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規定》的目的是平等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保證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
??? 問:為什么要出臺這一司法解釋?
??? 答:送達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方式將訴訟文書送交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一種訴訟活動,是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送達,不僅關系到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實現,也直接制約和影響著民事裁判的質量和效率。當前,由于社會誠信體系還不夠健全,部分訴訟當事人為惡意逃避法律責任,拒絕簽收人民法院直接送達的訴訟文書,導致訴訟文書“送達難”。根據我們對某市法院系統的調查統計,在某市超審限的3000多件案件中,有27.3%的案件是因為送達問題而超審限的,占整個超審限案件數量的四分之一多。人民法院訴訟文書“送達難”的后果,不僅影響了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及時審結,打亂了人民法院正常的訴訟秩序,更重要的是妨礙了另一方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及時行使和對實體權利的維護。
??? 為了促使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我們在繼續堅持人民法院直接送達的基礎上,以“法院專遞”的方式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現行的郵寄送達制度。我們認為,采用“法院專遞”的郵寄送達方式,可以克服直接送達的某些不足,減輕某些當事人的對抗心理。同時,“法院專遞”還可以發揮郵政機構的行業特點,使訴訟文書的送達更快捷、更專業、更便民,符合“司法為民”的要求,也有利于“送達難”問題的解決。
??? 為了規范和完善郵寄送達,方便雙方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最高人民法院自2003年1月起開始著手調研和起草《關于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先后在陜西、江蘇、山東、北京召開了由法官和郵遞人員參加的6次座談會,書面征求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意見,并聽取了國家郵政局速遞局的意見。可以說,目前頒布的《規定》也是審判實踐經驗的總結和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至于《規定》頒布后的實施效果,我們將進一步跟蹤,并在審判實踐中,繼續總結經驗,逐步完善。
??? 二、“法院專遞”將使送達更快捷、更專業、更便民
??? 問:“法院專遞”相比一般的郵寄送達具有哪些優點?
??? 答:“法院專遞”是在國家郵政機構已經開通的特快專遞網絡的基礎上開展的一種更加安全、快捷的郵寄送達方式。近年來,為了解決“送達難”的問題,全國有26個省的高級人民法院利用郵政機構的“特快專遞”紛紛開展了“法院專遞”、“司法專郵”等多種形式的送達實踐,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實踐證明,“法院專遞”具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快捷。“法院專遞”以現有的特快專遞網絡為基礎,基本上能夠在兩至三日內完成送達,相比過去以平信或掛號信為主要形式的郵寄送達,“法院專遞”可以大大提高送達的效率,使當事人依法享有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可以盡早實現。第二,專業。由于郵政機構的投遞人員熟悉一定區域內的投遞網絡,掌握了一定的投遞規律,更加熟悉受送達人的郵政編碼和地址及住所,這就進一步提高了“法院專遞”的質量與效率。此外,由于“法院專遞”以現有的特快專遞為基礎,當事人和人民法院均可以通過11185電話號碼及時查詢和掌握送達的狀態,體現了“法院專遞”的專業性和及時性。第三,便民。“法院專遞”可以大大降低直接送達的成本,特別是在跨地區的送達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部分法院以異地送達為名向當事人收取“其他訴訟費用”,真正體現司法為民的要求。同時,“法院專遞”是由郵遞人員具體完成的一種送達活動,它相比人民法院開著警車去直接送達具有更強的中立性和親和力,有利于減少當事人的抵觸情緒。因此,以法院專遞方式開展的郵寄送達憑借其專業、準確、迅速、中立等四大優勢,必將成為今后人民法院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一種主要形式。#p#分頁標題#e#
??? 三、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送達地址
??? 問:當事人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送達地址并要求人民法院為其保密嗎?
??? 答:由當事人提供或者確認自己的送達地址,可以確保郵寄送達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總結過去人民法院“送達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當事人對自己送達地址的提供和確認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關于起訴狀應當包括的內容的規定,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向人民法院提供當事人雙方的住所,因此,由原告提供當事人雙方的送達地址是其依法應當承擔的義務。此外,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雖然沒有直接規定被告負有提供或確認自己送達地址的義務,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三款之規定,被告負有遵守訴訟秩序的義務,而向人民法院提供或確認自己準確的送達地址正是訴訟秩序之基本要求。因此,在《規定》中要求當事人提供或確認自己的送達地址,符合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和基本精神。
??? 當事人的住所依法應予公開,但當事人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的部分內容可能不愿公開,如電話號碼、臨時住所或指定代收人等,這些內容在離婚、人身損害等案件中常常成為一方當事人要求保密的事項。為了鼓勵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實的送達地址,消除當事人的后顧之憂,我們允許當事人自己決定自己的送達地址,充分尊重和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為此,我們在《規定》第四條第二款中明確規定:“當事人要求對送達地址確認書中的內容保密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保密。”
??? 四、推定當事人的送達地址必須以人民法院履行告知義務為前提
??? 問:為什么推定送達地址要以人民法院的告知為前提?
??? 答:當事人在起訴和答辯時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確認自己準確的送達地址,是當事人遵守訴訟秩序、推進民事訴訟進程所應當承擔的義務。但是,慮及我國東西部地區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當事人的法律意識和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如果簡單地將當事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行為視為其承擔不利后果的充分條件,又不符合當前中國的社會實際。因此,《規定》第五條將人民法院履行告知義務設定為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的必要條件,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當事人拒絕提供自己送達地址的,人民法院應當向其行使釋明權,告知當事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不利后果。如果當事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經人民法院告知后仍不提供,人民法院只能按照法定住所地推定當事人的送達地址,并按照推定的地址進行郵寄送達,即自然人以其戶籍登記中的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為送達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其工商登記或者其他依法登記、備案中的住所地為送達地址。由于法定住所地與當事人的送達地址常常不同一,根據法定住所地推定的送達地址可能導致訴訟文書送達不到受送達人手中,但是,由于人民法院已經向當事人告知了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不利后果,為了依法保護另一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應當推定法定住所地為送達地址,并由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否則,對于另一方當事人來又是不公平的。
??? 五、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訴訟代理人等簽收后,訴訟文書即為送達
??? 問:“簽收即為送達”的范圍和條件有哪些具體變化?
??? 答:在郵寄送達的實踐中,受送達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指定代收人、法定代收人拒絕簽收或者簽收后反悔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郵寄送達的質量無法保證。《規定》總結了當前郵寄送達實踐中好的經驗,將送達的6種情形作了明確統一的規定,進一步完善了郵寄送達制度。#p#分頁標題#e#
??? 首先,《規定》明確了法人或其他組織中辦公室、收發室或值班室工作人員簽收的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制定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1條規定:“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蓋章,拒絕簽收或者蓋章的,適用留置送達。”經過長達十余年司法實踐的檢驗,如何判斷和掌握“負責收件的人”成為送達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由于企業內部到底由誰負責收件只能由企業自己說明,無法由送達人自行判定,導致許多企業事后否認簽收人的現象屢有發生。《規定》總結了現行送達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規定了法人或其他組織中辦公室、收發室或值班室工作人員簽收即為送達的制度,避免了因簽收人資格和權利而引發新的矛盾和沖突。
??? 其次,《規定》明確了訴訟代理人簽收的制度。簽收訴訟文書是民事訴訟中的一項基本事務,也是訴訟代理人最基本的義務。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律師強制代理制度,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尚待進一步完善,這就使個別代理律師以拖延訴訟或惡意訴訟為目的,拒絕簽收訴訟文書,加劇了司法實踐中的“送達難”。《規定》中將訴訟代理人的簽收即為送達完成的一種情形,符合民事訴訟代理制度的基本法理。
??? 最后,《規定》對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以及同住的成年家屬簽收的法律后果也作了明確規定,大大提高了郵寄送達的質量和效率。
??? 六、受送達人沒有過錯的,不承擔送達不能的不利后果
??? 問:受送達人沒有過錯的,是否承擔送達不能的不利后果?
??? 答:送達不能的法律后果是起草《規定》過程中爭議最大的問題。多數意見認為,對于因當事人自己的過錯導致送達不能的后果一定要由負有提供送達地址的當事人自己承擔不利后果。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解決“送達難”的問題。當前,隱藏在“送達難”背后的其實就是“惡意訴訟”。因此,對于那些嚴重違背誠信、意圖逃廢債務的當事人而言,由其承擔送達不能的不利后果,既有利于及時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利,又符合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規定》采納了上述意見,即“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
??? 在送達實踐中,因投遞過程中存在的失誤而導致的送達不能時有發生,因此,如果受送達人能夠證明自己在送達過程中沒有過錯的,將不承擔送達不能的不利后果。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四十五號
2013-02-27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
2008-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004-08-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08-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
1985-04-10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