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行政強制措施的主體資格
根據《行政強制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一般實施主體是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
(1)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法律、法規未明確賦予行政強制措施權的,行政機關不得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不可避免地會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為了更好地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必須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主體予以一定限制。
根據《行政強制法》的規定,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均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因而相應地也就不得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主體進行授權。所以,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主體只能是法律、法規授權的,享有行政強制措施權的少數行政機關,并非全部行政機關。
(2)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越自身權限。
根據“越權無效”原則,行政機關超越法定職權范圍實施的行政強制措施均應視為無效。如果行政強制措施無效,實施機關及相關責任人不僅要依據《行政強制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還要依法賠償由此給行政相對人人身或者財產造成的損害。
(3)行政強制措施只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有權機關必須自行行使行政強制措施權,不能委托其他主體代為實施。
在《行政強制法》頒布施行前,一些地方或部門將行政強制措施權委托給其他社會組織或不具備資格的執法人員實施,有的地方或部門甚至雇用臨時人員執法,執法隨意性很大,侵害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損害法制的權威。為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強制法》確立了禁止委托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原則。
行政強制法草案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又可以稱為執行性強制措施,甚至直接稱為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1]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在實踐中,行政強制措施手段多種多樣,可以分為限制人身自由,處置財物,進入住宅、場所3類。
行政強制措施是在行政措施的基礎上,用“強制”一詞對行政措施的范圍和屬性加以限定,與行政措施相比,行政強制措施的范圍縮小了,其屬性也有了“強制”的限定,但其內涵和實際所指仍然應該是一類具有共同屬性的辦法或手段,只不過是帶有強制性的一類辦法或手段罷了。因此,行政強制措施仍然是一個概括性、包容性的概念,其中可以含有不同形態的、甚至差異較大的不同形態的具體的行政強制措施,根據使用場合和所追求目標的不同,并考慮到與行政強制的形式相對應,可以將行政強制措施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或形態:
一是執行性強制措施
執行性強制措施是行政主體針對不履行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義務的相對人,為促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所采取的強制措施,又可以稱為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甚至直接稱為行政強制執行。其實,行政強制執行與其說是一種行為,倒不如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行政主體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直接作用于相對人,以確保義務內容的實現。對這種行政強制措施,法律也有主體、方式、程序和時限等要求。行政強制執行是對采取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全過程的綜合概括,其中起決定作用、居于中心地位的仍然是行政強制措施。由于采取這種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是實現義務的內容,故在理論上和實務中習慣于將其稱為執行性強制措施,它理應成為整個行政強制措施的一種形態或一個組成部分。將執行性行政強制措施排除在行政強制措施之外,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二、即時性強制措施
即時性強制措施是行政主體在事態緊急的情況下,為排除緊急妨礙、消除緊急危險,來不及先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而直接對相對人的人身、財產或行為采取的斷然行動。行政即時強制的決定與實施往往同時作出,二者之間一般沒有時間間隔,也很難作先后之分。因此,在實務中觀察,行政主體采取的是一個斷然的行動,有關相對人感知的是限制或影響自身權益的手段或措施。這是人們一般對行政即時強制和行政即時強制措施不加區分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即時強制是在事態緊急的情況下實施的,其過程相對短暫,其程序也比較簡單、甚至沒有強制性程序,故行政即時強制措施幾乎可以等同于行政即時強制。但是在觀念上,我們仍然可以將行政即時強制措施理解為行政即時強制過程中所采取的行政強制措施,簡稱行政即時強制措施。7>
三、一般性強制措施
這類強制措施是行政機關為了查明情況,或者為了預防、制止、控制違法、危害狀態,或者為了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現實需要,依職權對有關對象的人身或財產權利進行暫時性限制的強制措施。與執行性強制措施不同,在采取這類強制措施之前,并沒有為被強制的相對人設定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存在,采取這類強制措施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促使相對人履行義務,其具體目的因遇到的具體情況和行政機關追求目標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是為了查明情況,也可能是為了預防、制止或控制違法行為、危害狀態,還可能是為了保障和輔助后續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與即時強制措施也不同,在采取這類強制措施之前,不存在作為即時強制事實條件的“緊急事態”,一般也沒有其他特別緊急的情況,它完全是在“不緊急”或正常情況下根據需要采取的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的手段方法多種多樣,無法進行全面的描述,但以強制時實力所達對象不同,可把行政強制措施歸為下列三類:(一)對人身自由的限制。法律通常應在下列情況下授予行政主體對人身自由的立即限制權:一是在醉酒、精神病發作等狀態下,非管制不能避免對其本人的危險或對他人的安全構成威脅;二是意欲自殺,非管制不能保護其生命;三是存在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非管制不足以預防或救護的情形。對人身自由的限制方式在我國的立法中種類繁多,如:保護性約束,立即拘留、強制扣留,強制搜查,強制隔離,強制治療,現場管制,強行驅散等。(二)對財物的各種處置。行政主體在行政強制措施領域對財物的處置表現為對所有權四項權能即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各項處理。其具體表現為對財物的查封、扣押和凍結,對財物的使用,對財物的處分,對財物使用的某種限制等。(三)對住宅等場所的進入。當公民的生命、身體、財產有迫切危害,非進入住宅等場所不能救護或不能制止時,顯然有必要允許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即時進入。但即時進入公民住宅必須有法律明確的授權。目前我國法律尚不完備,尚未制定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情況下,行政強制措施的具體手段表現為"雜","亂","濫","重".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立法進行規范和完善。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方面的措施的相關知識的詳細介紹,針對該方面的措施是會有不同的手段進行執行,另外執行的主體也是不一樣,如果對于這方面的措施還有補充可以來聯系小編,那么我們會積極進行采取相關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屬于填報贍養老人支出條件范圍
2021-01-14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債權人能否選擇按份共同保證的保證人中一人起訴
2021-01-11侵占罪與盜竊罪有哪些不同,侵占罪告訴處理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4贈與股權需要在工商備案嗎
2021-02-17中國公民能不能在外國結婚
2021-03-02快遞被他人拿走誰負責
2021-03-01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工人意外保險屬于什么科目
2020-12-29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汽車車身險的保險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0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交通事故逃逸保險拒賠罰款依據
2021-01-17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