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和告知義務的區別
(1)罪與非罪的區別。在交通肇事中不一定全部都可以構成犯罪,有些后果不嚴重的,可以按一般的交通事故處理,不追究刑事責任,而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應受《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應盡法定的告知義務,這種義務并非刑法上規定的自首情節。原因是它并沒有構成犯罪,不受刑法規定的自首情節的約束,只有構成犯罪,肇事者的法定告知義務才可轉化為自首情節。
(2)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情節具有條件性。所謂條件性是指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情節,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定條件方可成就,也就是只有交通肇事被追究刑事責任后,方可具備自首的條件,否則,自首不成立。
(3)肇事者的告知義務與肇事罪中的自首有所區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肇事者的告知義務,是一種原則性的規定,在未構成犯罪時,視為法定的一種告知義務,當被追究刑事責任,構成犯罪時,肇事者的法定告知義務即轉化為自首情節,不能以構成犯罪與未構成犯罪肇事者的告知義務一同并論。也就是說,未構成犯罪的,肇事者的告知義務是一種道路事故的原則性規定,一旦構成犯罪,肇事者的告知義務實際就是一個自首情節。兩者是有區別的。
(4)法定的告知義務與刑法規定的自首兩者之間的區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規定的肇事者的告知義務,是僅針對一般的交通事故而言,只要出現交通事故,司機就必須向公安機關報告以便及時得到處理,也是一種社會公德的體現。而自首,則是針對犯罪而言,只有構成犯罪,被告人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是一種自首行為。交通肇事罪,本身是一種罪名,所以在刑法理論上就不存在告知義務,只存在自首情節,也只有自首情節,才是法定的從輕情節。
(5)法定的告知義務不能替代刑法上的自首,兩者性質不同。法定的告知義務只能適用于未構成犯罪的一般的交通事故。當交通事故一旦成為犯罪時,告知義務就自然轉化為自首。在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上,只有自首情節才是法定的從輕情節,而《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告知義務是不能替代自首情節而予以從輕量刑的,由于兩者性質不同,所以量刑的結果也不相同。不認定自首,就不能考慮從輕情節。如果把告知義務與自首并論,而對被告人予以從輕處罰,是缺乏法律依據的,既不能體現刑法的嚴肅性,反之體現了法官的隨意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后撤銷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6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反擔保抵押物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行政處罰限制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01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標準
2021-02-11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1-03-19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法律上分紅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6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保險公司懷疑騙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0-12-10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承包期內,承包方流轉經營權的要辦理變更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