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城市:館陶縣律師 長沙律師 元寶山區律師 魏縣律師 昆明律師 巴林右旗律師 橋西區律師 南寧律師 宣化縣律師
解除合同先通知再起訴是否有效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起訴是否可以作為合同解除的通知方式,在司法實踐中,肯定與否定的答案都存在,那么具體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在這里,律霸小編將仔細為您闡述這一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起訴是否可以作為合同解除的通知方式
享有合同解除權的當事人未將解除意思通知對方,而直接向法院起訴,法院能否判決確認合同解除的效力?司法實踐中,有的法院以通知未完成為由不予受理,有的法院則受理并進行實體處理。這里認可解除的意思通知是行使合同解除權解除合同的必經程序,但解除權人可以起訴作為通知合同解除的方式。因為,解除權人提起相關訴訟后,其在訴狀中的意思表示同樣會產生其他通知方式的效果。在實踐中,很多情況下解除權人是無法實際通知到違約方,堅持先通知解除才能起訴,是機械的理解立法的本意,并且也將損害解除權人的合法權益。且《合同法》第96條也未規定何種方式通知解除合同有效或無效。因而合同解除權人通過起訴方式將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通知到對方當事人并無不可。而且相對方收到法院送達的訴訟材料后,可以提出確認合同解除無效的反訴、反駁或抗辯,得以維護己方的合法權益。
通知到達對方后合同解除,那么在解除合同的通知無法到達對方的情況下,合同將無法解除,解除權人將面臨著明知繼續履行合同將遭受巨大損失,仍然無法解除合同的困境。在訴訟法中,法院可以采取多種送達方式,在窮盡各種方式之后,可以通過公告送達的方式,即使當事人不到庭,也可以缺席開庭審理和判決。但是上述送達方式并不當然適用于訴訟之外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在訴前通過公告的方式向相對方送達解除合同通知,未必能夠得到法院的認可。這種情況下,如果違約方下落不明或有其他無法通知的情形,解除權人的解除權將落空。因而,提起解除合同并請求恢復原狀或損害賠償的訴訟,對對方的履行請求之訴提出抗辯或反訴,有必要、也應該構成合同解除的意思表示。
二、法律依據
只要符合民訴法規定立案條件,享有合同解除權的當事人未將解除意思通知對方,直接向法院起訴,可以受理并進行實體處理。主要理由如下:
1、《合同法》沒有明確規定當事人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合同必須先履行通知義務。
2、私力救濟并不應排斥采取公力救濟的方式。因為既然合同解除是一種救濟措施,那么作為救濟措施可分為私力救濟和公力救濟措施,兩者并行但不應互相排斥。特別是當私力救濟措施不力的情況下,如對方當事人已經違約,但無法找到,更談不上通知對方解除合同的情況下,解除權人的合法權益如何保護?此時當事人請求法院判決解除合同并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是當事人尋求公權力救濟的一種手段。法院在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等相關法律文書時,相當于間接地將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通知了被告。
3、不損害相對方既被告的合法訴訟權利。被告方收到法院送達的訴訟材料后(包括起訴狀副本),已經知道原告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其可以在至少30日內(舉證期限)提出確認合同解除無效的反訴、反駁或抗辯,得以維護己方的合法權益。第四、有利于維護解除權人的合法權利和合同的安全,并減少當事人訴累。
當事人未將解除合同的意思通知對方,直接起訴的,并不當然發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并不能因此而改變“合同解除需通知相對方的法律規定”。但是對于那些惡意違約的相對人來講,由法院及時送達起訴狀,通知其解除合同,是解除權人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節省環節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鑒于法院最終解決糾紛的權威效力,更有利于及時維護合同安全,同時相對方作為被告,也同樣享有各種訴訟權利,其對合同解除的異議權并未喪失,而是可以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一并解決,更有利于減少雙方當事人的訴累。因此,筆者建議,約定有通知解除方式的從約定,沒有約定的應當采用明示方式通知相對人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權人未將解除意思通知對方,直接向法院起訴,符合民事訴訟法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并進行實體處理。
綜上可知,直接起訴解除合同并不能作為一種通知,也就因此不具有合同解除的效力,律霸小編總結了以上條例希望幫助您解答解除合同先通知再起訴是否有效的問題,由于在不同的案例中,有不同的適用情形,具體的訴訟事宜還請您咨詢我們網站的專業律師。
強制解除合同應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什么是合同解除,解除合同范本是什么
如何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合同能怎么解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外合資企業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0-11-08公司合并后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1-242020交通事故后進行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2-07離婚和財產分割的相關規定
2021-02-09家庭冷暴力的類型
2021-01-22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會產生什么后果
2021-02-14車禍不夠傷殘如何賠償
2020-11-18拖欠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04婚內財產協議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1-14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繼承贈與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稅
2020-12-03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靈活就業保險交多少年
2021-01-23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