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成立的條件
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規定,善意取得應當具備下列成立條件:1.標的物須為動產或者不動產2.讓與人對處分的動產或不動產無處分權3.受讓人受讓財產時須為善意4.受讓人須支付合理的價格5.轉讓的動產或不動產已經交付或者登記[2]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在主體方面,轉讓人須為無權處分人,受讓人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當轉讓人無權處分該物時,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會受到侵害,才會存在犧牲原物權人的利益而保護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適用善意取得的必要。并且,受讓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保證第三人的行為是有效的,一個被撤銷或無效的行為就不存在對其利益的保護問題。在客體方面,從《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規定善意取得的客體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產以交付為其公示原則,不動產以登記為其公示原則。
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必須以受讓人實際占有標的物或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為前提。相對人在與無處分權的夫妻一方就某項夫妻共同財產的轉讓達成協議后,在標的物尚未交付或轉移所有權之前,若夫妻另一方發現并拒絕追認轉讓行為,則相對人即使是善意的、無過失的,也無法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獲得保護。不適用善意取得的情況:一、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在不法將其所占有的他人的物轉讓給受讓人,如受讓人取得該物時系出于善意,則受讓人取得該物的所有權,原權利人喪失所有權。二、動產分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脫離物,占有委托物適用善意取得,而占有脫離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占有脫離物是指非基于真權利人的意思喪失占有的物,比如贓物、遺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隱藏物等。
小編提醒您意取得受讓人取得轉讓財產的所有權,該財產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各項贍養費的標準如何確定
2021-01-05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辦理程序有哪些
2021-01-10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房屋抵押登記流程
2021-03-05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勞務外包的意義
2021-03-22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08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保險名詞解釋:什么是保全 如何申請?
2020-12-25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
2021-01-04建筑用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