賠償數額?
答:求償的殘疾輔助器具需符合為受害人所必需,對受害人的功能確實起補充作用,且該用具系恢復功能性用具,并能維持基本生活要求(有助于從事生產勞動、有助于恢復性、回歸性社交)、符合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等標準。對于原告起訴時已經安裝的殘疾輔助器具,可依其已實際支付的費用確定賠償數額;對于尚未安裝的殘疾輔助器具或者雖已安裝但今后需要更換的殘疾輔助器具,應據具體案情依法向殘疾輔助器具的配制機構詢價,該詢價結論經依法質證后可作為確定相關賠償數額的依據。
九、賠償權利人為外籍人或港、澳、臺同胞,誤工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依何標準計算?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于填平受害人損失的考慮,規定在賠償權利人確有證據證明其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標準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標準。但是,鑒于我國目前尚屬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性支出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按解釋中確定的原則進行處理,由于我國的賠償義務人負擔能力有限,即使考慮其經濟能力,也可能出現外國或港澳臺地區賠償權利人的利益得不到實際保護的情形,也會使法院的判決成為一紙空文。故在確定賠償標準時,仍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為宜。
十、掛靠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確定賠償主體?
答:掛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掛靠人與被掛靠人《包括單位或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機動車是否屬于掛靠關系的認定,應根據雙方的約定、機動車的投保人、機動車的實際受益人,以被掛靠方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的范圍等因素綜合判斷,被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以外的部分,向掛靠人追償。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的責任,應根據雙方合同的約定,各自過錯的大小等因素確定。
十一、保留所有權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答:汽車銷售公司以保留所有權方式,由買方分期付款購買機動車,買受人占有后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即使尚未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亦應由買受人承擔賠償責任。
十二、機動車在被盜搶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怎么辦?
答:機動車在被盜搶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機動車所有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十三、機動車在送修理、委托保管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怎么辦?
答:機動車在送修理、委托保管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承修人、保管人駕駛車輛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承修人、保管人直接承擔賠償責任。
十四、機動車駕駛員執行職務或者從事雇用活動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
答:機動車駕駛員執行職務或者從事雇用活動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雇主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駕駛員從事雇用活動時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交通事故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機動車駕駛員追償。
十五、盜用、冒用他人身份證取得車輛管理部門登記的機動車、非機動車發生事故怎么辦?
答:盜用、冒用他人身份證取得車輛管理部門登記的機動車、非機動車發生事故的,由盜用人、冒用人承擔賠償責任,銷售方有過錯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十六、機動車借用他人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
答: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十七、機動車買賣完成后未辦理過戶登記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
答: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等方式轉讓并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
十八、被保險機動車無證駕駛或釀酒駕駛發生交通事故時,交強險責任如何承擔?
答:除交通事故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以外,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事故,包括無證駕駛或釀酒駕駛等情形,由保險公司首先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對受害人承擔財產損失外的賠償責任,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加害人追償。
在保險公司理賠前,加害人在交強險限額內向受害人支付了賠償金之后,要求保險公司就此部分予以理賠的,不予支持。
十九、兩車或多車相撞引發的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雙方或多方均有過錯,一方或多方車內人員主張損害賠償如何處理?
答:在交通事故中,兩車或多車相撞造成一方或多方車內人員損害,車內人員以合同關系主張賠償的,由合同相對方先行承擔責任。
車內人員以侵權關系主張賠償的,造成交通事故的車輛各責任方應對車內人員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車內人員與本車一方存在配偶關系或車內人員系本車一方未成年子女的,其他各方要求扣除本車一方根據責任大小應承擔份額的,可以支持。
二十、有掛車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強制責任保險如何處理?
答:雖然根據規定有掛車的機動車本車和掛車應當分別投保交強險,但在行駛中,機動車本車與掛車事實上仍為一車,故當有掛車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根據權利義務相對等的原則,保險公司應就其承保的兩份交強險承擔理賠責任。
二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在交強險中的賠償順序如何確定?
答: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10月16日給安徽高院《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賠償限額中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次序問題》的復函([2008]民一他字第25號)已經明確,精神損害賠償與物質損害賠償在強制責任保險限額中的賠償次序,由請求權人自己選擇。請求權人自己選擇優先賠償精神損害,對物質損害賠償不足部分由商業第三者責任險賠償。故請求權人選擇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可以支持。
二十二、交通事故中各方具體責任分配如何承擔?
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損失超出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機動車一方有事故責任的,由機動車一方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1)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
(3)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
(4)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損失超出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在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情形下,按照下列規定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
(1)在高速公路、高架道路以及其他封閉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按5%的賠償責任給予賠償,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1萬元。
(2)在其他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按10%的賠償責任給予賠償,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5萬元。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于禁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交通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賠償要考慮哪些
2021-03-25工傷賠償申請流程
2020-12-26勞動仲裁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兒子不孝順父母怎么辦
2020-12-31外國人同中國居民結婚的材料
2021-02-19照相館的照片屬于隱私嗎
2021-02-11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公司裁員賠償有封頂嗎
2021-03-04財產保險的概述與原則分別是什么
2021-02-10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