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續訂、變更、終止和解除
第四章 企業職工的工資與社會福利待遇
第五章 勞動合同的管理與監督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適應企業勞動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全面轉換經營機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凡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鄉鎮企業、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均應依照本規定實行勞動合同制。
第三條 企業內部實行勞動合同制的對象為全體職工,即企業干部、固定工人、勞動合同制工人以及其他在職人員。
對新招、調入和統一分配到企業的人員,包括國家政策性安置的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復員退伍軍人、軍隊轉業干部等,均實行勞動合同制。
第四條 企業依照本規定實行勞動合同制后,在內部取消全民職工與集體職工、干部與工人、固定工與合同工等身份界限,統稱為企業職工或員工。
第五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企業應在1995年年底前全部實行勞動合同制。對極少數停產或瀕臨破產進行整頓的特困企業,經其主管部門確認后,由勞動行政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可暫緩實行勞動合同制。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六條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企業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的方案,應經職工充分討論,提請企業職代會或職工大會通過。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并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第八條 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一)合同期限的確定要體現對老、弱、病、殘職工的適當保護。對男滿50周歲、女滿45周歲的原固定工,企業應妥善安排其上崗并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合同。對負傷致殘的職工,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其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并照顧好基本生活和醫療保健。
(二)勞動者在同一企業連續工作滿10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企業應當訂立。
(三)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除本規定外,當事人應當約定終止合同的條件。
(四)企業與原固定工簽訂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時,其合同期限不得短于3年。
第九條 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對國家政策性安置到企業的復員退伍軍人、軍隊轉業干部和大中專畢業生,企業應當與他們簽訂勞動合同,并給予6個月的適用期(含國家規定的見習期、試用期、熟練期)。
第十條 對原固定制職工,企業應依法與其訂立勞動合同,其中國留職停薪、出國培訓、脫產學習等特殊原因目前在冊不在崗的,可暫緩簽訂勞動合同,待他們上述情況解除回到單位后,再協商簽訂勞動合同。
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后,原固定制職工不愿簽訂勞動合同的,應在6個月內終止勞動關系(前3個月由企業發給基本生活費),超過規定期限的,企業可按照規定予以辭退;原勞動合同制工人合同期未滿的,經雙方協商同意后,可變更勞動合同的內容,也可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第十一條 國有企業中現使用的集體所有制身份人員及當地城鎮戶口的臨時工,除按規定應退休、退養外,經企業考核合格并報同級勞動行政部門登記備案后,可與現任職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成為企業職工。
國有企業人員因工作需要派到非因有企業工作的,應與原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確定勞動關系,并由原單位、現工作單位和職工個人三方簽訂供(聘)用合同,明確合同三方的責、權、利。
第十二條 勞動合同由企業法定代表人與職工簽訂或由企業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與職工簽訂。委托代理人與職工簽訂合同時,必須持有加蓋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簽字的授權書。
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工會主席應與企業主管部門簽訂勞動合同。
實行公司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經營管理人員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有關規定與董事會簽訂勞動合同。
第十三條 勞動合同一式兩份,企業和職工各持一份。
勞動合同書范本由勞動行政部門統一印制。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續訂、變更、終止和解除
第十四條 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符合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的,勞動合同即行終止。勞動合同期滿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續延勞動合同期限。
第十五條 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并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六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第十七條 企業解除勞動合同,應按《勞動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勞動者有符合《勞動法》第二十九條所列情形之一的,企業不得依據《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第十九條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
具有《勞動法》第三十二條所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企業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十條 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如果企業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勞動合同,工會有權要求重新處理。
第二十一條 職工可在不同所有制的企業之間合理流動。職工轉移出企業,除原干部身份的可按檔案身份介紹外,其余均按照勞動合同制職工身份介紹,同時辦理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轉戶手續。
第二十二條 職工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可持有關證明材料,到本人戶口所在地勞動行政部門所屬失業保險機構辦理失業登記。企業應及時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并辦理檔案、社會保險等轉(停)戶手續。企業無故拖延不辦,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章 企業職工的工資與社會福利待遇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可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遵循按勞分配、同工同酬原則,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企業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第二十四條 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后,取消原勞動合同制工人15%的工資性補貼,企業職工都享受相同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
第二十五條 職工在合同期內患職業病或因工負傷,以及女工孕期、產假和哺乳期的福利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職工實行醫療期制度,對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醫療期,按照勞動部《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執行。
職工在醫療期內的醫療待遇和病假工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企業依據本規定解除與職工的勞動合同后,應當按照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職工經濟補償。
第二十八條 對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企業可以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本人1個月工資的補償金,但最高不超過12個月。
第五章 勞動合同的管理與監督
第二十九條 勞動合同簽訂后,應當于1個月內到勞動行政部門鑒證。勞動合同鑒證中的有關具體事項,按勞動部《勞動合同鑒證實施辦法》執行。
第三十條 勞動行政部門對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情況,應依法予以監督檢查。
第三十一條 因簽訂、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爭議的,按照《勞動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二條 對未經批準,故意拖延不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及簽訂勞動合同后不到勞動仲裁機關鑒證的企業,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據《合肥市勞動監察規定》予以處罰。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本規定發布前已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企業,勞動合同內容與《勞動法》及本規定相一致的,不需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不相一致的,可以變更相關內容,變更條款過多的,應當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第三十四條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中依照國家規定應當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一律依照本規定實行勞動合同制。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由合肥市勞動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本市過去發布的有關企業勞動合同制的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一律按本規定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六號
2013-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廣東省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2012-12-28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三)
1990-11-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1998-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
2013-04-10國務院關于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批復
2012-08-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戒毒條例
2011-06-26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