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因性原則使得持有票據的人當然成為票據權利人,其行使票據權利時,無需證明授受票據的原因,只以提示票據為要件。另一方面,票據債務人也不得以票據原因是違法的,或非法律義務,或存在有其他瑕疵為理由,對抗真正持票人。無因性原則之所以有這樣的法律效果,在于它有使人的抗辯切斷的法律機能。在民法上,債權發生轉移,債務人的抗辯也隨之轉移而指向新的債權人。票據法上則不同。比如我國票據法第13條第1款就有“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抗辯事由,對抗持票人”的規定,例如買主A把賣主B作為收款人,為支付貨款而簽發本票。A如果因為B不履行合同而解除合同,而B已把該票據轉讓給了善意第三人C,這種情況下,如果站在有因性的立場上,原因關系一解除,票據出票行為也就喪失了效力,A的票據債務得以免除。也就是A不僅對B,而且對C的票據金額支付義務均得以免除(與民法上的債權轉讓效果相同)。但是如果按無因性理論,A與B,B與C之間的原因關系各不相同,A對B的基于原因關系的抗辯,因票據轉讓給C而發生原因關系斷裂,A對B的抗辯不得對C行使。即票據轉移,票據債務人對其后手的抗辯并不轉移而因票據的無因性切斷。
英國學者施米托夫對票據無因性的機能有過一段形象的表述:“不容忽視,匯票自開始出現之日起,就是融資的一種手段。除即期匯票外,它實際上是一種信貸工具,由銀行或金融機構作為受票人、付款人、背書人或持票人對匯票進行議付、貼現或承付。銀行家們對于導致產生匯票的交易并不感興趣。為購買羊毛、木材或無核小葡萄干而開出的匯票是否有對價關系,這對他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對于處理票據的金融界人士來說,匯票究竟由賣方開出,還是由買方的擔保人開出,同樣也是無關緊要的。票據交易的典型特征是:它作為一種純粹的金融交易,完全脫離了交易的最終目的,按它自己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斷。對于銀行家來說,重要的是考慮票據的形式是否得當。匯票票面必須有效,不應過期,并不得以不承兌或不付款為由而拒付。此外,匯票不僅僅在賣方——銀行——買方這三者之間流通,銀行本身也可作為匯票的背書人,在需要流動資金的時候,把它拿到貼現行議付。從受款人到最終的持票人,可能經過一系列的背書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訴訟中專家證言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1-02-11代理交通事故律師業務范圍
2021-02-14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交通事故賠償是否包括受害人父母的贍養費
2021-03-22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如何正確理解保險公司之間的連帶責任問題
2021-01-10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