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和告知義務的區別
(1)罪與非罪的區別。在交通肇事中不一定全部都可以構成犯罪,有些后果不嚴重的,可以按一般的交通事故處理,不追究刑事責任,而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應受《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應盡法定的告知義務,這種義務并非刑法上規定的自首情節。原因是它并沒有構成犯罪,不受刑法規定的自首情節的約束,只有構成犯罪,肇事者的法定告知義務才可轉化為自首情節。
(2)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情節具有條件性。所謂條件性是指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情節,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定條件方可成就,也就是只有交通肇事被追究刑事責任后,方可具備自首的條件,否則,自首不成立。
(3)肇事者的告知義務與肇事罪中的自首有所區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肇事者的告知義務,是一種原則性的規定,在未構成犯罪時,視為法定的一種告知義務,當被追究刑事責任,構成犯罪時,肇事者的法定告知義務即轉化為自首情節,不能以構成犯罪與未構成犯罪肇事者的告知義務一同并論。也就是說,未構成犯罪的,肇事者的告知義務是一種道路事故的原則性規定,一旦構成犯罪,肇事者的告知義務實際就是一個自首情節。兩者是有區別的。
(4)法定的告知義務與刑法規定的自首兩者之間的區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規定的肇事者的告知義務,是僅針對一般的交通事故而言,只要出現交通事故,司機就必須向公安機關報告以便及時得到處理,也是一種社會公德的體現。而自首,則是針對犯罪而言,只有構成犯罪,被告人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是一種自首行為。交通肇事罪,本身是一種罪名,所以在刑法理論上就不存在告知義務,只存在自首情節,也只有自首情節,才是法定的從輕情節。
(5)法定的告知義務不能替代刑法上的自首,兩者性質不同。法定的告知義務只能適用于未構成犯罪的一般的交通事故。當交通事故一旦成為犯罪時,告知義務就自然轉化為自首。在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上,只有自首情節才是法定的從輕情節,而《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告知義務是不能替代自首情節而予以從輕量刑的,由于兩者性質不同,所以量刑的結果也不相同。不認定自首,就不能考慮從輕情節。如果把告知義務與自首并論,而對被告人予以從輕處罰,是缺乏法律依據的,既不能體現刑法的嚴肅性,反之體現了法官的隨意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委托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2-21土地劃撥可以按揭嗎
2021-01-11商標轉讓協議協議不合法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19交通事故鑒定未出能否進行民事賠償
2021-02-07夫妻離婚了祖父母擁有對孩子的探視權嗎
2020-11-20家暴屬于治安案件嗎
2020-12-28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建筑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有效
2021-02-04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產品責任保險條款(試行)
2021-03-02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