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條 國家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依法減輕林農的負擔,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罰款,禁止向林農進行攤派和強制集資。
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釋義】 本條是關于保護林農和承包造林者的合法權益的規定。
本條是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改森林法的決定中新增加的條款。
一、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也是我國法律一直堅持的原則之一。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民法通則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農業法對農業承包合同及農民的合法權益問題作了較為詳細具體的規定,即“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從事農業生產。國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造林。個人或者集體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農業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鼓勵個人或者集體對荒山、荒地、荒灘進行承包開發、治理,并保護承包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任何機關為辦理公務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收費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的決定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規定,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必須報國務院備案。收費的范圍和標準應當公布,并根據情況做必要的檢查、清理。沒有法律、法規、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的決定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章規定的依據,任何機關因辦理公務而收費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任何機關對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罰款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據,任何機關對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罰款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攤派。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任何機關和單位以任何方式要求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人力、財力的,屬于攤派。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任何方式的攤派。”“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集資必須實行自愿原則,不得強制集資。任何機關和單位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強制集資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森林法根據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根據憲法、民法通則和農業法的原則,明確規定國家保護林農和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二、保護林農及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直接關系到林農和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生產積極性,而且也關系到保護森林資源及林業生產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當前損害林農和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合法權益的問題比較突出,引起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國家保護林農及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三、依照本條規定,保護林農和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合法權益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1.國家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依法減輕林農的負擔,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罰款,禁止向林農進行攤派和強制集資。近幾年來,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門不顧林農的承受能力,從局部利益出發,隨意向林農收費、罰款、攤派和強制集資,加重了林農的負擔,嚴重挫傷了林農造林的積極性,傷害了林農的感情,嚴重影響了黨與群眾的關系,引起廣大林農的強烈不滿。有的林農被迫上訪告狀,甚至被逼無奈走上絕路。林農負擔加重已成為制約林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據江西、云南、福建三省一些縣市測算,1958年以來木材售價增長了8倍,而同期從木材上征收的稅、費卻增長了48倍,平均每立方米木材繳納稅費由占售價的10 %上升到占售價的50%左右,再加上一些縣鄉增加的各種收費多達二三十種,林農無法承受,許多地方農民生產銷售木材得到的凈收入只有產地木材售價的20 %以下,嚴重挫傷了林農的生產積極性。這是造成林農大量毀林墾殖、將大材劈成薪材賣的重要政策原因。
違法收費、罰款、攤派和強制集資,表面上是加重了林農的負擔,本質上是對林農合法權益的侵犯,危害性極大。在修改森林法的過程中,各方面都強烈要求在森林法中增加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罰款、攤派和強制集資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在森林法修改決定中明確規定“國家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依法減輕林農的負擔,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罰款,禁止向林農進行攤派和強制集資”。
2.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這其中又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這里所說的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是通過承包荒山造林取得的;二是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其他合法權益。為了調動廣大群眾治理開發宜林荒山、荒地的積極性,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改變農業生產條件,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依據“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本法第二十六、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造林;承包后種植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依法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享有的林木所有權,是發展我國林業事業必然的要求。這樣,既可以保護承包造林集體和個人的財產,也有利于調動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大力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因此,承包合同一經簽訂,當事人之間便具有了平等的主體地位,承包方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任何人的侵犯,發包方未取得承包方的同意,不得任意變更或者解除承包造林合同。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一旦承包方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承包方可以采取民法規定的保護財產權的辦法,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當承包方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除了采取以上辦法之外,也可以根據承包合同的規定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15-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的決定
1996-12-30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98-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09-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
2006-04-29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2-12-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近期兩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的通報
2010-10-1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0-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強降雪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
2009-1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意見
200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2008-09-18國務院關于印發2008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200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