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條 從事防洪活動,依照防洪法的規定執行。
水污染防治,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從事防洪和水污染防治適用有關法律的規定。
一、防汛抗洪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因此,原《水法》對防洪活動專門設立了一章,主要對各級人民政府對防汛抗洪工作的領導;單位和個人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防汛指揮機構的權責、防御洪水方案的制定和審批;汛情緊急情況的處理等方面的內容作出了規定。為了防治洪水,防御、減輕洪澇災害,維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1997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該法已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防洪法》是我國防治洪水工作的基本法律,是調整防治洪水活動中各種社會關系的強制性規范,主要規定了我國防治洪水工作的根本性問題、防洪規劃、治理與防護、防洪區和防洪工程設備的管理、防汛抗洪、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內容。因此,本次修訂《水法》,就沒有必要再對防洪法的內容作重復規定了,只是在本條第1款原則規定“從事防洪活動,依照防洪法的規定執行”。同時,由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與防洪工作緊密聯系,無法完全分開,因此,新《水法》在一些規定上也提到了防洪問題,如規定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同時,新《水法》也對《防洪法》未作規定的方面作了補充,如不得在水庫、運河、渠道內建設棄置、堆放阻礙行洪的物體和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及高稈作物等。但具體的防洪活動,都應依照《防洪法》的規定執行。
二、水污染防治是保護水資源,保證水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環節。黨和國家一直都十分重視水污染的防治。早在1984年5月1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就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自同一年的11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說,原《水法》立法時,已經有了《水污染防治法》。因此,原《水法》對水污染防治問題未作具體規定,只是對與《水污染防治法》的銜接問題作了一條原則規定,即: "各單位應當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護和改善水質。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加強對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1996年5月15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對《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決定,對《水污染防治法》作了修改,并增加補充了一些具體規定,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分總則、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防止地表水污染、防止地下水污染、法律責任和附則等七章,對水污染防治作出了具體規定。因此,本次修改《水法》時,對《水法》與《水污染防治法》的銜接問題,也作了規定,即本條第2款,“水污染防治,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
三、新《水法》在以下四個方面對《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作了補充和完善:
1.關于水質管理的問題。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是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的依據之一。國務院環保部門制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未規定的項目,制定地方補充標準。國務院環保部門會同國務院水利部門和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水體的使用功能以及有關地區的經濟、技術條件,確定該重要江河流域的省界水體適用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報國務院批準后施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實現水污染物達標排放仍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體,可以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制度。新《水法》在第32條對水質的管理問題規定了以下新內容:一是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擬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報國務院批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由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會同江河、湖泊所在地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環保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擬定,分別經有關省級政府審查提出意見后,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核,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準;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環保部門和有關部門擬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準,并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備案。二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和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核定該水域的納污能力,向環保部門提出該水域的限制排污總量意見。這樣就進一步明確了水行政主管部門與環保部門在水質管理問題上各自的責任。
2.關于對生活飲用水水源的保護。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劃定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并加強對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的保護。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其他等級保護區。禁止向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水體排放污水、從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飲用水體的活動;禁止在該區域內新建、擴建與供水設備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新《水法》對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和由省級人民政府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予以了進一步肯定。同時規定,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這一規定實質上是要求在所有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無論是一級保護區還是其他等級保護區內,都不得設置排污口,比《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嚴格。新的《水法》實施后,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就應當依照新《水法》的規定執行。
3.關于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的審批。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在運河、渠道、水庫等水利工程內設置排污口,應當經過有關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同意。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的審批未作明確規定。新《水法》對這一問題予以了明確規定,即: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應當經過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批。
4.關于水質狀況的監測。《水污染防治法》只規定了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機構的職責,即負責監測其所在流域的省界水體的水環境質量狀況,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報國務院環保部門和國務院水利部門及流域水資源保護領導機構。新《水法》對水質狀況的監測問題予以了進一步明確,即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水功能區的水質狀況進行監測,發現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的,或者水功能區的水質未達到水域使用功能對水質的要求的,應當及時報告有關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環保部門通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職位設置的意見
199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修訂)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加拿大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組成的決定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202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