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途中交通事故屬于工傷對方賠償多少錢
賠償金看當地人均收入標準
第十八條?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員工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死亡,用人單位需要賠償多少錢
員工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如果職工在交通事故中不承擔主要責任,屬于工傷。各地的賠償標準不一,具體細節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查詢,參考如下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工資總額,是指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
本條例所稱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第四十條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上下班途中,大家還是要一安全為主,若勞動者在上下班的時候發生交通事故怎么樣得到工傷賠償要根據實際情況申請,能順利申請自然能成功理賠。關于上班途中交通事故屬于工傷對方賠償存在疑問,歡迎您找尋律霸網在線律師幫助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有企業改制法規有哪些
2021-03-04行政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19店鋪轉讓合同房東要簽字嗎
2021-01-22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甲乙雙方簽訂一份修理設備的合同,客體是誰
2020-12-26怎樣打離婚官司,律師怎樣協助調解離婚
2021-03-17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