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婦女身心健康狀況良好,但中西部農村婦女健康有待改善;女性受教育狀況明顯改善,平均受教育年限顯著提高;女性在城鄉經濟活動中表現活躍,超過七成的女性在業,但男女勞動收入差距較大;城鄉女性的社會保障狀況顯著改善,性別差距明顯縮小;女性政治參與意識較強,但參與管理和決策的比例較低;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家庭暴力等現象不容忽視;八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認同男女平等不會自然而然實現,需要積極推動性別平等。
由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1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旨在研究社會資源和機會在各國男性和女性人口之間的分配狀況。報告顯示,中國在男女平等方面排在全球第61位。中國分數較高的兩項分別是“經濟參與和機會”以及“政治賦權”,表明中國女性在從事職業和參政方面的進步。“健康與生存”項目,中國排名第133名,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由“重男輕女”引起的男女出生性別比失衡。
上述三組主要數據都表明,在中國,全面保障婦女生活和身心健康任重道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的市場化供需配置,可以激勵人們的勞動積極性,但男女兩性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差距,并引致收入差距擴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國家和社會發展平衡的角度來說,把保障婦女權利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讓社會分配更公平,讓廣大婦女能夠分享社會發展成果,將更好地推動我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實現。
由此看來,勞動和社會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調節工具。隨著婦女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問題更多的是老年婦女問題。許多婦女到老年階段會由于就業不穩定、就業層次低或就業不充分,無法享受與就業關聯的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未就業城鎮婦女醫療保障與需求的差距甚至大于農村婦女。諸多方面的問題值得社會關注。
從婦女就業狀況與社會地位問題考察,我們發現:
第一,近年來,我國城鄉就業總人口、城鎮就業總人口中的女性從業人數都有所增加,并呈上升趨勢,但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中女性人數卻在下降。其中反映的一個基本事實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婦女社會參與程度的提高,中國婦女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婦女日益成為勞動大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婦女參與經濟的層次與男性相比仍然偏低,農業女性從業人口、城鎮女性非正規就業人口持續增加,而就業穩定性和社會保障程度最好的城鎮單位,就業的女性數量和相對比例均略有降低,形成總就業人口中女性比例大于城鎮就業女性比例,城鎮就業人口中女性比例大于城鎮單位就業女性比例的態勢。
第二,非農就業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女性在青年階段并不滯后。問題在于,受傳統性別分工和中國特有的候鳥式遷移模式的影響,女農民工在結婚生子之后,很多人不得不留在家鄉或返鄉照顧老人和孩子。也就是說,由于家庭因素,在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男性比女性更能穩定就業,職業發展也更好。另一個現象是,在勞動力市場中,雖然在知識技術密集度較高的行業,女性的數量和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更多的女性從事低端工作。女性從業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都比較明顯。政府和社會各界要重視勞動力轉移中的性別差距問題,切實保護婦女的就業權利。
第三,在城市化進程中,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但并非不可控。轉型期的中國,收入差距在各個群體都有所表現,在這一過程中,性別差異表現也比較突出。由于女性非正規就業、低端就業的比例大于男性,男女收入差距拉大是一個必然問題。解決這一問題,要靠提高婦女就業層次,改善婦女就業結構,提高婦女正規性就業(城鎮單位就業)的比例。
近年來,手工編織業、家庭服務業等成為我國大力發展的、適合婦女就業的行業。這一舉措并不會使女性職業層次降低。在個性化需求和個性化消費日益興起的當今社會,手工編織業面對的絕不是低端市場,其就業層次并不低。當然,相關部門在推動傳統手工編織業走向市場的過程中,需要解決有三個問題,即提高工藝水準,提高市場開拓和市場營銷的水平,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知名品牌。
從婦女社會保障現狀考察,根據2011年,省社科規劃重大課題“社會性別視野下的公共政策研究”,對我省社會保障政策及其執行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我省社會保障覆蓋面逐年擴大,在維護女性社會保障權益方面呈現出積極態勢,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企女職工的養老金權益得到維護,原國有企業(含縣、區以上集體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的女工,實行“界定對象、兩條通道、自主選擇、平衡過渡”辦法,允許選擇50周歲或55周歲作為退休年齡,這一規定較好地保護了國企女職工的權益。二是醫療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農村計生戶婦女的生殖健康關懷被納入保障體系,廣大城鄉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三是失業保險與促進就業并重,登記失業的女性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并可通過勞務派遣、社區就業、婦女小額貸款扶持項目等實現再就業。四是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平穩發展,受益婦女人數逐年遞增。五是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多種救助政策改善了貧困婦女的生存和發展境遇,特別是在婦聯等社會組織的推動下,政策設計和實踐推進的性別意識有所增強,“同工同酬”等權利的性別公平意識逐步被社會所接受。但是,具體到政策設計、制定、執行、監督評估等多個環節,相對于男性,在勞動就業權利、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方面,性別歧視問題依然存在,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未來對婦女勞動保護的主要目標應該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個層次。預期性指標,是預計和期望達到的目標,主要通過引導公眾社會性別意識、社會力量行為來實現。約束性指標是必須實現的目標,主要通過依法加強管理和提供社會服務來實現。譬如,在婦女職業安全方面,“保障女職工勞動安全,降低女職工職業病發病率”,應該成為約束性目標,職業病發病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廣大職業婦女勞動安全狀況,主管部門要有相關統計,便于操作、執行、檢查,確保婦女勞動安全。
聯合國婦女大會的《行動綱領》對提高婦女地位的機制有明確界定:“第一,它所包含的設置是政府內的,是設在政府或政黨的中央一級的協調單位;第二,其工作的核心內容是社會性別在決策中的主流化;第三,提高婦女地位機制的最有效方式是把它設在最高層,而且還要密切聯系婦女組織和婦女群眾。”這為我們強化社會性別公平意識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思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贈與合法嗎
2020-12-30拆遷協議簽訂后有多久的訴訟期
2020-12-17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是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還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2020-11-28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保險產品誰打造
2021-01-27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承包期限未到,承包的土地可以讓子女繼承嗎
2020-12-16如何寫荒地承包合同
2020-12-23土地轉讓需要交什么稅
2021-02-28個人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1-06出讓土地用途變更的法律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16裝修的房子拆遷之后賠償嗎
2021-03-05怎樣選擇拆遷安置房屋才不會后悔
2020-12-03賓館拆遷補償不合理,如何維權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