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用補償雖發生在全國城鄉各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也不一樣,但作為農村被征用者有充分理由享受同樣的法律環境。從憲法和法理上說,對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與剝奪的立法權,只能由全國人大行使,而不能交由其他機關行使。特此建議,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一部有關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法。
1.明確規定征用補償的基本原則
從法理上正確分析征用補償法律關系,是確立征用補償基本原則的基礎。
第一,政府行為必須受到法律嚴格限制的原則。“征用”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就政府而言,對農民私有財產進行征用(或因征用進行房屋拆遷),性質上是公權對私權的干預限制,最基本的原則是政府行為必須受到嚴格的法律限制,非法律明文規定的授權事項不可為,包括權力的范圍和行使權力的方式。就農民而言,其私有財產應當接受法定的公共利益的限制。
第二,公平合理的補償原則。征用后的“補償”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政府負有公平合理補償農民財產損失的職責和義務;農民有權要求政府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補償標準和金額的確定應遵循平等合理、彌補實際損害的基本原則,不能以行政手段限制和剝奪農民的財產主體地位及求償權。
2.明確界定公共利益的具體事項
公共利益是政府在公權限制私權過程中的行為邊界,也是公民接受限制的行為邊界。法律要以例舉或排除的方法對公共利益作出嚴格具體界定,防止假公共利益之名,僭越法律,進行商業開發的違法行為。
3.制定統一的補償計算標準及安置原則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對土地使用權的征用補償規定比較明確,有具體的計算標準。同理,對房屋等私產的征用補償也應確定計算標準。在此基礎上,由各地按照規定的計算方法確定具體的補償金額。通過制定補償計算標準,既能防止征用方克扣、壓低征用補償費用,損害農民利益;也能防止被征方漫天要價、謊報和擴大面積,非法獲利,加重國家用地負擔的事件發生。
4.規定嚴格的法律程序
政府對農民私有財產的征收必須借助嚴格的法律程序完成。具體包括:第一,征用程序。如:財產評估程序、補償標準公示程序、聽證程序、強制拆遷程序。第二,救濟程序。如:行政裁決程序、仲裁程序、訴訟程序。
這些程序都必須明確而完善,特別要避免地方政府同時充當決策者、規則制定者、征用方及糾紛的最后裁決者的多種角色。
5.在較大規模的征用補償過程中,政府可以考慮為農民配備律師,提供法律指導、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中的抵銷權屬于抗辯權嗎
2020-12-27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2020-11-15軍婚和普通婚姻有什么區別
2021-01-24單方事故替換駕駛員算騙保嗎
2020-12-05怎么可以讓另一方沒有探視權
2020-12-14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一方存折寫父母的名字,離婚怎么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08北京房產糾紛律師:北京市房地產抵押登記辦理程序
2021-01-14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勞務合同可以進行競業限制嗎
2020-12-16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