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 為了加強學校安全管理,保護學生和教職員工安全,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預防和處理
學校安全事故,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省行政區域內幼兒園、普通中小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以下簡稱學校)的安全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基本原則] 學校安全工作應當貫徹以人為本、積極預防、依法管理、社會參與、各負其責的原則。
第四條[政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學校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學校安全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
第五條[主管部門] 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依管理權限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學校安全工作,設立專門機構承擔具體工作。
省農墾總局、省森工總局主管本系統的學校安全工作,業務上接受省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六條[經費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學校安全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安全隱患整改、安全教育培訓、安全設備設施配備等需要。
民辦學校、企辦學校的舉辦者應當保障學校安全工作所需經費。
省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學校重大安全隱患整改專項資金,用于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學校建筑物、消防設施的維修與改造。
第七條[學生和監護人義務] 學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自覺接受學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義務,配合學校做好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第八條[獎勵和表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在學校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獎勵和表彰。
第二章 學校安全職責
第九條[政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所舉辦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投保校方責任保險,為所舉辦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配備保安。
第十條[教育行政部門職責]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全面掌握學校安全工作狀況,制定學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標,檢查指導學校安全工作,督促學校建立健全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指導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
(三)及時了解學校安全教育情況,組織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安全教育,不斷提高教育實效;
(四)制定學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指導、監督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開展安全工作;
(五)協調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做好學校安全工作,協助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對學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調查處理。
第十一條[公安部門職責] 公安機關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了解掌握學校及周邊治安狀況,指導學校做好校園保衛工作,及時依法查處擾亂校園秩序,侵害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案件;
(二)指導和監督學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三)協助學校處理校園突發事件;
(四)向轄區內普通高校派駐兩名以上警務人員,指導、處理校園及周邊發生的治安、
刑事案件;
(五)在中小學學生上學和放學時段,加強學校門前和周邊區域的巡邏。
第十二條[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職責]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在學校附近設立學校標志,并設置禁停、警示、限速標志標線;
(二)學校門前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減速標志或設施;
(三)在學校附近交通事故易發路段或者交通繁忙路段設置交通信號燈、視頻監控、提示標志;
(四)在學生上學和放學時段安排警力值勤,維護學校出入口道路交通秩序;
(五)對接送學生車輛進行管理。
第十三條[衛生部門職責]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檢查、指導學校衛生防疫和衛生保健工作,落實疾病預防控制措施;
(二)監督、檢查教學區、學校食堂、學校飲用水和游泳池的衛生狀況。
第十四條[建設部門職責] 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部門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監督檢查學校建筑、燃氣設施設備安全狀況,對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責令立即排除;
(二)指導校舍安全檢查鑒定工作;
(三)監督學校工程建設各環節,對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校舍、樓梯護欄及其他教學、生活設施,責令整改;
(四)督促學校定期檢驗、維修和更新學校相關設施設備;
(五)查處和取締依托校園圍墻私建、濫建的建筑物等。
第十五條[質監部門職責] 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應當定期檢查學校特種設備及相關設施的安全狀況。
第十六條[培訓職責] 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和學校安全保衛工作人員接受有關安全管理培訓。
第十七條[情況通報] 公安、衛生、交通運輸、氣象等部門應當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通報與學校安全相關的社會治安、疾病防治、交通、氣象等情況,提出具體預防措施。
第十八條[環境安全隱患治理] 規劃、國土、水務等部門應當依法對學校區域以及學校周邊區域的山體、水流進行定期安全隱患測評,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處理,設置有效的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并將處理結果通知學校。
第十九條[宣傳職責] 廣播、電視、報刊、政府網站等媒體應當定期開展學校安全知識宣傳,播出或刊載有關公益廣告。
第三章 學校安全管理
第二十條[學校安全工作制度] 學校應當建立下列安全工作制度,并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一)安全教育和宣傳制度;
(二)安全保衛和安全檢查制度;
(三)突發事件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報告、應急處理制度;
(四)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五)危險建(構)筑物報告和應急處理制度;
(六)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七)藥品、危險品和實驗室物品管理制度;
(八)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的防治、應急處理制度;
(九)寄宿制學校學生住宿管理制度;
(十)其它學校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條[安全教育] 學校應當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設置要求,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普通高等學校應當將新生的安全教育納入一年級的必選課,并設置學分。中小學校應當隔周開設1節安全教育課,將安全知識和常識納入日常考試內容。
省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統一編寫適合本省特點的安全教育教材。
學校應當根據安全教育內容,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習
第二十二條[保衛配備] 學校應當建立校內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實行校長負責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安全保衛人員。
普通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應當按照在校師生總數的千分之二至三配備保衛部門人員。
千人以上中小學校應當配備專職保衛人員。
普通高等學校應當配備專用車輛,用于校園安全巡邏。
學校安全保衛人員應當著裝整齊,并按照規定配備必要的防護器械。
第二十三條[保衛職責] 學校保衛人員有權要求危害學校安全、影響學校秩序的人員離開校園;對難以制止的違法行為以及發生的治安案件、涉嫌
刑事犯罪案件應當立即報警,并采取措施保護現場,配合公安部門的偵查處置工作;對嚴重危害學校安全的行為,在公安機關未到達現場前,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制止。
第二十四條[選址安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確保學校選址安全。新建學校應當避開地震活動斷層和可能發生洪災、山體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擊等災害的區域以及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工廠、倉庫。
新建學校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當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第二十五條[學校環境安全] 學校周邊區域建設、設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者其他危險品以及高壓電設施設備,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與學校保持安全距離。
學校周邊區域廢水、廢氣、工業固體廢物、各類噪音、放射性物質等污染物的排放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
學校校園內不得架設移動通訊機站。
第二十六條[建筑安全] 新建學校或者將現有建筑物改建為學校,應當按照建設工程管理程序和有關規定,通過規劃、消防、竣工等合格驗收。未通過驗收的,不得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學校的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不符合安全標準或者規范的建筑物、設施,不得用于教育教學活動。
第二十七條[設施安全] 學校應當對教育教學設施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并記錄檢查、維護情況。
學校實驗室以及技能操作、文藝、體育用品和其他設施、設備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應當在每次使用前進行安全檢查。
教學所用的輻射材料、化學藥品、生物制劑、器具等應當有明顯標識,存放于安全地點,指定專人保管。對有毒有害廢棄物統一收集、分類貯存,并交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單位運輸、處理和處置。
第二十八條[特殊設施設備安全] 學校區域內的鍋爐等特種設備、特殊訓練場地和器械、電力等設施、設備應當符合國家規定,并建立專項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條[警示標志] 學校應當在學校區域內具有危險性的教育教學和生活服務設施設備、建筑物、易發生碰撞和滑倒的場所以及校內施工區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或者安全警示圍欄。
第三十條[環境安全] 學校應當確保教學和住宿區域通道暢通、照明完好,合理安排學生疏散時間和樓道上下順序,同時安排人員巡查,防止發生擁擠踩踏傷害事故。
第三十一條[寄宿管理] 學校應當對學生宿舍實行夜間巡查、值班制度,加強對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學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非寄宿制中小學校禁止在校園內開辦食雜店。
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得自行在外租住房屋。
第三十二條[校園管理] 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立醫務室,并配備保健教師、常用藥品和急救器材。
中小學校晚自習學生沒有離校之前,學校應當有負責人和教師值班、巡查。
第三十三條[幼兒管理] 幼兒園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建立幼兒健康檔案,組織幼兒定期體檢。
新生入園應當提交體檢證明。
第三十四條[交接制度] 幼兒園應當建立幼兒定點定人定時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將晚離園的幼兒交與監護人或者監護人
委托人以外的人。
第三十五條[校外活動安全]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活動,應當報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制
定安全預案,告知學生活動中注意的安全事項,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活動前,應通知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協助。
第三十六條[接送學生車輛]接送學生的車輛應當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可以在公交專用車道行駛,在公交站臺停行。
縣級以上交通、公安、城管、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接送學生車輛的管理工作,具體辦法由省政府制定。
第三十七條[特殊教工管理] 學校發現教職工患有精神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可能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疾病,應當及時將患病的教職工調離與學生直接接觸的工作崗位或者離崗治療。
第三十八條[學校告知義務] 中小學生未到校或在校期間無故離校的,學校應當及時通知學生監護人或者家長,監護人或者家長應當及時履行監護職責。
未成年學生提前離校的,應當經監護人同意,履行請假手續。特殊情況應當由監護人到校監護學生離校。
第三十九條[學校禁止行為] 學校不得從事下列行為:
(一)組織學生參加搶險等應當由專業人員從事的活動;
(二)組織學生參與制作煙花爆竹、有毒化學品等具有危險性的活動;
(三)組織學生參加商業性活動;
(四)出租校園內場地給他人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生產、經營活動;
(五)出租校園內場地停放校外機動車輛或者利用學校用地建設對社會開放的停車場。
第四十條[禁止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行為:
(一)在中小學校周邊200米、高等學校門前半徑50米以內開設網吧、歌廳、電子游戲廳、臺球室等經營場所,或者從事危害教育教學環境和師生身心健康的經營活動。
(二)不得在學校周邊30米范圍內審批各種占道經營商服、臨時性建筑;
(三)不得在學校門前和兩側設置集貿市場、停車場,擺攤設點,堆放雜物。
第四十一條[預警處置] 災害預警信號在學校停課時生效的,學校應當按照災害處置預案安排教職員工到校,保證在校學生的安全。除情況允許或者有監護人陪同外,學校不得讓在校學生自行離校;可能出現危險情況的,學校應當安排學生到安全場所避險。
災害預警信號在學生上學或者放學途中生效的,接送學生車輛駕駛員應當將學生接載到學校暫避,但路面交通或者沿途安全情況不允許的,應當就近尋找安全場所暫避,并負責保護。
第四十二條[隱患報告] 學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學校區域或者學校周邊區域存在危害學生人身安全的情形或者重大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并向有關部門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消除安全隱患。
第四章 事故責任和處理
第四十三條[學校承擔責任情形]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學校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四十四條[學生或監護人承擔責任情形]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于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學校知道并采取及時救助,但仍無效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四十五條[學校免責情形]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教育、管理職責,行為并無不當的,不承擔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臺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自殺、自傷的;
(四)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五)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四十六條[學校免責情形]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學校行為并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后、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四十七條[學生疾病傷害處理] 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發疾病或者受到人身傷害的,學校應當及時采取救護措施,通知學生的監護人,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第四十八條[事故處理] 學校在安全事故、突發災害發生后,應當根據現有條件和能力,及時采取措施救護受傷害的學生和教職員工,保護
事故現場,保全相關證據,及時通知受傷害者親屬或監護人,并在2小時內報告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部門。
第四十九條[事故報告] 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部門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處理,盡快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屬于重大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特別重大事故,應當立即報告省教育行政部門。
第五十條[事故調查] 發生學校安全事故,學校應當及時調查
事故原因;情形嚴重的,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學校及有關部門、保險機構和當事人委托的代理人組成調查組調查。
第五十一條[相關人員禁止行為] 在學校安全事故處理期間,當事人和其他相關人員不得擾亂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不得泄露涉及教職員工和學生隱私的情況,不得侮辱、毆打教職員工,不得侵占、毀損學校財產。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學校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失實的報道和傳播。
第五十二條[調解訴訟] 校園內學生人身傷害的賠償,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或者向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調解,協商或者調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當事人向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調解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調解意見。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法律責任]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不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的,由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法律責任] 學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不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的,由教育部門或者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教育部門或者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并由教育行政部門對政府舉辦的學校的校長給予行政處分;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學校,由教育部門責令停辦。
學校未按照規定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造成重、特大傷亡事故的,對政府舉辦的學校的校長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給予撤職、開除公職處分,民辦學校或者合作舉辦的學校的舉辦人、學校安全責任人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學校管理事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法律責任] 發生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履行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六條[法律責任] 侮辱、毆打學生、教職員工,干擾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概念解釋] 學校區域是指學校面積內區域;學校周邊區域是指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應當保持的安全距離,沒有規定的,指距離學校外沿100米以內的區域。
第五十八條[實施時間] 本條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