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機構設置和隊伍建設
第三章 工作職責
第四章 工作權限
第五章 總會計師
第六章 技術職稱及評定條件
第七章 任免獎懲
第八章 附則
?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1978年9月國發〔1987〕175號文件頒發的《會計人員職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加強部屬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維護財經紀律,充分調動各校財務會計人員(以下簡稱財會人員)的積極性,正確行使國家賦予的職權,努力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服務,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部屬院校都必須加強對財務會計工作的領導,把財會工作列入學校領導工作的議事日程。要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財會人員,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學校財會人員是從事財經管理工作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各級領導和師生員工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支持他們的工作。要切實保證財會人員有六分之五的時間從事財務會計工作。
第三條 部屬院校財會人員要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做好本職工作,當好領導的參謀。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法令,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政治和業務水平,做到又紅又專。要忠于職守,廉潔奉公,嚴守法紀,善于執行制度,實行財務民主,接受群眾監督。要面向教學,面向科研,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工作服務。
第二章 機構設置和隊伍建設
第四條 部屬院校都必須單獨設置財務處(室),作為學校的一級機構,在校(院)長的直接領導下和上級財務部門的指導下,統一管理全校的財務會計工作。
第五條 學校校辦工廠和其他業務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必須配備專職財會人員或設置財會機構的,在業務上,受學校財務處(室)的指導、監督。
第六條 學校專職財會人員的編制比例,一般可按本校教職工總人數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點五配備。
財會人員的范圍:包括財務部門、校辦工廠、基建、物資以及膳食等單位專職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人員。
各校財會人員的編制配備,由學校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研究提出方案,報經校(院)長批準后執行。
第七條 學校各級領導要重視財會隊伍的建設,采取短訓、進修等形式,加強對現有財會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水平。要注意充實業務骨干,選拔優秀分子加強學校各級財會工作的領導,努力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財會隊伍。
第三章 工作職責
第八條 部屬院校財會人員的職責:
(一)按照國家財務制度的規定,認真編制并嚴格執行年度預算和各項計劃,遵守各項費用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分清資金渠道,監督各項經濟活動,切實管好用好預算內外各項資金。
(二)按照國家財會制度的規定,認真記賬、算賬、報賬,做到手續完備,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賬目清楚,日清月結,按期編報財務會計報表。
(三)按照銀行制度的規定,加強現金管理和工資基金管理,做好貨幣資金的結算工作。
(四)按照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原則,定期檢查預算及各項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挖掘增收節支的潛力,分析、考核各項資金使用效果,研究、揭露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時向領導提出建議。
(五)按照國家會計制度的規定,妥善保管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檔案資料。
(六)遵守、宣傳、維護國家財政制度和財經紀律,堅決同貪污盜竊、鋪張浪費及一切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
第九條 財會人員對上級機關和財政、稅務、銀行部門來本單位了解情況、檢查財會工作,要負責提供有關資料,如實反映情況。
第十條 財會人員調動工作或因故離職,要將經管的會計憑證、賬目、款項和未了事項,向接辦人員移交清楚,并由財會主管人員負責監交。
上級機關決定撤銷、合并的單位,財會人員要會同有關人員,編制財產、資金、債權、債務移交清冊,辦清交接手續。
第四章 工作權限
第十一條 部屬院校財會人員必須正確行使下列各項工作權限:
(一)有權要求學校有關部門、人員認真執行國家批準的預算和各項計劃,遵守國家財經紀律和財務會計制度;如有違反,財會人員有權拒絕付款、拒絕報銷或拒絕執行,并向本單位領導人報告。對于弄虛作假、營私舞弊、欺騙上級等違法亂紀行為,財會人員必須堅決拒絕執行,并向本單位領導人或上級機關、財政部門報告。
財會人員對于違反制度、法令的事項,不拒絕執行,又不向領導人或上級機關、財政部門報告的,應同有關人員負連帶責任。
(二)有權參加與財會工作有關的會議,參與編制本校有關計劃,制定定額。領導人和有關部門對財會人員提出的有關財務收支和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和意見,要認真考慮,合理的意見要加以采納。
(三)有權監督、檢查本校各單位預算內外資金、基本建設資金、生產資金的使用及財產物資的保管、收發、計量、檢驗等情況。有關部門要提供資料,如實反映情況。
第十二條 學校各級領導和有關人員要積極支持財會人員行使工作權限。領導人、上級機關和財政部門對財會人員反映本單位有關損害國家利益,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要認真及時調查處理。如果反映的情況屬實,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由領導人和上級機關負責。屬于領導人員弄虛作假、營私舞弊、欺騙上級等違法亂紀問題,要由上級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調查處理。情況屬實、情節嚴重的,要對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嚴肅處理,直至實行經濟制裁、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 財會人員堅持原則、反映情況,任何人和任何單位不得阻撓或打擊報復。如有違反,有關單位領導人和上級機關要及時查明情況,嚴加處理;情節嚴重的,要給予黨紀國法制裁。
第五章 總會計師
第十四條 凡設立一級財會機構的高等學校,根據工作需要,一般應當設置總會計師,建立總會計師的經濟責任制。
總會計師既是技術職稱,又是行政職務,其職位相當于副校(院)長級。
第十五條 總會計師的基本職責:
(一)全面負責學校各項財務收支及財務管理工作。協助校(院)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各項財會工作制度,正確執行國家預算,認真搞好綜合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及時、合理地供應事業發展和完成教學、科研工作任務所需資金。
(二)全面貫徹勤儉辦學的方針,經常教育本校全體師生員工,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貫徹執行國家財經政策、法令,開源節流,掃除浪費,自覺遵守國家財經紀律和財務開支制度,監督、檢查本校及所屬單位一切財務收支、財產管理情況和資金使用效果。
(三)按照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方針、任務和有關財政方針、政策、結合本校實際,組織有關部門編制經費預算和其它財務計劃,落實完成計劃的措施。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意見。
(四)參與制定學校的設備訂貨和物資采購計劃。
(五)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入研究學校經濟管理中的新問題,努力探索有利于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經濟措施,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第十六條 總會計師的工作權限:
(一)參加制定學校的事業發展規劃及教學、科研計劃會議和其他有關會議,組織年度預算指標分配工作,主持召開各種財會專業會議。
(二)參加組織領導學校有關部門開展財產物資清查工作,建立、健全財產物資使用管理制度。
(三)簽署學校的各項財務收支計劃、會計報表和財務規章制度。會簽其他有關經濟方面的文件、報告、重要訂貨合同、物資采購計劃、基本建設計劃和生產計劃。
(四)對于不符合國家財經方針、政策,不講求經濟效果,不執行計劃及其它違反財務會計制度和財經紀律的事項,總會計師有權制止。如果制止無效,應報告校(院)長或上級機關和財政部門處理。
第六章 技術職稱及評定條件
第十七條 凡擁護黨的領導,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并具備下列條件的財會人員,分別授予總會計師、會計師、助理會計師、會計員的技術職稱。
(一)總會計師:
大專院校財經系科畢業或具有同等水平,長期從事財務會計領導工作,熟悉國家制定的財政經濟法令和財會制度,熟悉本單位教學、科研、生產經營的管理情況,對學校經濟管理和財務會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全面地組織和領導學校經濟工作和財務會計工作。
能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堅持原則,發現和處理財經管理和財務會計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二)會計師:
大專院校財經系科畢業或在主要專業知識方面具有同等水平,具有多年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經驗,熟悉國家財政經濟法令和財務會計制度,了解本單位事業發展和教學、科研、生產經營的管理情況,精通財會業務,有較高的經濟活動分析能力,能夠組織一般經濟單位的財會工作和指導處理財會業務。
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時,能發現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
(三)助理會計師:
具有大專院校財經系科主要專業的知識水平,熟悉基本財務會計理論和財務會計制度,精通本職業務并能獨立擔負本單位主要財務會計工作。按照國家編制預算、決算的有關要求,能獨立、準確、全面、及時地編制本單位的預、決算和各項會計報表。
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時,能夠發現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
(四)會計員:
大專院校財經系科畢業一年以上,中等財經學校畢業三年以上或具有同等專業知識水平,熟悉財會原理和與本職工作有關的財務會計制度,精通本職業務,能獨立建賬和及時、準確地辦理記賬、算賬及報賬。
(五)授予財會人員技術職稱,要根據上述業務條件,結合本人政治表現,勞動態度,工作成績,并參考學歷、資歷等進行全面考核評定。對于政治表現好,業務上特別優秀、工作成績顯著的財會人員,可以越級評定提升。
第十八條 總會計師由學校提名、評定,經教育部政治部和學校所在省、市干部管理部門商得一致后,由教育部批準授予,并報財政部備案。會計師由所在單位提名、評定,學校審查,報所在省、市高教(教育)局批準授予,并報教育部備案。助理會計師、會計員由所在單位提名、評定,學校批準授予。
第十九條 經批準授予職稱的財會人員,都是從事經濟工作的技術人員,在政治上、生活上應當比照工程技術人員享受技術人員待遇。財會人員的技術工資等級,按國家勞動總局和財政部頒發的統一規定執行。
第七章 任免獎懲
第二十條 根據《條例》第六章第十六條規定,各院校財務處(室)的處長(主任),經教育部政治部和學校所在省、市干部管理部門商得一致后,由教育部批準任命;副處長(副主任)由學校批準任命,并報教育部和所在省、市干部管理部門備案。各院校財會主管人員(包括副處長、副主任)調做其它工作時,學校必須事先報經教育部和所在省、市干部管理部門審查同意,未經同意不得調動。
財會人員必須力求穩定,不要隨意調動。已授予會計師和助理會計師技術職稱的財會人員的調動,須事先征得所在省、市高教(教育)局和教育部財務部門的同意。各校及所屬單位的其他一般財會人員的調動,須事先商得學校財會主管人員的同意;對他們的配備、使用、定級、提升、獎懲,要事先征求學校財務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一條 各校都要建立財會人員的考核制度,定期評定、授予技術職稱。對工作積極、鉆研業務、堅持原則、廉潔奉公、成績顯著的要給予表揚獎勵。
第二十二條 財會人員因失職或濫用職權,使工作遭受損失的,應分別情況給予批評或處分。財會人員執法犯法,犯有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貪污盜竊等違法行為的,應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要依法懲處,并撤銷技術職稱。
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細則各項規定,也適用于部屬其它各事業單位。
第二十四條 本細則實施中的問題,統一由教育部解釋。
附件:教育部關于頒發《部屬高等學校<會計人員職權條例>實施細則》的通知
(79)教計字501號
(一)各校當前要首先抓好校一級財務會計機構的調整、財會主管人員的配備任命和學校專職財會人員技術職稱評定等工作。
(二)評定和授予財會人員技術職稱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工作,必須采取積極、慎重的態度。評定條件主要根據政治條件、專業知識水平、實際工作能力和勞動態度,并參考本人的學歷、資歷,進行全面衡量。要堅持標準,嚴格要求,不論資排輩,不規定提職比例。總之,要實事求是,具備什么條件,就評定相應的技術職稱。具體評定辦法可參照教學人員職稱評定提升的辦法進行。
(三)目前暫時沒有條件設置總會計師的院校,應責成一位比較熟悉國家財政方針、法令和財務會計制度,熟悉學校財經管理情況的副校(院)長統一領導全校各項財務會計工作。
(四)各校在報批總會計師、財務處長或財務室主任時,應按照中共中央組織部統一規定的表式,填報《干部任免呈報表》一式二份報我部政治部干部部,同時報送所在省、市干部管理部門。經我部和省、市干部管理部門商得一致后,由我部審批。
各校在報批授予總會計師時,還應報送《高等學校確定與提升財會人員技術職稱呈報表》三份。
(五)各校在貫徹實施《細則》中有什么主要問題,望及時函告我部。
(六)各校貫徹實施《細則》的情況,請在一九八○年二月底以前向我部作一次書面報告。(有刪節)
1979年11月22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3修正)
1993-03-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4-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的決議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關于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補充通知
2010-10-2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567號)全文
2009-11-25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通知精神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2010年元旦、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
2009-08-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
2009-07-19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集中力量深入開展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9-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
20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