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侵權行為屬于非表意行為
非表意行為即事實行為,是指當事人在主觀上并沒有發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但一旦實施該行為即在客觀上產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先占無主物、侵權行為、違約行為、不當得利行為、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創作作品行為等。由于事實行為無需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因此對于行為人的行為能力沒有要求。
一般侵權行為包括哪些
侵權行為的類型主要包括:
(1)侵害人身的侵權行為。
(2)侵害人格利益的侵權行為。
(3)侵害身份權的侵權行為。
(4)侵害財產權的侵權行為。
(5)侵害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
(二)侵權行為法
侵權行為法是調整因侵害他人財產、人身行為所產生的侵權責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侵權行為法屬于我國民法的一個部分。
(三)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侵害他人財產或對人身造成損害,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
在侵權行為法上,將侵權責任分為一般侵權責任和特殊侵權責任。
侵權行為是指
侵權行為是一種行為人實施的過錯行為。在國外學者關于狹義的侵權行為的各種觀點中,比較典型的是三種學說:一是過錯行為說,該說從行為的角度揭示了侵權的概念。持此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侵權行為就是一種過錯。二是違反法定義務說。該說主要是從違反法定義務的角度來界定侵權行為的概念。例如,英國著名學者**爾德從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相區別的角度,給侵權行為下了一個公認為最完備的定義。他認為:“侵權行為的責任系由違反法律事先規定的義務引起,此種義務針對一般公民而言,違反此種義務的補救辦法,就是對未清償的損害賠償的訴訟”,因而侵權行為指違反了法律規定的、針對一般人的義務,而不是違反了由當事人自行協議所規定的、針對特定人的合同義務。三是過錯責任說,該說認為過錯只是導致侵權責任承擔的根據。在法國,大多數學者通常根據《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任何行為使他人受損害時,因自己的過失而致行為發生之人對該他人負賠償的責任”的規定,認為侵權行為就是一種損害賠償的責任。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解釋的關于侵權行為屬于非表意行為是為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原因。律霸網小編提醒大家日常中現在的人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涉及到版權的行為等,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到律霸網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申請股票上市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31涉外離婚訴訟管轄權怎么確定
2020-11-20涉外婚姻的復婚需要滿足何種條件
2021-02-23如何舉報保健用品虛假宣傳
2020-11-10訴前財產保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6爺爺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28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婚前財產子女繼承公證書怎么立
2021-02-27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人壽保險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21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哪些人,理賠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17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