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9日陜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地方立法權限
第三章 省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第四章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
第五章 西安市地方性法規批準程序
第六章 地方性法規的解釋、修改與廢止
第七章 地方性法規的適用與備案
第八章 其他規定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權,保證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實施,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省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和西安市地方性法規的批準,適用本條例。
西安市地方性法規的制定程序,由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省人民政府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依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地方立法的原則:
(一)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二)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和尊嚴,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三)從本省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堅持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發展決策相結合,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地方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第二章 地方立法權限
第四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需要根據本省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法律規定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或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規定的事項;
(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立法的事項;
(四)屬于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五)國家專屬立法權限以外,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事項;
(六)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五條 下列事項,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法律規定應當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二)涉及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事項;
(三)省人民代表大會認為應當由其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本省特別重大事項。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除前款規定以外的地方性法規;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與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條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西安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省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規,報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施行。
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已經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性規定。
第七條 在地方立法權限內,涉及下列內容的,應當由地方性法規規定:
(一)創設權利、義務的;
(二)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要權益的;
(三)政府規章無權設定的行政處罰的;
(四)對財產的強制措施和強制執行的;
(五)需要司法機關保障和執行的。
第三章 省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第八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九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條 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規案,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條例第四章規定的程序審議后,再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或者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二十日前將地方性法規草案發給代表。
第十一條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法規案的說明后,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參加,回答詢問;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十二條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對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并印發會議。
第十三條 法制委員會對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規草案進行修改,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的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后,印發會議。
第十四條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法規案過程中,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規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也可以就法規案中的重大專門性問題,召集有關代表進行討論。討論的情況和意見應當向主席團報告。
第十五條 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或者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行審議,作出決定,并向省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
第十六條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在付諸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并向大會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十七條 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一步修改,提出法規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經全體代表過半數同意即獲通過。
第十八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由主席團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四章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
第十九條 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由有關委員會審議、審查,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認為法規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第二十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由有關委員會審議、審查,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法規案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有關委員會審議、審查法規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二十一條 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提案人應當在會議舉行前三十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由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分送法制委員會、有關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除特殊情況外,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應當在會議舉行七日前將法規草案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第二十二條 法規案一般應當經過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方可付諸表決。
作部分修改的法規案和廢止的法規案,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可以經過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付諸表決。
第二十三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由分組會議對法規草案進行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制委員會關于法規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由分組會議對法規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法規案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后,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經全體會議同意,可以暫不付諸表決,交法制委員會進一步研究修改后,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三次審議。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三次審議法規案時,聽取法制委員會關于法規案修改情況的匯報,由分組會議進一步審議。
作部分修改的法規案,在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和法制委員會審議結果的報告,由分組會議對法規草案和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常務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根據需要,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對法規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第二十四條 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參加,回答詢問;根據會議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二十五條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并印發會議。
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委員會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可以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并印發會議。
第二十六條 法制委員會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工作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以及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規草案進行修改,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的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二十七條 法制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應當就法規案的有關問題調查研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調查研究可以采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實地考察等形式。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應當將法規草案或者法規草案修改稿發送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征求意見,根據需要將意見整理后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二十八條 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要權益的法規案,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可以將法規草案或者草案修改稿登報公布,公開征求意見。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對法規草案或者法規草案修改稿提出書面意見和建議,送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
第二十九條 法規案在付諸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同意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三十條 法規案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后,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經全體會議同意,可以暫不付諸表決,交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進一步研究。
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暫不付諸表決兩年內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或者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規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分歧意見而擱置審議滿兩年的,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三十一條 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規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經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同意即獲通過。
第三十二條 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五章 西安市地方性法規批準程序
第三十三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經審查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省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準。
常務委員會會議對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一般實行一次會議審查決定。
第三十四條 報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先交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
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審查認為,該地方性法規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省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提出審查意見的報告和批準決定草案,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省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可以對抵觸的部分進行修改,也可以報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同意,退回報請批準的機關修改。
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經審查認為,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與省人民政府規章對同一事項規定抵觸的,應當提出處理意見,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同意,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決定。
第三十五條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在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由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或者副主任作報請批準法規的說明,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作審查意見的報告。
常務委員會會議對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合法性進行審查時,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派有關負責人到會,回答詢問。
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查,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省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將批準決定草案提交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經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同意,該地方性法規即獲批準。
第三十六條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報請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在批準決定草案付諸表決前,報請批準機關要求撤回的,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同意,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對該地方性法規的審查即行終止。
第三十七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由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公告應當載明批準機關和批準日期。
第六章 地方性法規的解釋、修改與廢止
第三十八條 省地方性法規的解釋權屬于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省地方性法規有以下情況的,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地方性法規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地方性法規規定的。
西安市地方性法規由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十九條 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省地方性法規解釋的要求。
第四十條 省地方性法規解釋草案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擬訂,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第四十一條 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省地方性法規解釋草案,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分組會議審議,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審議、修改,提出省地方性法規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經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同意即獲通過。
第四十二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地方性法規解釋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省地方性法規解釋與省地方性法規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三條 省地方性法規的修改,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有關立法程序的規定執行。
批準西安市地方性法規修改決定的程序,依照本條例第五章有關規定執行。
修改地方性法規的決定,應當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并重新公布修改后的地方性法規全文。
第四十四條 依照本條例規定有權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的提案人,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提出省地方性法規廢止案。
法規廢止案的審議和表決,依照本條例第三章和第四章有關立法程序的規定執行。
省地方性法規的廢止,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作出廢止決定,也可以在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中作出廢止規定。
批準廢止西安市地方性法規決定的程序,依照本條例第五章有關規定執行。
廢止地方性法規的決定,應當公布。
第七章 地方性法規的適用與備案
第四十五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適用。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內適用。
第四十六條 省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省人民政府規章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規章。
西安市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西安市人民政府規章。
第四十七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不溯及既往,但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而作出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四十八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同一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屬省地方性法規的,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屬西安市地方性法規的,由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四十九條 西安市地方性法規與省人民政府規章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內如何適用時,由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或者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五十條 依照本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第四十九條規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的,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提出裁決決定草案,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裁決決定經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同意即獲通過。
第五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應當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內,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負責地方性法規報送備案的具體工作。
第五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對省地方性法規提出書面審查意見的,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聽取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意見后,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見,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
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將修改情況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
第五十三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不適當的西安市地方性法規。
改變或者撤銷地方性法規的程序,依照省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章 其他規定
第五十四條 提出法規案,應當同時提出法規草案文本及其說明,并提供必要的資料。法規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該地方性法規的必要性和主要內容。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地方性法規時,應當提交書面報告、法規文本及其說明,并提供必要的資料。
第五十五條 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規案,在列入會議議程前,提案人有權撤回。
第五十六條 付諸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未獲通過的法規案,提案人認為必須制定該地方性法規,可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規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經省人民代表大會表決未獲通過的法規案,提案人重新提出的,應當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第五十七條 地方性法規應當明確規定施行日期。
地方性法規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要權益或者需要做必要的實施準備工作的,從公布到施行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三十日。
第五十八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公布地方性法規的公告,應當載明制定機關、通過日期和施行日期。
省地方性法規連同公告,應當及時在《陜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陜西日報》以及全省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陜西日報》應當在省地方性法規通過后十日內予以刊登。
《陜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刊登的省地方性法規文本為標準文本。
第五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類別名稱可以稱條例、規定、辦法、規則。
地方性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編、章、節、條、款、項、目;編、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號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地方性法規標題的題注應當載明制定機關、通過日期;西安市地方性法規標題的題注還應當載明批準機關、批準日期。
第六十條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對省地方性法規有關具體問題的詢問,可以進行研究予以答復,并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備案。重要問題的答復,應當報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同意。
第六十一條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負責省地方性法規的匯編、出版和譯本的審定。
省地方性法規的條文釋義,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組織編寫和審定。
第九章 附則
第六十二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9月23日陜西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陜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的規定》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6年修訂)
2016-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成立香港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的決定
1996-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1979-09-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06-25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8-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