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嚴格規定的相應的權利劃分范圍與權力相對人,很多時候因為對法律知識的混淆,出現了類似像無權代理、無權處分的現象,那么具體什么是無權代理與無權處分呢?兩者又有什么區別,下面就由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一、無權代理與無權處分概念的區分
無權代理:無權代理是指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實施的民事行為的現象。
無權處分:無權處分,是指行為人沒有處分權,卻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的對他人財產的法律上的處分行為。
二、無權代理與無權處分構成要件的區別
無權代理:
1、行為人所為行為具備代理行為的表面特征。
2、行為人實施以他人名義所為意思表示時,沒有代理權。
3、行為人與第三人所為行為不是違法行為。
無權代理的行為人承擔的民事責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無權代理的行為未經本人追認的,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筆者認為,因為無權代理行為直接侵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使第三人既無法實現現實利益又可能得不到期待利益,從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出發,行為人向第三人承擔的民事責任應該既是一種負履行的責任,又是一種負賠償的責任。
無權處分:
1、無權處分行為首先是財產處分權的欠缺。
2、處分權人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了處分他人財產的行為。
3、無權處分行為必須是違反法律的行為。
三、無權代理與無權處分法律效力的區別
無權代理:
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被代理人本人對無權代理行為既可以追認,也可以拒絕承認。一旦追認即發生有權代理的效力。
無權處分:
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對象指向的是“無權處分合同”,而非“無權處分行為”。
在權利人未追認或無處分權人訂立合同后未取得處分權之前,該處分合同效力屬效力待定狀態。
兩者雖看似差不得,但實際上是不同的范疇。特別是在效力對象上的區別一定要注意劃分,一個不是違法行為,一個是違法行為,差別很大,所以一定要謹慎對待。
無權處分和無權代理的區別
無權代理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無權處分買賣合同的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糾紛怎么調解
2021-03-03投資公司多久可以變更
2021-01-25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1-11離婚孩子由父親扶養,母親還是監護人嗎
2020-11-08民法典包括勞動法嗎
2021-01-24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2021-03-18保險代理人有哪些分類
2020-11-27關于對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限制
2021-01-22拆遷時土地證上的面積算嗎
2020-11-19北京市集體土地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9如何書寫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呢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