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文化部《關于加強演出市場管理的報告》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加強演出市場管理,是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文藝要一手抓整頓,一手抓繁榮的方針,促使社會主義文藝表演事業繁榮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和各有關單位,在貫徹本通知時,要加強調查研究和指導,促進文藝表演團體的體制改革,繁榮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教育和引導文藝工作者努力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關于加強演出市場管理的報告
國務院:
近年來,我國的演出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演出種類和形式逐漸豐富,演出組織單位日益增多。演出市場的拓寬與活躍,對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必須看到,當前演出市場也存在著嚴重問題。一些非演出經紀單位和個人以贏利為目的,巧立名目,采取無證、偽證、租證、騙證等多種非法手段,私邀國家劇團(院)、部隊及政府其它部門和產業部門的文藝團體的演職員,組織各類營業性組臺(團)演出活動;一些國家劇團(院)、部隊文藝團體及政府其它部門和產業部門的文藝團體的演職員不經本單位領導批準,置本職業務工作于不顧,熱衷于私自應邀參加社會上的各種組臺(團)演出。這類演出大多粗制濫造,演出臺風格調不高,人員組成復雜,宣傳廣告虛假,哄抬票價,坑蒙觀眾,私分演出收入,偷稅漏稅,社會影響很壞。這類非法演出經營活動(通常稱之為“走穴”),嚴重地沖擊了國家劇團(院)、部隊文藝團體及政府其它部門和產業部門的文藝團體正常的藝術生產秩序,妨礙了嚴肅藝術的發展,腐蝕了一些演職員,廣大群眾對此非常不滿,強烈要求制止。為了迅速扭轉演出市場的混亂局面,切實加強營業性組臺(團)演出的管理,建立正常化、規范化的演出市場秩序,特作如下規定:
一、進一步加強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演出經營活動的管理,實行演出經營許可證制度。在京的中央部門、部隊系統、群眾團體、中央部門所屬的企事業單位和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申請成立演出經紀機構必須報文化部審批;其它單位申請成立演出經紀機構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審批。除經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審批、領取了《演出經營許可證》的演出經紀單位外,其它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營業性(即售票,有廣告、贊助等收入,下同)組臺(團)演出活動(包括文藝表演,時裝、健美表演,非政府文化交流項目的外國及港澳臺地區藝術表演等演出活動,下同),廣播電臺、電視臺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的非營業性表演除外。任何演出經紀單位不得以承辦演出的名義向非演出經紀單位和個人轉借、出租、出賣《演出經營許可證》。
二、演出經紀機構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一)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和與經營范圍相適應的必備設施;
(二)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
(三)主要業務人員具有一定的藝術專業知識和從事藝術工作或組織演出活動三年以上的經歷;
(四)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和相應的財會人員;
(五)有規定數額以上、來源合法的注冊資金。
各地要根據本地區演出市場實際情況和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嚴格控制演出經紀機構的審批數量,限定經營范圍與地區,防止過多過濫;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植、表彰對繁榮藝術事業,促進藝術交流,提高藝術質量作出顯著貢獻的演出經紀單位。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支持國營演出經紀機構在演出市場中發揮主導作用。國營演出經紀機構不再擁有行政管理權。
三、演職員參加本單位以外的任何演出,都必須經本單位批準;如參加營業性組臺(團)演出、娛樂場所演出及拍攝影視、灌制磁帶等,必須由演職員持邀約單位與該演職員所在單位簽訂的合同到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演職員《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凡未持《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的演職員,任何單位都不得接納其演出。
四、加強現金管理,嚴禁私分演出收入、偷稅漏稅。演職員的演出報酬必須通過銀行結算。受聘演出的演職員報酬,由主辦單位通過銀行支付給演職員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扣除管理費和代扣、代繳個人收入調節稅后,付給演職員;個體演職員的演出報酬,由主辦單位通過銀行支付給發放其演出許可證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扣除管理費和代扣、代繳個人收入調節稅后,付給個人。
五、加強對募捐性演出、贊助性廣告形式演出活動的管理。進行募捐性演出,必須由主辦單位報經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演出收入除必需的成本開支外,全部用于募捐性項目。采用贊助性廣告形式進行營業演出,應由主辦單位編制計劃和費用預算,報經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審定同意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臨時性廣告經營許可證》,方可舉辦贊助廣告活動,并接受文化、工商、稅務、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廣告贊助費如有盈余,應納入主辦單位收入,按國家現行財務制度的規定統一管理,不得私分。
六、對非法演出經營認真進行查處。由文化部文化市場管理部門負責受理群眾檢舉、揭發的嚴重違法演出經營事件和有關演出管理部門以權謀私,處罰不力或不當事件,適時向全國通報有關非法演出經營事件的查處情況。
七、各級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演出市場的管理,逐步理順演出管理體制,并積極會同工商、稅務、審計、監察、公安等部門,對各類營業性組臺(團)演出活動實行有效的監督、檢查、管理。對違反上述有關規定,從事非法演出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可分別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吊銷《演出經營許可證》等處罰;對參與非法演出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停止演出半年至一年、吊銷演出許可證的處分;對私分演出收入、偷稅漏稅、違反現金管理規定的,由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稅務、審計、監察等部門,依照有關法規予以查處。對違反上述有關規定的人員,其所在單位可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八、演出經營活動管理所用的各種申請表、許可證、合同書的式樣由文化部統一規定。以前發布的有關營業演出管理的文件中有與此《報告》相抵觸的,均按此《報告》執行。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區、各部門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兩個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正)
2004-08-28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6-08-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9第二次修訂)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