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糾紛調解一般多長時間(《民法通則》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醫療糾紛的調解所需要的時間法律上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這類事件的訴訟時效刑法規定的是一年,所以建議調節時間不要超過一年,否則可能會為了等待調解結果錯過了訴訟時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醫療事故糾紛適用這一時效期間,即醫療糾紛要求賠償的時效為一年。傷害明顯的,自受傷害之日起計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認之日起計算。
訴訟時效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人身受到傷害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訴訟時效起算的時間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起算標準為“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
二、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解決醫療糾紛的優缺點
我國衛生行政部門是政府的一級職能部門,其職責主要是貫徹實施政府的衛生方針政策,保障人民的健康,因此衛生行政部門參與處理解決醫療糾紛是由其職責所決定的,當醫療機構和患者單獨協商不能達成協議時,可以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調解協商解決。。
優點:通過衛生部門調解解決醫療糾紛的優點主要是:其一,快速方便。作為行業主管機關,衛生行政部門所具有的專業認知能力是其他糾紛解決機制所不具有的;其二,節約費用。衛生行政部門解決醫療糾紛是職權行為,費用較低甚至不產生費用;其三,效力較強。行政裁決一經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強制性。其四,對行政裁決的不服,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訴訟再次進行解決。
缺點: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機關調解醫療糾紛是以醫學會作出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為依據,醫學會組織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主要來自醫療機構,醫療事故鑒定因所謂醫醫相護“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而導致患方對其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結論難免產生質疑,因為衛生主管部門與醫療機構的特殊關系,在處理該類糾紛中無論是機構或過程都難以使病人滿意。因此,衛生行政機關根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提出的調解意見有時難以得到患方的信服,難以成功解決醫療糾紛。
三、最新資訊(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醫療糾紛的調解時間,但是如果調解時間過長,等結果出來了不滿意,想要訴訟又錯過了訴訟時效,就麻煩了。所以當事人應當掌握這個時間節點,如果遲遲無法達成調解一致,那么就應該考慮及時提起訴訟了。更多信息請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2021-02-19農民遇上違法征地,可以拒絕簽字么
2021-03-13采購人未公布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標準如何處罰
2020-12-11商標權是否應做攤銷
2020-11-11未婚先孕的有探視權嗎
2021-03-08保姆虐待被看護人涉嫌犯罪嗎
2021-01-17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3-16詳解旅游保險有哪些
2020-12-17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投保人的定義,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23在房子上刮下來一板磚把車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18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商業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1-30土地性質出讓和劃撥有什么區別
2021-01-01土地流轉方式有幾種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