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賄賂犯罪是指發生在商業領域的全部賄賂犯罪的統稱,它并非刑法規定的獨立罪名或者類罪名,不僅包括平等的商業主體在交易活動中的賄賂犯罪,同時也包括商業行政管理活動中管理人與被管理人之間的賄賂犯罪。因此,商業賄賂犯罪并不只是局限于《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及“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三個罪名當中,而是同時包含《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污賄賂罪中的“受賄罪”、“單位受賄罪”、“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行賄罪”、“對單位行賄罪”、“介紹賄賂罪”、“單位行賄罪”等七個罪名。換言之,只要是與商業活動有關的上述十種犯罪,全部屬于商業賄賂犯罪的范疇。
一、商業賄賂犯罪主體
商業賄賂犯罪的主體是實施商業賄賂犯罪行為并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個人或者單位。商業賄賂行為具有對合性,因此,商業賄賂犯罪的主體包括行賄主體和受賄主體兩個方面。
(一)行賄主體
商業賄賂犯罪的行賄主體是在商業活動中為了獲取商業利益、商業機會、商業地位而實施行賄行為的一切自然人或者單位,即“經營者”。關于“經營者”的概念,《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結合該條款及刑法規定可見,進行經營活動的單位或個人都可以成為商業賄賂犯罪的行賄主體。
(二)受賄主體
商業賄賂犯罪中的受賄主體是在商業活動中索取或收受賄賂的單位或個人,通常都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力,一般區分為單位、國家工作人員、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主體性質不同帶來的差別是認定罪名的不同,在經濟領域中只要這些單位或者個人索取、收受賄賂,阻礙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無論屬于哪種性質的主體,都有可能構成商業賄賂犯罪。
二、商業賄賂犯罪主觀方面
(一)商業行賄的主觀方面
商業行賄的主觀方面除了直接故意以外,還要求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也就是說,行賄者在經營中排斥公平競爭,最大限度地爭取交易機會,以獲得更多的非法利益為終極目標。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辦理受賄犯罪大要案的同時要嚴肅查處嚴重行賄犯罪分子的通知》明確規定,“謀取不正當利益”包括兩種情形:一是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即“非法利益”;二是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提供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幫助或方便條件,即“非法手段利益”。2012年,兩高《關于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更是將“違背公平、公正原則,在經濟、組織人事管理等活動中,謀取競爭優勢”作為第三種情形納入“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范疇,劍指商業賄賂。
在行為目的方面,商業行賄者是為了排擠競爭對手、銷售或購買商品,以賺取商業利潤。如果不是為了商業目的,而是為了獲取商業目的以外的其他目的,如為了升學、提干、晉級、出國等原因而收買有關人員,這種行為只是一般的賄賂行為,而不是商業賄賂。
(二)商業受賄的主觀方面
商業受賄的主觀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受賄者明知自己索取、收受賄賂的行為會侵犯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卻仍然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受賄者必須認識到自己索取、收受的財物是對其職務行為的不正當酬謝,與其職務行為存在對價關系。在這種清醒認識下,索賄者只要仍然具有索取他人賄賂的意圖,就符合該要件特征;而收受賄賂者不僅要有收受他人賄賂的故意,還應具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故意,只有這兩個方面同時具備才能成立。
三、商業賄賂犯罪客體
商業賄賂犯罪侵犯的客體,一是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交易秩序。市場經濟是一種以公平競爭為主導的商品經濟,各市場主體所追求的利益因為需要通過市場競爭,往往表現的很不確定,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有可能沖破自身的成立宗旨和有關法律的限制,通過商業賄賂而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必然會破壞公司、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公正競爭的交易秩序。二是侵犯同行業競爭者的合法權益。同業競爭者的合法權益需要公平的競爭秩序來維護,而在商業賄賂凸顯的社會經濟中,運用科技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不再是不法經營者恪守的商業理念,執著于以賄賂手段代替正常營銷手段,必然會構成不正當競爭,損害同業競爭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商業賄賂行為在損害公共利益的同時,將最終的危害結果轉向了廣大消費者。當眾多商家都將目光聚焦商業賄賂而不顧產品質量和品質時,消費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高價劣質的產品充斥市場,從根本上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財產與生命的巨大威脅。四是侵犯有關單位和人員的廉潔性。任何一個在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中執行一定職務的自然人,都存在因職務所帶來的一定的身份、地位與便利條件,當然公司在賦予其公司職員一定地位與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必然要求他們忠于職守、廉潔自律,也就是說其負有不得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索取或收受賄賂的義務。另一方面,正常市場交易秩序也要求有關單位保證自身的廉潔,否則即會使單位的正常經濟交易管理制度遭到破壞。
四、商業賄賂犯罪客觀方面
商業賄賂犯罪的客觀方面,是商業賄賂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侵害的客觀外在事實特征,根據商業賄賂犯罪所涉及的罪名,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商業行賄行為
商業行賄是在商業活動中,基于商業目的,有關人員或者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給予他人或單位以財物的行為。
1、商業行賄必須是發生在商業活動中,行賄者基于獲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的目的,通過給予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財物,排斥正當競爭,以獲得違法性利益、違法性幫助或者競爭優勢等。
2、給予的賄賂是財物。這里的財物,是指能夠衡量、換算的財產性利益。具體包括:實物,如煙酒、金銀首飾、住房、汽車等;貨幣,包括人民幣、外幣;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等;其他財產性利益,如設定債權、免除債務、無息或者低息貸款、裝修住房或贈送一定數目的企業股份等。值得說明的是,諸如性賄賂、晉升職務、解決戶口等非財產性利益在目前刑法規定中暫未納入商業賄賂犯罪的范疇。
3、行為手段一般是直接給予財物,而在對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及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商業賄賂時,也可以表現為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
(二)商業受賄行為
商業受賄是在商業活動中,基于商業目的,有關人員違背職務的廉潔性或者單位違背廉潔制度,利用職務便利或者影響力非法索取、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
1、受賄者利用職務便利或影響力。職務便利是受賄者本人職務范圍內的權力,即自己主管、分管、承辦公司、企業某項具體事務的權利;而影響力是受賄者利用了本人職權或者地位產生的影響和一定的工作聯系,去影響、指揮其他人員利用其職務上的權限。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受賄者”并不包括“單位”,因為根據刑法規定,單位作為受賄主體時,無須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構成要件。
2、受賄者實施了索取、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根據行為方式的不同,商業受賄行為可以分為索取型受賄和收受型受賄:受賄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乘請托人求其謀取利益之機,采取刁難、拖延、不利要挾等手段,以公開或暗示的方法主動向請托人要求給予財物的行為是索取型受賄;而受賄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請托人為謀取利益主動送給財物時,自愿接受的行為則為收受型受賄。
3、收受型受賄者需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認為:“為他人謀取利益包括承諾、實施和實現三個階段的行為。”也就是說,為他人謀取利益具體包括四種情況:(1)許諾、意圖為他人謀取利益,尚未實際進行;(2)正為他人謀取利益,尚未獲得成功;(3)已為他人謀取了部分利益,還未完全實現;(4)為他人謀取的利益,全部滿足了要求。
4、商業受賄行為還表現為受賄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情況。
(三)介紹賄賂行為
介紹賄賂犯罪行為,是指為了商業行賄犯罪行為和商業受賄犯罪行為的實現,在商業行賄主體和商業受賄主體之間進行溝通、撮合,情節嚴重的行為。行為表現或者是為商業受賄主體尋找索賄對象,轉達其索賄意愿,或者表現為受商業行賄主體的委托,幫助其物色行賄對象,疏通行賄渠道,引薦受賄主體以幫助傳遞信息和賄賂等。(作者:王峰來源:大成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嘉興馬青律師”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并請承擔全部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賣假藥要坐牢嗎
2021-01-19套路貸報案立案條件
2021-01-31房屋契稅延期交會有滯納金嗎
2021-02-20立約定金協議怎么寫
2021-03-09機動車未經登記是否取得物權
2020-12-20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時效
2020-11-29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被裁員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6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這不是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11高血壓跌倒死亡是意外嗎可以找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1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分紅保險問答
2020-12-12承包林地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