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既遂和犯罪完成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既遂和犯罪完成的法律規定是兩者存在著差別,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種基本形態,學界關于犯罪既遂的標準存在著爭論。在司法上,應當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應當以“犯罪構成要件要素齊備說”作為認定犯罪既遂的標準;在立法上,則應當從犯罪事實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發,以“犯罪目的實現刑事政策說”作為確立犯罪既遂形態的標準。
1、犯罪結果不同:未遂的結果是犯罪目的無法完成,既遂則是完成了犯罪目的。
2、定義不同: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實施完成的是既遂。
3、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相關法律行進審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減免,可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犯罪既遂的形式是怎樣的?
根據刑法分則各種犯罪構成的具體規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論,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幾種形式:
1、行為犯。也稱舉止犯,是指行為人只要實施了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即已構成既遂的犯罪。
2、結果犯。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必須發生了法定的結果,才構成既遂的犯罪。
3、舉動犯。也稱為即時犯,是指按照法律規定,行為人一著手犯罪實行行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構成要件, 從而構成犯罪既遂的犯罪。
4、危險犯。是指行為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足以造成某種危害結果的特別危險狀態而構成既遂的犯罪。
既遂犯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分則對所觸犯法條規定的法定刑直接處罰。法定犯罪與事實犯罪是從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兩個不同角度而對犯罪概念所作的區分。所謂法定犯罪是指已經立法者價值評判而上升為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事實犯罪是指具有實質危害性但尚未進入立法者視野的行為,是待犯罪化的行為或者準犯罪。理想的法治刑法要求法定犯罪與事實犯罪相一致,這是在總體上對刑事立法的要求。體現在犯罪形態上,就是要求法律所確定的犯罪形態與行為的發展樣態相一致。
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關于犯罪的基本狀態的話,實際上是比較多的,根據犯罪結果有無發生,包括有犯罪的既遂狀態和未遂狀態。這實際上也就導致了犯罪既遂和犯罪完成的話,它不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概念。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區別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犯罪既遂有哪些表現形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批準環境影響報告書需要些什么步驟
2021-03-06租房合同必須經過備案才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6人民法院申請調解需要費用嗎
2021-02-27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交通事故主要責任認定工傷可以嗎
2021-02-20交通事故訴訟的證據有哪些
2021-02-03事故一次性賠償書
2020-12-20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2020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1-13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獨資有限公司是否可以股權贈與
2020-12-05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判決后如何申請執行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8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