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的債權轉讓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債權人轉讓權利不需要經債務人同意,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轉讓行為就生效。如果債務人對債權人也享有債權,同時該債權已屆清償期,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債務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向受讓人行使抵銷權。所以這個抵消是合法的,不當得利是沒有合法根據,不構成不當得利。但是轉讓人如果與原債權人有債權債務關系,即使原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債務抵消,你與原債權人的債權債務關系并未消失。
案情簡介:
某銀行對某公司共享有債權600萬元,2004年4月份,某公司償還債權200萬元,尚余400萬元未還。2004年6月,某銀行與某資產管理公司簽署債權轉讓協議,約定將對某公司截止2003年12月31日的債權600萬元轉讓給某資產管理公司,某資產管理公司接收債權后,向某公司主張債權,得知其中的200萬元債權某銀行已回收。遂以不當得利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某銀行歸還已經實現的200萬元債權。法院最終判決認定某銀行收回的上述債權對某資產管理公司構成不當得利,判令銀行將該款項返資產管理公司。
律霸網小編點評:
法院判決結果雖然支持了資產管理公司的訴訟請求,但認定為不當得利,我們認為值得商榷。《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依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人”。這是關于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本案并不符合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某銀行在回收200萬元債權時,其仍是合法的債權人,其實現的200萬元債權是合法有據的。我們認為,本案應屬于合同違約,即某資產管理公司按照600萬元債權的價格購買了400萬元的債權,其中的200萬元債權是虛假的,某銀行交付的標的物即債權存在瑕疵。據此,某資產管理公司的損失應當是其多支付的200萬元債權對價的損失,某銀行已經實現的200萬元債權對其不構成不當得利。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不當得利的債權轉讓”。這里小編要提醒大家,不當得利的債權轉讓是一種處分行為,必須符合民事行為的生效條件。轉讓人主體必須符合資格,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人。除此之外還要雙方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不是真實的意思表示,債權轉讓無效。如果一方當事人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轉讓無效。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后債權如何追
2020-11-11不服醫療事故鑒定怎么辦
2020-11-16店鋪轉讓合同房東要簽字嗎
2021-01-22新勞動法辭退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7偵查期間聘請律師的時間及權利是什么
2021-02-25上海醉駕追究幾年刑事責任
2021-01-11交通事故是否為必要共同訴訟
2021-02-19船舶租賃合同怎么寫
2021-03-21什么是擔保期限
2021-01-01侵權賠償協議能否約定管轄
2020-11-23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商業險一般幾年可以終止合同
2021-02-01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香港保單是否受內地法律保護
2020-11-15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醉酒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付
2021-01-18什么時候保險理賠不需要保單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