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譽權有精神賠償嗎
精神損害,指不法侵害權利人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人身權利,給受害人的人格、精神、尊嚴、信譽等造成的非財產上的損害。
最高人民法院將統一精神損害賠償標準:侵害他人生命權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可依照該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標準賠償20年。受害人不滿16歲的,每小一歲減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60歲以上的,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侵害他人健康權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參照侵害生命權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標準予以酌減,但不以受害人年齡作為參酌因素。侵害他人身體權的,參照侵害精神性人格權的賠償標準酌定賠償數額。
同時,侵害他人精神性人格權的,將根據以下標準酌定賠償數額:嚴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和1萬元五個等級;一般性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個等級。名譽權、榮譽權等受到侵害的,參照前款規定或適當從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彼^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名譽直接關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對于名譽權案件時,可以要求對方賠償精神賠償的,因為這關系到一個人的名譽方面,肯定會在生活圈中造成非常大的困擾,這個精神賠償也會有標準,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關系戶口轉移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15行政賠償案件可以調解嗎
2021-03-19買的新房應如何進行驗收
2021-01-16勞務派遣發生欠薪如何處理
2021-03-10自己貸款能用別人的抵押物嗎
2021-03-21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繼承人可以放棄繼承遺產嗎
2020-12-16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父母一方去世房產如何繼承
2021-02-15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山洪災害保險賠嗎
2021-03-23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定記載事項?
2020-12-26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重疾險應該怎么買
2021-02-04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車禍受傷無殘疾時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1-21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