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66號令發布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規定》,為鞏固和發展鐵路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促進鐵路職工待業子女的安置工作,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以下簡稱勞服企業)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形式之一。鐵路勞服企業是鐵路運輸生產建設事業的組成部分,是以承擔安置鐵路職工待業子女就業為主要任務,由國家、地方政府和鐵路主辦單位扶持、進行生產經營自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
本辦法所稱鐵路職工待業子女,是指持有待業證明而未就過業或在勞服企業就過業又待業的鐵路職工子女。
第三條 鐵道部對鐵路勞服企業實行扶持政策,按照誰辦誰管的原則,鼓勵各主辦單位依法扶持興辦各種類型的勞服企業。
鐵路各級主辦單位要加強對勞服企業的領導,把發展鐵路勞服企業作為解決鐵路系統職工待業子女就業的主要渠道,并根據有關政策,統籌安排,積極扶持其發展。
第四條 鐵路各單位對勞服企業的開辦項目、生產資金、技術設備、物資供應、產銷渠道等,要給予支持和扶持。
第五條 鐵路勞服企業的合法權益應依法受到保護。鐵路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非法改變勞服企業的集體所有制性質、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向企業平調或者攤派人力、物力和財力。
鐵路任何單位不應擠占勞服企業所開辦的項目,不得改變其隸屬關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侵吞、私分勞服企業的財產。
第六條 鐵路勞服企業必須貫徹執行國家和所在地方政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遵守鐵路有關法令和規定。
第二章 對勞服企業的管理
第七條 鐵路具有線長、點多,跨越省、區、市特點。因此,鐵路勞服企業受鐵路和地方政府雙重管理,實行以鐵路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即:對鐵路勞服企業實行鐵路主管部門行業系統管理,地方
勞動部門綜合管理,主辦單位直接領導。
鐵道部主管部門對鐵路勞服企業的職責是:
(一)指導和監督勞服企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ǘ┲贫▽诜髽I的扶持政策規定,推動職工待業子女就業和勞服企業健康發展;
?。ㄈ﹨f調勞服企業與各有關部門的關系,疏通理順有關渠道;
(四)為勞服企業進行干部培訓,期待措發展資金,組織物資、生產、技術、信息交流、咨詢服務;
?。ㄎ澹椭鷦诜髽I進行產品質量認證、新產品和科研成果鑒定等工作;
(六)定期召開工作會、經驗交流會,開展并推薦評選先進集體和個人的活動,做好統計工作。
各級主管部門對勞服企業的職責是:
?。ㄒ唬┩苿又鬓k單位搞好勞服企業的開辦、合并、分立、終止等工作,幫助勞服企業籌集開辦資金,確定生產經營項目,推動勞服企業的發展;
(二)制定勞服企業發展和待業女子安置規劃,幫助企業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
?。ㄈ┲鸺壪逻_承包指標,包括:產值、利潤、安置人數和培訓計劃等,并兌現獎罰;
?。ㄋ模┲贫ㄅ嘤栆巹?,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和就業前培訓;
?。ㄎ澹└鶕嘘P規定,提取和使用管理費用,統籌管理養老保險基金,按勞動部規定辦理待業保險,統一管理勞服企業勞動分配;
?。﹨f調本系統勞服企業與各業務部門和地方有關部門的關系。
各級主辦單位對勞服企業的職責是:
?。ㄒ唬椭鷦诜髽I籌措資金,開辟門路,發展生產,在廠房、設備、資金、技術力量等方面積極扶持,并對新辦企業進行可行性研究;
(二)幫助勞服企業建立各項制度,疏通人、財、物、產、供、銷等方面的渠道,并維護其管理自主權;
(三)定期聽取勞服企業的生產、經營、安置等情況匯報,并給予積極指導;
?。ㄋ模┰谄降然ダA上,同勞服企業開展聯營、合作活動;
?。ㄎ澹┘訌妼诜髽I黨、工會和團組織的領導,搞好“兩個文明”的建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八條 鐵路各單位開辦勞服企業須經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審查、地方勞動部門認定,由企業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領取《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要按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接受國家計劃的指導和工商、稅務、物價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執行鐵路有關規章制度,做到合法經營。
第九條 鐵路各級主辦單位對勞服企業負有領導和扶持責任。在考慮鐵路企業總體規劃時,要統籌規劃勞服企業的生產、經營項目。要把勞服企業和安置待業子女工作納入主辦單位第一管理者的任期目標,并作為對其進行考核的重要內容。
第十條 鐵路各級主辦單位要選派堅持原則,政策性強、懂經營、會管理、有事業心、不謀私利、廉潔奉公,作風正派的同志擔任勞服企業的領導職務。
勞服企業管理機構,必須堅持精干、高效的原則。
第三章 對勞服企業的扶持
第十一條 鐵路各單位勞服企業管理處、分處(科)、室,是各級主辦單位負責管理勞服企業的職能機構,應列入行政編制。管理人員的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由全民企業承擔。
被主辦單位選派、受聘到勞服企業生產經營單位任職的全民干部、職工,其政治、工資、福利待遇不變。對他們的提升和晉級、技術職稱的評定應一視同仁。對他們工資支付問題,應根據勞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營情況區別對待。經濟效益顯著,待業子女基本安置的企業,路派人員的工資,可由勞服企業承擔;虧損企業,路派人員的工資,由主辦單位承擔。
路派干部和職工解除聘用或離退時,應回主辦單位安排。
第十二條 開辟新的生產經營項目,是解決職工待業子女就業的關鍵。主辦單位應當按照專業化的原則,結合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革,把由勞服企業辦比全民辦更合適的經營項目,優先讓給勞服企業承擔,使勞服企業更好的為鐵路主業服務。
路辦勞服企業的生產門路,既要面向路內,也要面向社會。堅持為鐵路運輸生產、為工業生產、為基建大中修服務為主,為社會服務為輔的原則。
(一)鐵路主業的委外和外委任務(委外和外委工程,機車、車輛、線路大中修,各種配件器材生產、加工,鐵路制服、勞保用品制作等),應當根據勞服企業承擔能力和條件,優先交給勞服企業承擔,并從設備、技術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
?。ǘ╄F路勞服企業生產的各種產品,凡是經鑒定質量合格、價格合理的,鐵路有關單位要優先訂購。
?。ㄈ╄F路在安排新建、擴建工程項目時,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建設工期的情況下,應優先向勞服企業發包。鐵路各單位的計劃、基建部門,應根據勞服企業承擔能力,將施工計劃下達給勞服企業主管部門統籌安排。
鐵路勞服企業施工隊伍承擔鐵路新建、擴建工程的取費標準,應與鐵路全民施工隊伍相同。
(四)鐵路裝卸部門在收取管理費上,應對勞服企業裝卸隊伍與全民裝卸隊伍一視同仁。
?。ㄎ澹╄F路主業,要積極支持發展勞服企業搞好運輸延伸服務,搞好列車乘務和客車上水服務,搞好站車售貨和餐料加工等,為方便貨主、旅客做好優質服務。
第十三條 鐵路主業的一些后勤服務項目和缺員,根據條件和需要,可轉讓由勞服企業承擔或提供勞務。
各單位要清理計劃外用工,騰出崗位,由勞動部門和勞服企業主管部門協商,優先安排鐵路職工待業子女替補,提供勞務,也可由勞服企業主管部門組織勞務公司承擔。
第十四條 鐵路各單位在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情況下,可采取傾斜政策,重點扶持邊遠、沿線待業子女就業。各主辦單位可從自有資金中,籌集一定數額的資金,無息或低息貸給勞服企業,用于扶持安置困難較大的勞服企業。安置就業人數多,投資大的重點項目,可采取群眾集資辦法,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鐵路邊遠、沿線職工待業子女的就業,要主動爭取地方政府,在招工、參軍、辦廠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F有企業要充分利自身的積累,開辟新的門路,擴大安置能力。
第十五條 鐵路勞服企業承擔鐵路運輸、生產和建設各項任務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一項料),要由主辦單位納入物資供應計劃,由物資部門組織供應。各級物資部門,要按任務核發物資,按路用價格供料。
第十六條 鐵路各單位應在劃清兩種所有制界限的原則下,繼續扶持勞服企業。對勞服企業使用鐵路的廠房、設備、土地以及水、電、電話和其他生產資料,應按路內單位收標準計價,不要擅自提高收費標準。在勞服企業初辦時期和對經濟困難的單位,要酌情予以減免。
第十七條 鐵路勞服企業路用產品的部、局級鑒定,產品評優、質量管理等技術管理工作,應納入部、局有關業務部門的管理渠道,使勞服企業管理工作逐步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
第十八條 鐵路各單位要統籌規劃鐵路多種經營和勞服企業的發展,統籌安排多種經營和勞服企業的生產經營項目。
對勞服企業已經開辦的經營項目,多種經營企業不要擠占,已經擠占的要糾正。多種經營與勞服企業發生經營矛盾時,多種經營要從解決職工子女就業的大局出發,讓利于勞服企業。
對新辦的生產經營項目,提介實行聯合經營形式,使多種經營與勞服企業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第十九條 在經濟上,主辦單位對所屬勞服企業承擔扶持責任,勞服企業可以為主辦單位承擔一定義務。
第四章 勞服企業的內部管理
第二十條 鐵路勞服企業要加強民主管理,實行職工代表大會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制。廠長(經理)是企業的
法人代表。廠長(經理)對企業經營負有經濟責任。
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力機構。勞服企業的發展規劃、生產經營、收益分配、職工獎懲等重大問題,都要經過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第二十一條 鐵路勞服企業的廠長(經理)任期內,主辦單位需對廠長(經理)調動時,須與上級主管部門協商,按有關程序辦理,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二條 鐵路勞服企業可試行干部選舉和聘任辦法。勞服企業有權招聘、解聘和辭退干部。應聘干部在任職期間享受所任職務的待遇。
勞服企業要加快培訓、選拔集體干部。要大膽聘用熱愛集體事業、有一定管理水平的集體干部擔當要職。
第二十三條 鐵路勞服企業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強化財務管理,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和鐵路財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二十四條 鐵路勞服企業應接受鐵路審計機關的財務收支、財經法紀和經濟效益的審計監督。
鐵路各級審計機關做出的審計決定,勞服企業必須執行。
第二十五條 鐵路勞服企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參考鐵路全民企業同行業的工資標準,制定本企業工資分配形式、標準和辦法,由鐵路局、分避、工程局、處和各工廠主管部門審批,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所屬市勞動部門備案。
第二十六條 鐵路勞服企業應當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并逐步實行待業保險制度。保險基金提取標準,按當地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鑒于鐵路線長、點多、跨越省、區、市的特點,鐵路勞服企業養老保險金由各鐵路局、工程局、工廠主管部門建立機構,統籌管理。待業保險按勞動部規定辦理。
第二十七條 鐵路勞服企業職工的培訓工作應納入鐵道部、鐵路局、工程局、工廠培訓計劃,鐵路勞服企業職工需要進入各類大專、中專、技工學校和培訓班進行培訓時,有關部門在名額分配上要給予安排。
要積極籌集培訓基金,建立培訓基地,對就業前后人員和各類專業干部進行培訓。各級主辦單位應在師資、校舍、教材等方面給予支持。
第二十八條 鐵路勞服企業職工報考各類業余大學,經考試合格取得畢業證書的,應按其專業,經過考評,可聘任相應的技術職稱。
凡自愿到勞服企業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的技術職稱評定工作,勞服企業主管部門,應按國家技術職稱評定辦法評定和晉升。
第二十九條 鐵路勞服企業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安置主辦單位的全民所有制富余人員在本企業就業。全民企業應從任務、資金、設備、場地等方面給予扶持。
富余人員必須有勞動能力,其工資福利待遇應根據勞服企業承受能力大小逐步負擔,差額部分由全民企業給予補貼。退休時由全民企業負責辦理手續,負擔退休費用。
鐵路勞服企業職工向全民企業和多種經營企業提供勞務時,全民企業和多經企業,要按有關規定勞務成本計算范圍,按合同要求進行勞務費清算。
第三十條 鐵路勞服企業應認真執行國家和地方的稅收政策。享受國家、地方政府稅務部門的優惠政策。由于鐵路單位勞服企業跨越省、區、市,其稅收征集辦法,可由鐵路局、工程局與省、區、市稅務部門協商,制訂符合鐵路特點的綜合性稅收規定。
鐵路沿線安置量大和微利企業,要及時向地方稅務部門匯報,爭取減稅和免稅照顧。
第三十一條 鐵路勞服企業要進一步實行和完善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承包責任制,促進勞服企業的不斷鞏固和發展。
第三十二條 鐵路勞服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開發新產品;要進行技術改造,同有關科研部門或高等院校建立協作關系;要加強企業管理,建立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減少物耗、次品數量;要重視提高產品、服務質量,生產用戶信得過的產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
第三十三條 鐵路勞服企業必須貫徹執行質量監督、安全生產、
勞動保護、環境保護等法規,積極改善勞動條件,保證職工安全生產,身體健康。
第三十四條 鐵路勞服企業的統計工作,由鐵路行業系統主管部門負責。各單位統計人員應具備統計專業知識,統計人員應及時向上級單位報送和提供準確的統計資料,對本單位計劃的執行情況,經營效益,進行統計分析和統計監督。
各級勞服企業要保持統計工作人員的相對穩定,以保證統計工作順利進行。
第三十五條 鐵路勞服企業應根據經濟條件,逐步解決集體職工的養老保險、住房、醫療、子女入托、上學等福利待遇,以解除集體職工的后顧之憂。
集體職工的子女入托、上學、醫療收費標準,要同全民職工子女一視同仁。
第三十六條 鐵路勞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應接受主辦單位領導。要結合勞服企業的特點,進行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加強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教育;要針對集體職工的思想實際,進行艱苦創業、立足本職和擇業意識的教育;抓好集體職工的職業責任、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建設;提高集體職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四有”職工隊伍。
勞服企業要建立健全黨、工會、共青團組織,發揮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發揮職代會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作用,發揮共青團組織的突擊隊作用。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的規定,以勞服企業名義進行經營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根據國家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八條 對于鐵路任何部門、單位非法改變勞服企業所有制性質、干預企業自主權的,其上級主管部門應予以糾正。鐵路有關部門向勞服企業平調或攤派人力、物力、財力和亂罰款、亂收費的,也應予以糾正。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者,由其主管部門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勞服企業的主管部門或主辦單位違反本辦法有關勞服企業領導人員產生、罷免程序規定的,其上一級主管部門或主辦單位應予以糾正,并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條 各鐵路局、部屬各總公司,可以根據本辦法,結合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由鐵道部勞動工資司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鐵路其它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本辦法從頒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