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時間的界定是什么樣的
一、立功的主體范圍
首先要在法律上確定適格的立功主體。按照《刑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立功的唯一主體只能是犯罪分子,而且是構成犯罪的自然人和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主體,不包括單位。那么,什么情形下才能認定行為人是犯罪分子,哪些行為屬于犯罪分子的行為。犯罪分子是指違反刑事法律,對國家、社會集體或者他人造成危害,應當受到刑罰的人,即已經構成了犯罪或者說是已經符合了某種罪的犯罪構成的人。因此對于不構成犯罪的人不能構成刑法上的立功與重大立功,立功與重大立功對不構成犯罪的人而言也沒有任何刑法上的意義。
二、案發之前不能立功
對犯罪分子的認定,在現行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應該以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立案的時間為標準。立案意味著行為人有犯罪事實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也才開始具備刑法意義上立功的可能性。在公安機關、司法機關沒有發現之前,即便是行為人已經實施了某種違法犯罪行為,無論其是否意識到行為已觸犯刑事法律,任何人都應該在法律上被推定為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因為法律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審判,任何人不得確定為有罪”。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擁有審判權能,按照固定的法律程序,以事實為依據,運用法律賦予的權力,依法對所訴刑事案件進行審理并做出是否有罪的裁判。立案以前,任何公民進行的舉報、控告犯罪嫌疑人等行使憲法規定的訴愿權利行為,見義勇為等高尚道德行為當然排除在立功行為之外。否則,會導致刑法追及效力在立功制度上的溯及及往,認為犯罪者在主動歸案或被動歸案前以及潛逃期間實施的見義勇為、舉報、控告等行為成立立功,從而導致司法實務上的無所適從和刑法制度上的混亂。
三、對于到案的認定
立功具體的時間應該是犯罪分子到案后和刑罰執行完畢前這一期間。立功的開始時間是犯罪分子到案后,對于“到案”有兩種,一種是自愿到案,此種到案與自首相似,一種是被動到案,即需要作重點強調的一種,應理解為犯罪分子在自己不情愿或是違背自身意志的情況下而被司法機關及其有關部門或個人采取強制措施或者扭送等方式控制時開始,到刑期屆滿或者執行死刑之前為止,不論其處于哪個訴訟階段,只要實施立功行為,均可成立立功。應該注意的是,“立案”與“到案”不是同一概念,二者有本質的差別,也就是說立案并不等于“到案”。
四、未到案則不成立立功
司法實務中許多犯罪分子并不是在案發后就能及時到案,置于司法機關的控制之下,而大多處于潛逃狀態。在犯罪分子未到案的情況下,其本身對自己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不一定有清醒的認識。在這種情形下,實施協助司法機關抓捕犯罪嫌疑人、提供破案線索、見義勇為等行為的,不能認定為立功行為,客觀上只能是基于憲法上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或者是對犯罪的厭惡、憎恨,并非基于悔罪改過的心理。即使行為人明知自己的惡行觸犯了刑律,做出了種種立功行為,卻拒絕到案或者無到案的意識行為,若認定其行為屬立功,則有悖我國刑法立功制度的宗旨,恰恰相反是在鼓勵、支持和縱容犯罪,使犯罪分子潛逃而逃避應有的法律制裁。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立功時間的界定是什么樣的”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有房屋出租屬于許可經營范圍嗎
2020-12-17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資產評估公司成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7開發商根本違約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4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一方有債務能爭奪撫養權嗎
2021-01-15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怎么辦
2021-01-13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人壽險的投保額如何估算,哪些人需要購買人壽險
2020-12-28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