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債權人的原因,有時會導致債務人無法及時提交貨物,若將貨物一直遺留在自己手中,難免會給自己的財產權益造成損害,故而合同法規定,可以按照規定將貨物提存,那么,具體來說,合同法提存的規定是怎樣的?提存之后,提存機關需要履行哪些義務呢?
合同法提存的規定:
一、提存的成立時間
(一)確定提存成立時間的意義
標的物的提存成立后,不論債權人是否提取,都產生債務消滅的法律后果。可以平衡因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而對債務人導致的不利后果。避免債務人無期限地等待履行,而導致合同雙方權利義務關系不穩定的狀態一直持續存在。
此外,《合同法》第104條第2款規定:“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該條文對債權人的提存物領取請求權的行使期限作出了明確規定。該期限是除斥期間,提存成立時間即是債權人的提存物領取請求權的期限計算的起點。提存物自提存成立之日起經過5年,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債權人不能再對提存物主張權利。
(二)提存成立時間的確定
債務人將合同標的物或者標的物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交付提存部門時,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提存成立。司法部《提存公證規則》第16條規定:“提存貨幣的,以現金、支票交付公證處的日期或提存款劃人公證處提存賬戶的日期為提存日期。提存的物品需要驗收的,以公證處驗收合格的日期為提存日期。提存的有價證券、提單、權利證書或無需驗收的物品,以實際交付公證處的日期為提存日期。”《提存公證規則》第17條規定:“公證處應當從提存之日起三日內出具提存公證書。提存之債從提存之日即告清償。”
二、提存的法律效果
提存的法律效果也就是提存的效力,從提存成立時發生。
(一)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
提存行為本身是一種替代履行的行為。提存視為債務人對債權人進行了合同標的物的交付。因此,在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付給提存部門之時,提存物的所有權即從債務人移轉到債權人。
(二)標的物風險負擔的轉移
自提存成立之時起,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務人移轉到債權人,由債權人承擔標的物的風險是指:一方面,由債權人承擔因不可抗力、標的物自身性質而產生的毀損滅失的后果;另一方面,對于由第三人或者提存保管人過錯造成提存物毀損滅失的,由債權人主張索賠。
(三)提存期間孳息的收取與提存費用的負擔
《合同法》第103條規定:“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該規定是建立在標的物所有權已經移轉的基礎上的。債權人作為提存物的所有者,對提存物享有收益的權利。因此,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
標的物的孳息,指由標的物產生的收益。此處的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法定孳息指依法律關系產生的收益,比如金錢所產生的利息,有價證券產生的股息、紅利。孳息收取義務由提存部門負擔。例如,提存的存款單、有價證券、獎券需要領息、承兌、領獎的,公證處應當代為承兌或領取,所獲得的本金和孳息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按不損害提存受領人利益的原則處理。無法按原用途使用的,應以貨幣形式存人提存賬戶(《提存公證規則》第22條第2款)。定期存款到期的,原則上按原來期限將本金和利息一并轉存。股息紅利除用于支付有關的費用外,剩余部分應當存人提存專用賬戶(《提存公證規則》第22條第3款)。提存的不動產或其他物品的收益,除用于維護費用外剩余部分應當存人提存賬戶(《提存公證規則》第22條第4款)。
提存費用是指提存部門的保管費用,其包括:公告費、郵費、保管費、評估鑒定費、拍賣鑒定費、拍賣變賣費、保險費以及為保管、處理、運輸提存標的物所支出的其他費用。由于提存主要是債權人的原因造成的,并且提存機關保管提存物系為了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因提存而支付的費用應當由債權人負擔。債權人不支付提存費用的,提存機關有權留置價值相當的提存物。
(四)債權人可隨時領取提存物
《合同法》第104條規定:“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
標的物提存后,債權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其可以憑提存通知書并提交債權合法有效存在的證明文件,隨時領取標的物。在雙務合同中,只有合同當事人雙方均履行了各自的義務,合同才能終止。有時,債務人雖然將標的物提存,按照合同履行了自己的債務,但與其互負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并未履行對待給付的義務。為避免先行履行可能發生的風險,保證自己債權的實現,債務人可以對提存部門交付提存物的行為附條件,即只有在債權人履行了對債務人的對待債務,或者為履行提供相應的擔保后,才能領取提存物。不符合所附條件的,提存部門應當拒絕債權人領取提存物。
債權人雖然可似隨時領取提存物,但是如果該權利長期不行使,則提存物將長期閑置,影響發揮其使用價值,不利于物盡其用。因此,有必要對債權人的提存物領取請求權的行使時間作出限制。我國《合同法》第104條第2款規定:“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提存物領取請求權受5年期限的限制,該期限屬于除斥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及延長問題。
(五)提存范圍內債務的履行
提存制度的設立目的是為了平衡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利益、權責。由于債權人的原因,債務人無法清償到期債務而進行提存,使債務人的債務得以履行,但債務從何時起消滅,各國立法及理論界有不同觀點。一是債務因提存而當然消滅,如《日本民法典》第494條規定:“債權人拒絕受領或不能受領清償時,清償人可以為債權人提存清償標的物而免其債務”,法國、意大利、瑞士等國均采用此立法例。二是提存僅發生對債權人請求權的抗辯,因為債務人保留著取回提存物的權利,如果債務人行使取回權,則債權人的領取權消滅,因而提存不能發生效力。只有在提存人喪失提存物取回權時,債權人的債權才溯及于提存時而消滅。如《德國民法典》第379條規定:在取回權未消滅時,債務人得要求債權人就提存物取得清償。”
我國《合同法》第91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本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這個問題:提存成立的,視為債務人在其提存范圍內已經履行債務。標的物提存成立后,不論債權人是否提取,視為債務人在其提存范圍內履行債務,產生債務消滅的法律后果。債權人僅能向提存機關領取提存物,而不得向債務人請求清償。
關于提存之后,債務人是否享有取回權?對此,世界上多數國家或者地區的民法都采取了以禁止取回為原則,以允許取回為例外的做法。例如,《日本民法典》第496條規定:“(一)債權人不受諾提存,或宣告提存有效的判決未確定期間,清償人可以取回提存物。于此情形,視為未提存。(二)前款規定,不適用于質權或者抵押權因提存而消滅的情形。”《德國民法典》第376條、《法國民法典》第1261條也作出了大致系統的規定。對此,我國《合同法》尚未規定,而《提存公證規則》作為行政規章對取回權作出了規定,就這一問題在學術界也仍存有爭議。債務人提存以后,標的物的所有權已經轉移,原則上債務人無權取回提存物。但在例外情況下,提存人可以憑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提存之債已經清償的公證證明,取回提存物。《提存公證規則》第26條規定了債務人享有取回權的特定情形:“提存人可以憑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提存之債已經清償的公證證明取回提存物。提存受領人以書面形式向公證處表示拋棄提存受領權的,提存人得取回提存物。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視為未提存。因此產生的費用由提存人承擔。提存人未支付提存費用前,公證處有權留置價值相當的提存標的。”
(六)債務人應當履行通知義務
債務人將標的物提存后,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以便債權人知悉標的物被提存的事實從而早日領取提存物。《合同法》第102條規定:“標的物提存后,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通知應當告知提存的標的、提存的地點、領取提存物的時間和方法等有關提存的事項。提存通知的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后合同義務,債務人必須履行。通知本身不是提存發生效力的構成要件,因此通知與否并不影響提存行為本身的效力。但是,債務人對債權人未盡通知義務或者怠于通知使其遭受到損害時,債權人有權請求賠償。如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327條第2項規定:“提存人于提存后,即應通知債權人,如怠于通知,致生損害,負賠償之責任,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除債務人之外,提存機關是否負有通知的義務?對此,《合同法》并未明確規定。但《提存公證規則》第18條規定:“提存人應將提存事實及時通知提存受領人。以清償為目的的提存或提存人通知有困難的,公證處應自提存之日起7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提存受領人,告知其領取提存物的時間、期限、地點、方法。提存受領人不清或下落不明、地址不詳無法送達通知的,公證處應自提存之日起六十日內,以公告方式通知。公告應刊登在國家或債權人在國內住所地的法制報刊上,公告應在一個月內在同一報刊刊登三次。”因此,在我國,提存機關也負有通知義務。但是在提存以后首先應當由債務人通知,在債務人通知有困難時,可以申請提存機關作出公告,通知債權人。
(七)提存機關負有保管義務
提存成立后,提存機關負有保管提存物的義務。對此,我國《提存公證規則》第19條第1款規定:“公證處有保管提存標的物的權利和義務。公證處應當采取適當的方法妥善保管提存標的,以防毀損、變質或滅失。”提存期間,因提存機關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未盡妥善保管義務而致提存物毀損滅失的,提存機關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我們可以看出,提存的目的,只是為了避免資源的無端浪費,無論債務人是否將貨物進行提存,只要債務人按期提交了貨物,就會導致債權的消失。在提存之后,還無人需要采取適當的方式,通知債權人。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租賃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6交通事故認定書制定期限是多久
2020-12-13銀行卡被公安凍結銀行能解除嗎
2021-01-09三類犯停止減刑假釋
2021-02-21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退婚還可以重新訂婚嗎
2020-12-13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的價格由什么構成
2021-03-04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勞動糾紛企業能否提出仲裁
2020-12-26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保險合同要怎么簽訂
2021-03-01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