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及其財產權一般意義上的法律界定
法人作為法學用語,是12世紀至13世紀意大利法學者創立的。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民法都確立了法人制度,但因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的不同以及法律傳統的差異,法人制度的內容也不完全一致。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第36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主要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依法定程序、法定條件而成立。
2.法人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即法人是獨立于自然人而存在的民事主體,可以用法人的名義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
3.法人的存續具有永久性。
從法人的構成要件上看,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一個法人應當具備下列要求: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我國企業法人須有獨立經營的財產;機關事業單位雖然沒有獨立經營的財產,但有滿足其工作需要的獨立經費;社會團體法人中有的是通過自籌資金形成的獨立財產,有的則是依靠國家的財政撥款作為獨立的活動經費的。“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是法人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的物質保障。如果法人沒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債權人就面臨無法預見的風險,易產生欺詐行為,故法律規定法人必須要有財產或經費,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法人財產權的概念實質上是法人作為財產所有人,可以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對其所有物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方式,獨占性支配其所有物并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永久性權利,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所有權。而所有權是物權制度的基本形態,是其他各種物權的基礎,所有權以外的物權,都是由所有權衍生而來。財產所有權制度演進發展到今天,已成為現代社會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從其直接層面而言,至少發揮著以下兩大社會功用。第一,穩定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所有權是對于物的獨占支配權,從法律上充分體現了物對所有人而言的最終歸屬,因而使財產關系特定化和趨于穩定。第二,發揮財產效用,優化資源配置。財產專有的結果,會使所有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財產的效用。同時,所有權的可轉讓性,確認和確定財產的動態交換關系,使財產可以依法平等、自由地在主體間流轉或交換,從而使財產具有最高利用價值的傾向,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向公安機關報案不予立案,可以就此事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0-12-19收養關系可以解除嗎
2021-01-24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醫院發生火災怎么辦
2020-11-30學徒給師傅幫工是否應認定雇傭關系
2021-01-21婚前財產的約定和處理
2021-02-02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法院離婚調解步驟是什么
2020-12-17違反治安管理立案能撤銷嗎
2020-11-11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五一假期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2020-11-20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