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人社發〔2015〕20號
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關于印發《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行政復議聽證規則》的通知
各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廳機關各處室、廳屬各單位:
現將《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行政復議聽證規則》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15年3月12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行政復議聽證規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復議聽證活動,保證行政復議機關客觀、公正地辦理行政復議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復議辦法》、《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本系統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本規則所稱的行政復議聽證,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在辦理行政復議案件過程中,為查明案件事實,組織行政復議案件的相關當事人就案件所涉及的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證據、依據以及程序進行陳述、舉證、質證、辯論的活動。
第三條 本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內的行政復議機關,為審理行政復議案件舉行聽證的,適用本規則。
第四條 行政復議聽證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則。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行政復議案件外,行政復議聽證公開舉行。
第五條 行政復議聽證由行政復議機構組織實施。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案件,可以組織聽證:
(一) 行政復議申請人、第三人申請聽證的;
(二)涉及人數眾多或者群體利益的;
(三)具有涉外因素的;
(四)社會影響較大的;
(五)案件事實和法律關系復雜、爭議較大的;
(六)行政復議機構認為需要舉行聽證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行政復議申請人、第三人申請行政復議聽證的,應當在收到行政復議受理通知書或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通知書之日起5日內提出書面申請,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在收到聽證申請書之日起7日內決定是否舉行聽證。
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也可以自行決定舉行聽證。
第二章 聽證參加人
第八條 行政復議聽證參加人包括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證人、翻譯人員、勘驗人、鑒定人等。
本規則所稱當事人,是指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一方當事人為五名以上的,應當推舉一至三名代表參加聽證。
根據案件審理的需要,可以邀請專門人員參與聽證活動。
第九條 聽證主持人、記錄員由行政復議機構的工作人員擔任;聽證員可以由行政復議機構的工作人員擔任,也可以由行政復議機構邀請有關專家或其他部門人員擔任。
聽證主持人與聽證員組成聽證合議組織,人數為三人以上的單數。
第十條 聽證主持人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和主持聽證會;
(二)決定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向聽證參加人送達聽證材料;
(三)決定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等有關人員參加聽證;
(四)決定聽證員、記錄員、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等有關人員是否回避;
(五)詢問聽證參加人;
(六)決定聽證延期或變更聽證時間、地點;
(七)決定聽證的中止或者終止;
(八)維持聽證秩序,制止和處理違反聽證秩序的行為;
(九)其他應當由聽證主持人履行的職責。
聽證員負責協助聽證主持人組織聽證。聽證員可以在聽證過程中詢問聽證參加人,在聽證結束后發表對案件的處理意見。
記錄員負責聽證前的準備工作,并認真如實地制作聽證筆錄。
第十一條 聽證當事人認為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可能影響聽證公正的,可以在聽證舉行前向行政復議機構提出回避申請。
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自行回避。
第十二條 聽證當事人的權利:
(一)要求或者放棄聽證;
(二)申請本規則第九條相關人員的回避;
(三)委托一至二人作為代理人參加聽證,并出具授權委托書,明確代理人的權限;
(四)陳述、申辯、舉證、質證、辯論和最后陳述;
(五)對聽證筆錄進行核對、補充或者修正;
(六)依法應享有的其他權利。
第十三條 聽證當事人的義務:
(一)按時參加聽證;
(二)如實回答聽證主持人和聽證員的詢問;
(三)舉證應當客觀、真實,不得作偽證或者指使、賄買他人作虛假證明。
(四)遵守聽證紀律,不得侮辱、誹謗他人,不得進行人身攻擊。
第三章 聽證前的準備
第十四條 行政復議機構決定舉行聽證的,應當確定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和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并在舉行聽證的5日前,向聽證參加人送達《聽證通知書》。
行政復議機構舉行聽證因故決定延期或變更聽證時間、地點的,在舉證聽證的1日前告知當事人。
第十五條《聽證通知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案由;
(二)聽證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
(三)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的姓名;
(四)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五)聽證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六)其他內容。
第十六條 聽證當事人委托代理人參加聽證的,應當在聽證會召開前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代理權限。
當事人要求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參加聽證的,應當在收到《聽證通知書》之日起3日內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書面申請書及相關人員的身份證明材料,是否批準由聽證主持人決定。
第四章 聽證的舉行
第十七條 聽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紀律,介紹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及其他聽證參加人員,核實聽證參加人身份,審查聽證代理人的代理手續;
(二)聽證主持人告知聽證當事人有關權利和義務;
(三)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開始;
(四)行政復議申請人陳述行政復議請求和事實、理由及其證據、依據;
(五)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答辯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理由及其證據、依據;
(六)有行政復議第三人參加聽證陳述的,由其陳述意見和事實、理由及其證據、依據;
(七)各方當事人進行質證;
(八)聽證主持人、聽證員對案件需要查明的問題進行調查;
(九)各方當事人在聽證主持人的引導下,就案件焦點問題進行辯論和陳述;
(十)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和聽證當事人在聽證筆錄上簽名確認。
第十八條 當事人提供書證、物證等應當是原件、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有困難的,經聽證主持人準許,可以提交經與原件核對無異的復制品、復印件、照片、節錄本等。
第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聽證:
(一)出現行政復議中止情形的;
(二)聽證當事人有正當理由不能參加聽證的;
(三)本規則第十一條相關人員需要回避一時無法更換的;
(四)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場或者需要重新鑒定、勘驗的;
(五)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聽證當事人因正當事由不能參加聽證的,應當在聽證會召開2日前向行政復議機構提出,并提出證明正當事由存在的證據,是否中止,由聽證主持人決定。
中止聽證的原因消除后,聽證主持人可以決定恢復聽證。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止聽證:
(一)出現行政復議終止情形的;
(二)當事人申請舉行聽證,當事人又撤回申請的;
(三)申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聽證的,或者未經聽證主持人允許中途退場的;
(四)其他需要終止的情形。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一條 行政復議聽證所需費用由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專項經費或綜合經費支出。
第二十二條 本規則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規則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12-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名單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86修正)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2001)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關于印發《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的通知
2014-03-10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13-06-04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11-06-1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基礎測繪條例
200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