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規定有哪些
根據《物權法》規定,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一是對專有部分的所有權。即業主對建筑物內屬于自己所有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門可以直接占有、使用,實現居住或者經營的目的;也可以依法出租、出借,獲取收益和增進與他人感情;還可以用來抵押貸款或出售給他人。
二是對建筑區劃內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權。即每個業主在法律對所有權未作特殊規定的情形下,對專有部分以外的走廊、樓梯、過道、電梯、外墻面、水箱、水電氣管線等共有部分,對小區內道路、綠地、公用設施、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等共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對建筑區劃內,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三是對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的權利,即有權對共用部位與公共設備設施的使用、收益、維護等事項通過參加和組織業主大會進行管理。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三個方面的內容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
在這三個方面的權利中,專有部分的所有權占主導地位,是業主對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權以及對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權的基礎。如果業主轉讓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則也一并轉讓。業主享有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如行使專有部分所有權時,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像裝修房子時不能破壞建筑物的整體結構;在住宅里面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對公共部分行使共有權時,要遵守法律的規定和業主委員會的約定;認繳建筑物共有部分的維護資金等。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制度在調整建筑物區分所有關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社會,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但我國民法通則中并無相關規定,從而法官在解決糾紛時只能借鑒國外法律的相關規定。在我國制定物權法之際,因此筆者在此對建筑物區分所有權進行必要的分析,并對各建議稿中的相關條文進行評析,以期望對在物權法中更完善的規定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有所幫助。
一、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歷史發展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只能穴居巢洞,故不可能形成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觀念。通說認為,建筑物區分所有權觀念的萌芽,濫觴于人類文明之始的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由于生產和交換的發展,人口大量集聚于城市,城市得以形成。為滿足城市人口居住和經營的需要,公元前兩千年的古巴倫王國,產生了類似于現代區分所有建筑物的建筑物形態,標志著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正式萌芽。在羅馬法中,由于貫徹了“一物一權”主義的原則,所以并不存在建筑物的區分所有權問題。其后的日耳曼法,曾經形成所謂的“階層所有權”,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但并不完整。自十九世紀上半葉開始,英、法、德、意、瑞(士)等國先后進行了工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和工業中心的急劇發展。隨著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的發展,高屋建筑拔地而起,多個業主或承租人共同使用同一樓宇的現象出現,但與此相關的樓宇管理問題日顯突出,要求建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律制度的呼聲高漲。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644條的規定。
二、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概念的界定關于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是指由區分所有建筑物的專有權,共有權以及基于共同關系而產生的成員權所構成的特別所有權。
歷史發展
樓宇管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歷史發展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只能穴居巢洞,故不可能形成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觀念。通說認為,建筑物區分所有權觀念的萌芽,濫觴于人類文明之始的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由于生產和交換的發展,人口大量集聚于城市,城市得以形成。為滿足城市人口居住和經營的需要,公元前兩千年的古巴倫王國,產生了類似于現代區分所有建筑物的建筑物形態,標志著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正式萌芽。在羅馬法中,由于貫徹了“一物一權”主義的原則,尤其是確認了所謂“建筑物所有權屬于建筑物所附著之土地所有人”或“地上物屬土地所有人”的原則,《法國民法典》第644條的規定,開創了近代民法建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先河。此后,意、葡、西(班牙)、瑞(士)以及舊中國國民政府的民法典等先后建立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律制度。進入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堪稱人類浩劫,原有建筑物遭到極大破壞。另一方面人口激增,并紛紛涌向城市,致使住宅問題更趨嚴峻。但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客觀上又為建筑物向更高的立體化方向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為了解決日益復雜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律關系,各國或重新檢討已有的法律制度,或者積極創設新的理論體系,促進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發展。
建筑物
建筑是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并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有些分類為了明確表達使用性,會將建筑物與人們不長期占用的非建筑結構物區別,另外有些建筑學者也為了避免混淆,而刻意在其中把外型經過人們具有意識創作出來的建筑物細分為“建筑”(Architecture)。需注意的是,有時建筑物也可能會被擴展到包涵“非建筑構筑物”,諸如橋梁、電塔、隧道等。
建筑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所有東西,既包括房屋,又包括構筑物。
狹義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構筑物。房屋是指有基礎、墻、頂、門、窗,能夠遮風避雨,供人在內居住、工作、學習、娛樂、儲藏物品或進行其他活動的空間場所。建筑相關專業多是指狹義的建筑物涵義。最能夠說明“建筑”相關專業學習的建筑物的概念的是老子的:“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有室之用。“這也無疑是對狹義建筑物概念,最清晰最直接的表述。
有別與建筑物,構筑物是沒有可供人們使用的內部空間的,人們一般不直接在內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如煙囪、水塔、橋梁、水壩、雕塑等。
在很久以前,人們都沒有建筑物所有權的概念,那時候人們生活在洞穴里,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是建筑物的所有權,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了建筑物的所有權是由專有權和公共權組成。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書記員是審判人員嗎
2021-03-07消費者維權打官司有啥要注意的
2020-12-29小公司股權分配有什么規定是什么
2021-03-02交通事故理賠好了還可以起訴嗎
2020-11-08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2021-03-04贍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3-20老人去世房產過戶有期限嗎
2020-11-25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房產無償贈與弟弟需要交什么稅
2020-12-06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被自己的車軋死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17保險合同成立后哪種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8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五條是什么
2021-02-0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19哪些情況的房屋沒有房產證也可以獲得拆遷費
2020-11-25棚戶區改造與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都有哪些區別
2020-12-20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4農村拆遷戶口遷出還有補償款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