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狀態法:注重公民權利保護
????一個社會對危機的處理是其法治程度的試金石。我國緊急狀態法提上議事日程,可以說有兩個方面的直接原因:一是2003年“非典”肆虐,對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和要求;二是2004年憲法修正案正式確立了緊急狀態制度。
????應當說,緊急狀態法首先是一部授權法。因為在緊急狀態情況下,即整個國家或某個地區出現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正在發生或迫在眉睫的危險事態,為了迅速有效地制止危險事態的蔓延,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政府必須行使緊急權力消除緊急事態。這種緊急權力較之政府平常情況下行使的權力,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可以對公民法律上的各項權利實施更加嚴格的限制,甚至從根本上剝奪。而根據現代行政法治原理,任何行政權力均應來自法律的授權,所以必須制定相應的緊急狀態法律,確保政府有足夠的權力來處置應急事件。
????但是,在緊急狀態情況下,政府擁有比平時大得多的緊急權力,卻并不意味著政府權力的膨脹和公民權利的被限制是沒有任何邊界的。法治社會不存在任何一種絕對的權力?熣?府處置緊急事態的權力同樣要受到限制,否則,就可能導致政府在緊急狀態時期只強調特殊情況,濫用或隨意擴張緊急權力,制造出新的社會混亂和災難。因此,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制定緊急狀態法必須妥善處理好“授權”和“控權”的關系,既要適應緊急狀態的需要強化政府的強制力和權威性,又要防止行政權力無限擴大和膨脹,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違法行為矯治法:化解法治與人權難題
????關于勞動教養制度存與廢的問題,應當說我國的法學界和實務界進行了長期有益的探討。在2004年全國“兩會”代表議案中,在改革勞動教養制度的議案上簽名的代表達到420名,超過2984名人大代表的十分之一。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違法行為矯治法列入2005年的立法計劃,以取代我國實行了40多年的勞動教養制度,既是順應民意的表現,更可以在法制層面上化解法治與人權的難題。
????毋庸置疑,勞動教養這一帶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一直發揮著快速高效的作用。但隨著我國法治進程加快和“人權”入憲,勞動教養制度無疑也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而所有這些,又都與立法滯后有關。尤其是1996年行政處罰法和2000年立法法的頒布和施行,進一步加重了人們對勞動教養制度合法性的質疑,因為上述兩部法律明確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由法律來設定。而且,由于一直缺乏法律的規制,導致實踐中勞動教養性質模糊,程序不公,適用范圍被隨意擴大,以至于勞動教養成為了一個籮筐,什么人都可以往里裝,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和法制的權威。
????所以,用違法行為矯治制度來取代勞動教養制度,不僅可以通過更加完備的違法行為矯治程序設計來達到制約行政權力,保障違法行為人合法權益的目的,更為重要的是使勞動教養制度實現了與立法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的銜接,維護了法律的嚴肅和尊嚴,保障了法制的統一性。#p#分頁標題#e#
????????????????治安管理處罰法:擴權和限權并重
????治安管理處罰法(草案)是在2004年10月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上首次提請審議的,其對1986年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既順應社會發展變遷給社會治安工作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擴大警察的權力,又順應法治建設的潮流,完善執法程序和監督機制,加強對警察權力的制約,在立法上體現了追求權力與權利相平衡的現代行政法治理念。
????但是,我們還應當看到,與草案中治安機關擴張的權力相比,對權力的制約仍顯相對不足。一方面表現在聽證制度的設計上。草案在規定個人被處以2000元以上罰款時可以要求舉行聽證,但在作出拘留決定時卻沒有設定允許聽證的程序;另一方面表現在授權立法方面。為減少和防止行政權對公民權利的損害,加強行政程序制約是一種有效途徑,但草案將一些事關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程序制定給了權力的行使者——公安機關。可以預見,草案存在的這些問題,必將會在未來的審議中有一定的表現。
???????????????????行政強制法:公平與效率兼得
????應當說,行政強制法進入立法機關的視野已有大約10年的時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96年制定行政處罰法之后,接著就考慮制定與此相匹配的行政強制法。這樣的思路,既是出于憲政發展的考慮,有利于推進依法行政,規范行政機關行政強制行為,又是出于現行行政強制立法實踐的考慮,因為現有的行政強制,不僅種類和方式繁多,“法出多門”,而且缺少程序規制,導致當前行政強制措施的泛濫和無序。
????但是,在行政強制立法的價值取向問題上,從1996年行政強制法進入權力機關的立法視野起,就存在著公正取向還是效率取向的爭論。公正取向著眼于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強調最大限度地確保行政強制的公正性,而效率取向著眼于促進和提高行政效率,側重于通過行政強制立法來促使行政主體合理高效地進行行政強制活動。“公正版本”和“效率版本”如何抉擇?
????客觀地說,公正取向和效率取向各有得失,公正取向滿足了法治和社會對公正的渴求,卻降低了被現代行政視為生命線的效率,而效率取向過分注重行政強制權的實現,對行政強制的公正性有所忽略。從目前公布的行政強制法(征求意見稿)具體制度設計來看,是兼顧了公正取向和效率取向的價值訴求的,既注重從多角度保障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重視行政強制的時效制度,督促行政強制主體迅速處理行政強制事務。
??????????????????公務員法:法治人事的制度保障
????毋庸置疑,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要審議的上述四部行政法律案,在推進政府法治進程中的意義不容低估,但歷經4年起草砥礪、13易其稿的公務員法(草案),對于促進依法行政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因為在我國目前的行政法律體系中,支撐政府法治建設的法律基本上都是“事”法,而沒有相應的“人”法。缺少了“人”法,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律體系無論如何不能算是完整的。
????對比1993年國務院頒布施行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公務員法(草案)在制度設計上有不少創新,最大的突破要數擴大了公務員的范圍,將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以及法官、檢察官統統納入到公務員序列中。這種制度設計在立法審議時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將法官、檢察官納入公務員序列以及強調公務員上下級之間的絕對服從是否有悖司法獨立的憲政精神?這些爭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繼續。但不論最后如何,都無法否定制定公務員法對于深化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政府人事法治化進程中的重大意義。#p#分頁標題#e#
????法治政府最為基本的表征就是把自身的權力限制在法律的范圍內,以防止權力被濫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我們期盼已久的上述五部行政法律列入2005年的立法計劃,體現了以人為本、規范和限制行政權力的立法理念。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法律進入立法審議程序并被最終通過,必將在我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中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
2014-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1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13修訂)
2012-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正案》的決定
2010-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主席令 第19號)
2009-12-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辦法
1999-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