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及其財產權一般意義上的法律界定
法人作為法學用語,是12世紀至13世紀意大利法學者創立的。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民法都確立了法人制度,但因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的不同以及法律傳統的差異,法人制度的內容也不完全一致。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第36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主要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依法定程序、法定條件而成立。
2.法人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即法人是獨立于自然人而存在的民事主體,可以用法人的名義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
3.法人的存續具有永久性。
從法人的構成要件上看,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一個法人應當具備下列要求: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我國企業法人須有獨立經營的財產;機關事業單位雖然沒有獨立經營的財產,但有滿足其工作需要的獨立經費;社會團體法人中有的是通過自籌資金形成的獨立財產,有的則是依靠國家的財政撥款作為獨立的活動經費的。“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是法人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的物質保障。如果法人沒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債權人就面臨無法預見的風險,易產生欺詐行為,故法律規定法人必須要有財產或經費,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法人財產權的概念實質上是法人作為財產所有人,可以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對其所有物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方式,獨占性支配其所有物并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永久性權利,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所有權。而所有權是物權制度的基本形態,是其他各種物權的基礎,所有權以外的物權,都是由所有權衍生而來。財產所有權制度演進發展到今天,已成為現代社會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從其直接層面而言,至少發揮著以下兩大社會功用。第一,穩定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所有權是對于物的獨占支配權,從法律上充分體現了物對所有人而言的最終歸屬,因而使財產關系特定化和趨于穩定。第二,發揮財產效用,優化資源配置。財產專有的結果,會使所有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財產的效用。同時,所有權的可轉讓性,確認和確定財產的動態交換關系,使財產可以依法平等、自由地在主體間流轉或交換,從而使財產具有最高利用價值的傾向,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費與耕地占用費區別有哪些
2021-02-02國家賠償的種類有哪些
2021-01-27已被執行的股權如何解除質押
2021-02-12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27申請人評殘情況公示期限
2021-01-12離婚財產保全時需要證據嗎
2020-11-23如何認定挪用公款
2020-11-21什么是聯建,房地產聯建的主要類型及其法律性質
2021-02-02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指什么
2021-03-25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2020-12-30買的二手房拆遷會賠償嗎
2021-01-20房屋拆遷授權委托書如何進行書寫
2020-12-28怎么購買拆遷安置房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