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看他人隱私是否犯法
不管是在網絡里還是現實生活中,對他人的隱私,都應當得到尊重,如果侵犯的,是犯法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另外,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什么是隱私:
隱私為公民不希望社會外界知道的一種個人客觀情事,如為社會外界所知曉,則會因為世俗觀念、偏見等因素,降低對該公民的社會評價或不為該公民周邊社會所接納,會使其陷于極端困苦,孤立無援的境地,成為被社會所拋棄人員。且這種不愿為他人知曉或不愿、不便被他人干預或者是按正常的心理和道德標準而論不便為公眾所知曉的情事,不論具體情況如何,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在以披露隱私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訴訟中,被告并不能以所公布的內容是真實的而主張免責,甚至是披露所涉及的內容越真實反而越糟糕,越會侵權,損害后果可能越大。但我國現行法律對隱私的保護是通過“間接方式”進行的,即只保護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德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隱私。
隱私具有秘密性,隱私的保護具有自我放棄的可能性,既可以將原來不愿為人所知的個人秘密加以披露,也可以允許他人介入自己的私人領域空間,甚至可以基于個人目的而完全放棄對自己隱私的享有,只要這種放棄行為不違背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如某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主動向其公布自己的隱私,并明確表示希望發表,以及目前層出不窮的隱私出版和公開傾訴熱。該人的行為說明他已主動放棄了隱私的秘密性,故不受法律的保護。相似的還有新聞源來源于公開檔案和記錄,公共場所以及是對過去的新聞資料使用,因為通過上述途徑所獲得的信息資料屬社會公共信息,且又不是采用窺視、竊取、偷聽、刺探等法律所禁止的手段獲得,所以其不具有秘密性這一構成要件。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案件受害人可以自己到法院起訴嗎
2021-03-11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案外人無法通過執行異議之訴救濟時可不可以提起另案訴訟
2020-11-16做精神司法鑒定多少錢
2021-03-26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漲薪一個月后辭職應按漲薪前薪資發放還是漲薪后薪資發放
2021-01-03人壽保險應該如何理賠,壽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2021-02-01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人身保險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5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事故后調解能去保險公司調解嗎
2021-03-14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關于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