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謝言俊)醫療事業該不該市場化?昨天,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公共健康危機與衛生法”專題中方主持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李宏規呼吁:中國應制定統一的《衛生法》,從立法上確立醫療改革的大方向和政府責任,確認國民的合法利益。
現行衛生體系存在三大問題
李宏規認為,目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還相當突出,主要集中于:一是公共健康危機的有效應急處置機制不健全,重大突發傳染病的疫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嚴重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二是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艾滋并結核并血吸蟲并傳染性肝炎等傳染病目前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如惡性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并糖尿病日益成為威脅群眾生命的主要“殺手”;三是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率低,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突出。
現有多種衛生法規相互脫節
目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衛生法律有9部,國務院發布或批準發布的衛生行政法規有27部。由衛生部制定發布的部門規章有400余件。此外,衛生部還制定了約1500個衛生標準,各盛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和政府也制定發布了大量的地方性衛生法規或地方性規章。
“但是,這些單行法律上面尚沒有一部基本法———《衛生法》。”李宏規認為:這部《衛生法》應該彌補以前的空白:規定醫療衛生事業的本質屬性、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和政府的責任。
現有衛生法規相互脫節、矛盾,這也是制定統一《衛生法》的客觀要求。如《食品衛生管理法》涉及7個部、委:食品的原料是農業部、林業局管,加工銷售、進出口由商務部管,質量是技監局管,食品企業的審批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管,吃到肚子里是衛生部管,最后消化排泄后是建設部管理。這樣的分工,一旦出現事故就很難分清是誰的責任,很容易出現推諉現象。
2010年艾滋病孤兒至少10.8萬
報告稱:艾滋病對病人家庭和社會發展造成巨大傷害
本報訊(記者謝言俊)昨天,在22屆世界法律大會上,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吳崇其所作的報告稱:艾滋病對病人的家庭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傷害。
報告預計,到2010年,在艾滋病流行高方案(高危行為維持現狀)情形下,預計全國將產生艾滋病孤兒23.4萬;中方案(高危行為不斷下降)情形下,將產生艾滋病孤兒17.8萬,低方案(高危行為轉為安全水平)情形下,將產生艾滋病孤兒10.8萬。報告稱:艾滋病給其個人和家庭帶來巨大精神創傷和心理壓力。
專題討論1
「公共健康危機與衛生法」
中國應制定純凈水債券計劃
美國政府財政服務公司總裁提議
本報訊(記者謝言俊)中國政府應考慮建立一個國內的債券市場,以解決純凈用水問題。昨天,在22屆世界法律大會,美國政府財政服務公司總裁羅伯特·多蒂提出建議。
羅伯特·多蒂警告:對公共衛生的很大威脅來自傳染玻一旦涉及所提供的飲用水,對13億中國人將是災難性的,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羅伯特建議:中國要解決純凈水和污水處理花費問題,可考慮建立一個國內的債券市常在20世紀早期,美國地方政府已開始發行證券,并成為純凈水系統在全國范圍內擴展的關鍵因素所在。
專題討論2
「不動產與財產法」
合作建房尚無法取得所有權
一位律師建議盡快規范創設物權種類及登記制度
本報訊(記者謝言俊)國外行之有效且具有良好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合作建房”,在國內卻遇到嚴重的法律障礙。前日,在“不動產與財產法”專題討論會上,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楊建津分析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合作建房尚無法取得所有權登記。
楊建津說,我國目前對新建住房分割確權登記制度僅限于通過買賣。出資人欲取得對自己出資建設而形成的房屋及其物權,只能通過買賣契約的前置
法律關系才能辦理登記,依出資契約登記則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顯然,這極大限制了合作建房的發展。楊建津建議:我國對創設物權的種類及登記制度應盡快規范。#p#分頁標題#e#
■模擬法庭
國際法院“開審”環境污染案
一發達國家訴相鄰發展中國家煤粉污染,當庭未下達禁止令
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舉行的模擬法庭庭審現場
昨日下午2時30分,國際法院7名
大法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
開庭審理了一起D國訴A國煤粉發電廠環境污染案。這是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舉行的模擬法庭。
2分鐘前,當7名身著紅色、藍色等各國法官袍的法官們到審判席上一一落座后,法庭上的全體人員集體起立,向法官們致敬。法庭由沃爾夫勛爵任首席法官,同時還有6名來自各國的首席大法官擔任大法官。
原告:
一海之隔難阻鄰國污染
作為來自發達國家D國的律師,維德·南達教授首先向法庭陳述了理由和要求。他介紹,幾千英里外的A國利用煤粉發電廠生產電力。但調查后發現,A國的煤粉發電廠不僅污染了A國國內的空氣、湖泊和溪流,而且也污染了B國和D國的空氣、湖泊和溪流。
“我想問你,D國距A國幾千英里外,會污染那里的空氣嗎?”沃爾夫勛爵法官打斷南達的話提出疑問。“哦,我們其實只隔了一個大海。”南達隨后作出進一步解釋。
南達請求國際法院立即下達一個禁止令,要求A國必須關閉煤粉發電廠,同時向D國賠償凈化空氣的費用。
被告:
煤粉發電因為國家困難
被告律師來自中國大陸的宋迎躍隨后向法庭陳述:“A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只能利用煤粉這種能源來發電,不可能像D國那樣用油發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關閉了這些煤粉發電廠,經濟增長速度將受到嚴重影響。
法庭:
沒有必要發布禁止令
經過兩個小時的雙方陳述和辯論后,法庭在休庭后宣讀結論:“我們認為,沒有必要發布禁止令,對于A國我們應該看到它處于發展的現狀,但是它也不能以發展中國家為借口,污染環境,犧牲生態。A國的煤粉發電廠確實制造了污染,我們希望它能盡快采取措施減少污染。”
點評
充分體現出和諧理念
旁聽后,北京市律師協會理事吳以綱說,這次國際法庭的模擬審判,法官與律師的詢問和對話都很平等,最終的判決沒有下結論,給了雙方非常好的建議和提醒,充分體現出和諧理念。 (記者 廖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