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訂立之后,需要先判斷是否成立了,而成立了后還要看是否生效。若最后合同沒有成立,那就無所謂生效問題。那么實踐中該怎么確定合同成立時間呢?對此,我國法律中是怎樣規定的?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怎么確定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是,由于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在同一地點,因此造成了簽字蓋章的時間的不同,那么此時如何確定合同成立的時間呢?《合同法》征求意見稿原規定,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最后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因此,在《合同法》正式稿沒有對此作出規定的情況下,只要合同中沒有約定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合同的成立問題,以最后簽字或者蓋章的時間為合同成立時間。
另外,根據《合同法》第33條的規定,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如果當事人協議在合同成立之前簽訂確認書的,那么簽訂確認書的時間為合同成立時間。
二、未成年能訂立合同嗎
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下的公民都是末成年人,但是關于其行為能力卻分為三種情形。第一類是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人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二類是10周歲以上的末成年人,他們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第三類是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他們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根據《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由此可見,年滿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末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人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有權依照合同自由原則訂立合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及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末成年人原則上都無權訂立合同,但是如果他們訂立的合同被其法定代理人追認,則合同有效。無論如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及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訂立純獲利益而不必經其法定代理人追認。
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知道大多數合同在最后一方當事人簽字蓋章之后,就視為合同成立,也就是說此時就是合同成立的時間。當然,針對一些比較特殊的合同,那么實際該怎么確定合同成立時間,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分析處理了。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浙江律師。
合同成立是否代表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要滿足哪些條件
合同成立后變更合同擔保人是否有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賠償常識
2021-01-27行政拘留后調解還能撤銷嗎
2021-01-27和現役軍人離婚法律上對軍人有傾斜嗎
2021-03-10拖欠工資過了訴訟時效怎么辦
2021-02-27有解約定金還必須履行合同嗎
2021-03-03婚姻法房產共有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24協議結婚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1報道稱妻子舉報前夫是否侵害妻子名譽權
2021-01-13交通事故的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中的“上一年”指哪一年
2021-02-04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什么時候保險理賠不需要保單
2020-11-26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讓合法嗎
2021-01-16法律允許返還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24拆遷補償打官司要多長時間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