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是指對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后,由于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有條件地將其提前釋放的刑罰執行制度。
一、假釋適用對象有調整的必要
我國刑法第81條第一款規定,假釋適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這一規定也和其他國家大體相一致。既然有人認為假釋是為了補救長期自由刑而設。那么,對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就沒有適用假釋的必要。理由其一就在于對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而假釋的實質條件和緩刑的實質條件相一致。可直接適用緩刑,理由其二就在于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在刑罰執行過程中表現好,可以減刑,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所剩余刑無幾,假釋還須執行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對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適用假釋意義不是很大。因而,筆者認為:假釋應適用于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
刑法第81條第二款規定,對于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的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是假釋。這一規定有些過于嚴厲。筆者認為:對這些嚴重性質的犯罪人不應當規定一律不適用假釋,而應與一般犯罪相區別規定更為嚴格的假釋條件和程序。比如規定因上列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須執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二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五年以上,方可予以假釋。這樣規定也可給這些犯罪人早日復歸社會的期望和信心,給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
二、對于有“特殊情況”應作較為寬泛理解
刑法第81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的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這里的“有特殊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0月28日作出的《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規定:刑法第81條第一款規定的“特殊情況”是指有國家政治、國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況。筆者認為“有特殊情況”,可分為兩種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調解可以終止嗎
2021-03-05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9發明專利一般值多少錢
2020-12-31工傷可以申請仲裁解除無無期有賠償嗎失業金能不能拿到
2020-12-18競業限制沒有補償還存在嗎
2020-11-15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離婚訴訟的十大誤區
2021-03-14《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精神病人意外死亡保險公司賠付多少
2020-12-12“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忠誠”也可保險嗎
2021-03-05承包經營權流轉未經村委會備案的法律效力有什么問題
2021-03-21城鎮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