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條 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和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
【釋義】
本條是關于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的規定。
一、本條作出了“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的規定。行政區域又稱行政區劃,是指國家為了方便行政管理而依據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狀況,并綜合考慮歷史傳統、人口分布、地理環境和國防需要等條件,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對地方政權所轄行政區域的劃分并建立相應的政權機關進行管理的區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省級行政區域之間、縣級行政區域之間的具體劃分,是用行政區域界線來表示的,因此行政區域界線就是指行政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明確劃定行政區域界線對于保證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消除行政管理盲區、防止行政區域爭議、維護社會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明確劃定行政區域界線,離不開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根據憲法,國務院“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準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因此本條規定,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這里的有關規定既包括國務院有關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的行政法規,也包括國務院有關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的勘界原則,以及對具體行政區域界線畫法的調處意見等。為了搞好我國的行政區域界線勘測工作,1989年國務院專門對民政部、國家測繪局、國家土地管理局等十一個部門《關于勘定行政區域界線試點工作的請示》作了批示。1989年和1990年,民政部、國家測繪局、國家土地管理局頒發了《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勘定辦法(試行)》和《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程(試行)》。1995年,國務院決定自1996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勘定省、縣兩級行政區域界線工作,同時成立由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任組長,由民政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測繪局、國家土地局等九部門領導參加的國務院勘界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啟動了省、縣級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工作。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抓緊做好勘界工作維護邊界地區穩定的通知》。經過有關方面5年的努力,到2001年底,全國共勘定省級行政區域界線68條、長6.24萬公里,縣級行政區域界線6379條、長41.7萬公里,基本完成了全國省、縣兩級行政區域界線勘定任務,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工作也由大量的、集中開展時期,轉入了配合行政區域界線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時期。為了鞏固行政區域界線勘定成果,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維護行政區域界線附近地區的穩定,2002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條例規定在行政區域界線的管理中,下列情況應進行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因建設、開發等原因需要移動或者增設界樁的,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協商一致,共同測繪,增補檔案資料;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中明確規定作為指示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的其他標志物,應當維持原貌。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使標志物發生變化的,應當組織修測,確定新的標志物;經批準變更行政區域界線的,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勘界測繪技術規范進行測繪,埋設界樁,簽訂協議書。我國海洋行政區域勘界工作也在逐步開展。本條對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的規定對于規范我國的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工作,保證行政區域界線科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的主要內容是:界樁的埋設和測定,邊界線的調繪,邊界線走向的文字說明,邊界線地形圖的標繪,界線詳圖集的編纂等。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的基本原則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含各市縣)之間簽署的協議書,并且已經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按照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進行;沒有經過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即尚未正式劃定過邊界線,但已形成傳統習慣邊界線的,按照傳統習慣邊界線進行,雙方有爭議的,待爭議解決后進行。隨著勘界工作的全面完成,按照傳統習慣邊界線進行的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將被已經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所取代,行政區域界線測繪進入了法制化、規范化進行的軌道。
二、本條作出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和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的規定。
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是指根據國務院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附圖及勘界有關成果,按照一定的編繪方式編制的反映各級行政區域界線畫法的地圖。勘定行政區域界線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意志,民政部是國務院管理行政區域界線的部門,國家測繪局是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的主管部門,因此,本條規定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的擬訂工作,由民政部和國家測繪局共同負責。民政部和國家測繪局在擬訂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時,要按照經國務院批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含各市縣)之間簽署的邊界協議書進行。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由民政部和國家測繪局擬定后還要報國務院批準后才能公布。批準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劃分,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職責,由國務院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法定效力。國務院批準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后要將其予以公布,使公眾都能知曉和遵守。各種公開出版、發行、登載、展示的地圖繪制我國行政區域界線都要依據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進行。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可以由國務院公布,也可以由國務院授權民政部和國家測繪局發布,凡未經國務院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都不具法定效力。目前,經國務院批準,由民政部、國家測繪局擬定的1∶1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集》和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已正式出版。對地圖上行政區域界線的畫法,國家歷來都很重視。1964年,國務院就在關于我國地圖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界線畫法問題的批復中作出了規定,對有爭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界線,采用習慣畫法和雙方意見接近的實測線畫法。1980年,國務院批轉國家測繪局修訂的《我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辦法》中重申對有爭議的行政區域界線采用“權宜畫法"。1995年,國務院令第180號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規定,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界線劃分有爭議的,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批準發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繪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
2013-12-1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99-12-25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
2015-04-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上海市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關于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通知(全文)
2009-12-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免人員
2009-09-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資金使用指導意見
2008-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2008-04-29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08-03-2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8-02-18國務院關于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07-11-14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批復
200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