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衛生部關于發布《核事故或輻射應急時用于公眾防護的干預水平和導出干預水平》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22 · 4233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
  為貫徹國家核事故應急工作的方針和原則,現發布《核事故或輻射應急時用于公眾防護的干預水平和導出干預水平》,請遵照執行。在執行中請注意總結經驗,隨時將問題告我部,以便修訂時參考。

 附件:     核事故或輻射應急時用于公眾防護的


             干預水平和導出干預水平

                 目錄

  1.引言
  2.總則
  2.1 核事故
  2.2 干預
  2.3 預防為主的方針
  2.4 應急工作的原則
  3.事故分期和照射途徑
  3.1 早期
  3.2 中期
  3.3 晚期
  3.4 照射途徑
  4.防護措施
  5.確定干預水平的生物學依據
  5.1 電離輻射的基本生物學效應
  5.2 確定性效應
  5.3 隨機性效應
  5.4 胎兒受照
  6.干預原則
  6.1 基本原則
  6.2 注意事項
  7.干預水平
  7.1 評價方法
  7.2 干預劑量水平
  8.導出干預水平
  8.1 作用
  8.2 估算原則
  9.導出干預水平的計算方法
  9.1 一般關系式
  9.2 單一核素單一照射途徑
  9.3 多種核素多種照射途徑
  9.4 總β和總γ活度
  9.5 環境物質中關鍵核素
  9.6 微機應用
  9.7 計算實例
  附錄A 不同時間服用穩定性碘的防護效果
  附錄B 一些確定性效應可能的劑量閾值
  附錄C 急性放射病發生率、死亡率與γ劑量的關系
  附錄D 輻射致癌危險概率
  附錄E 輻射對胚胎及胎兒的效應
  附錄F 適用于某核電站地區的導出干預水平
  附錄G 名詞解釋

               1.引言



 1.1 編制本規范的目的是為在核事故或輻射應急情況下采取干預行動提供決策依據,并為有關單位制訂核事故應急計劃提供參考。

 1.2 本規范的基本內容主要針對陸地上的核反應堆(主要是核動力廠)一旦發生放射性物質事故性釋放,并可能對廠外公眾健康造成危害而編寫的,但其基本原則也適用于其他核設施。

               2.總則



 2.1 核事故
  本規范涉及的核事故,主要是指那些有可能對廣大公眾造成異常照射的超臨界事故或(和)放射性物質嚴重泄漏事故。

 2.2 干預
  本規范所說的“干預”是指在核事故或輻射應急情況下,為了避免或減少公眾可能受到的劑量而采取的防護行動和措施。

 2.3 預防為主的方針
  預防措施包括合理的選址、完善的設計、有效的工程質量保證、可靠的工程安全系統、嚴格的管理以及勝任的工作人員等。在反應堆裝料前,還應制定好應急計劃,并做好應急響應準備,以此作為重要的補充防護措施。

 2.4 應急工作的原則
  核事故應急工作應當堅持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環境、保護公眾的原則。

            3.事故分期和照射途徑



  一般把核事故人為地劃分為三個連續的階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這種劃分不可能很準確,且各期會彼此重迭,但它有利于在事故前制定應急計劃,事故時針對不同特點的發展階段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因此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3.1 早期
  早期指從有明顯的放射性物質事故釋放先兆并估計其釋放可能使廠區外公眾受到照射起,至釋放開始后的最初幾小時這一段時間。對于核動力堆,從事故發生起到放射性物質開始釋放入大氣的時間約為0.5小時至1天,釋放過程可能持續0.5小時至幾天。

 3.2 中期
  中期指放射性物質大量釋放且釋放物(放射性惰性氣體除外)的主要部分已沉降到地面的階段。中期開始于釋放起的頭幾個小時,可能持續幾天或幾周。在中期,已能獲得環境輻射水平和空氣、水及食物等污染水平的結果,并能確定沉降物的放射學特性。因此,可與事先確定的干預劑量水平或導出干預水平相比較,確定是否采取干預措施。

 3.3 晚期
  晚期也稱恢復期。根據放射性釋放的數量和特點,晚期可自事故后數周起延續到幾年或更長。在晚期,可根據環境監測的結果確定是否恢復正常生活,即同時或相繼撤銷早、中期實施的各種防護措施。但有些限制可能還要持續一定時間,如對農業耕地、某些建筑物和來自污染區的食物(如蔬菜、家畜和奶制品)等的使用限制。
  在晚期,決定撤銷防護措施應以代價-利益分析作為基礎,并考慮到經去污、衰變和風吹、雨淋后任何殘余污染的危險和社會影響等因素。

 3.4 照射途徑
  事故時,公眾可能受到不同途徑的外照射和內照射。事故不同階段的主要照射來源和途徑見表1。在應急計劃中,應對各種照射途徑產生的劑量貢獻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分析和評價。

              4.防護措施



  事故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照射途徑可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參見表2。

       表1 核反應堆事故時對人員的主要照射來源和途徑

------------------------------------
途 徑       來  源           事故階段
------------------------------------
外照射 核設施本身              早期
    煙羽中的放射性物質          早期,中期
    沉積于地面的放射性物質        早期,中期,晚期
    沉積于衣服和體表的放射性物質     早期,中期
------------------------------------
內照射 吸入煙羽中的放射性物質        早期,中期
    吸入再懸浮的放射性物質        中期,晚期
    食入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和水     中期,晚期
------------------------------------

  注:a事故釋放時間較長時。

       表2 適用于事故不同階段不同照射途徑的防護措施

------------------------------------
照 射 源   照射途徑   事故階段     防護措施
------------------------------------
核設施    直接外照射  早期      隱蔽,撤離,控制通道

放射性煙羽  直接外照射  早期      隱蔽,撤離,控制通道

放射性煙羽  吸入內照射  早、中期    隱蔽,服用穩定性碘
                      撤離,控制通道,個人防護

體表和衣服  皮膚外照射  早、中期    隱蔽,撤離,個人防護,
上的沾染物                 人員去污

地面上的放  外照射    早、中、晚期  撤離,避遷,地面和建筑物
射性沉積物                 去污

再懸浮的放  吸入內照射  中、晚期    避遷,地面和建筑物去污
射性物質

污染的水和  攝入內照射  中、晚期    食物和飲水控制
食物
------------------------------------

  注:a 不同時間服用穩定性碘的防護效果見附錄A。

          5.確定干預水平的生物學依據



 5.1 電離輻射的基本生物學效應
  電離輻射劑量與生物效應的關系,是確定干預水平的重要依據。
  電離輻射導致的生物效應有多種分類法。基于輻射防護目的,將輻射生物效應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

 5.2 確定性效應
  一個器官或組織,若因有足夠多的細胞被殺死或失去繁殖和正常功能而喪失其功能,這種效應就是確定性效應。防止發生有害的確定性效應是確定干預劑量水平最重要的原則。正常人群若受到劑量(γ射線)低于附錄B所給數值的照射時,預期不會出現相應的確定性效應。
  人員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或高劑量率的照射時,會引起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病。全身接受γ輻射照射后,若不經任何醫學防護和治療,急性放射病的發生率及放射病死亡率與γ射線劑量的關系參考附錄C。
  附錄B和附錄C,既可供確定干預水平和應急照射水平參考,也可供評估事故后果參考。

 5.3 隨機性效應
  人體受照射時,可能出現的隨機性效應主要是晚期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前者主要表現為輻射誘發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癌癥發病率增高。輻射致癌危險概率值參見附錄D。
  在核事故時,為了盡量限制公眾中隨機效應的危害,應當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使集體劑量得到適當的控制。

 5.4 胎兒受照
  胎兒對輻射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胚胎或胎兒受到足夠大的劑量照射后,可能引起畸形、生長遲緩、死亡和智力障礙等確定性效應,還可能在兒童期誘發白血病和其他癌癥。不同妊娠期胎兒受急性照射(宮內受照)后發生嚴重智力障礙的危險概率值參見附錄E。因此,核事故時,對孕婦和育齡婦女做好防護工作十分重要。

              6.干預原則



 6.1 基本原則
  6.1.1 干預必須是正當的。判定干預的每一組成部分(每一防護行動),使公眾可能避免的受照劑量抵償其損失。
  6.1.2 干預必須是最優化的。在預期能帶來最大利益的干預劑量水平下實施干預行動。應在代價-利益分析的基礎上,決定防護行動的類型、規模和時間長短,以得到最大的凈利益。
  6.1.3 合理限制公眾的受照劑量。通過干預行動把公眾的個人受照劑量限制在引起確定性效應的劑量閾值以下,以避免發生嚴重的確定性效應;并通過降低人群的集體當量劑量,盡可能限制隨機性效應的發生。

 6.2 注意事項
  6.2.1 為正確進行干預決策,在事故前必須對核設施及其有關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它包括輻射源項、氣象、地形地質、人口、交通、工農業生產、醫療衛生設施、可用于隱蔽疏散的場所以及救援力量等,并應對這些資料認真分析研究,得出有用的計算參數,定出可行的干預方案。在選擇和實施如撤離或避遷這類重要措施時,更應十分慎重,要充分考慮到大規模人員行動可能導致的混亂和不良后果。
  6.2.2 事故時,干預行動的正當化與輻射源處于正常控制時的輻射實踐正當化不同,后者強調的是引入輻射實踐必須帶來凈利益,而前者強調的是采取干預行動必須帶來凈利益。即不正當的干預措施不僅不能降低或控制核事故造成的危害,還可能導致更大的危害和損失。
  6.2.3 干預決策最優化與正常情況下的輻射防護最優化也不同。核事故時,最優化是針對每種防護措施分別進行的,因而其結果與其他防護措施無關;同時,核事故時的最優化還會涉及實施防護措施所付出的代價和伴隨的風險。
  6.2.4 在應用6.2.3原則時,首先應防止個人因事故受照而引起的確定性效應,而預期采取一般防護措施仍不能避免確定性效應時,應采取更嚴格的防護措施。當預期受照劑量低于引起確定性效應的閾值時,則應注意限制群體隨機性效應的發生。
  6.2.5 根據上述原則制定防護措施時,應考慮選擇合適的關鍵人群組,他們應是事故照射和干預行動所影響的最關鍵、最敏感的公眾群體。但是,當涉及更廣大的公眾時,選用的計算參數仍應考慮群體一般的平均行為。如飲食和其他習慣等。
  6.2.6 對事故后出現的一些特殊受照組別,如兒童和胎兒,老、弱、病、殘人員,應特別關注,并對他們提前采取干預行動。
  6.2.7 對于核事故后放射性污染較輕的地區,或因自然等因素使污染水平降得很低以致預期公眾受照劑量低于年當量劑量限值的地區,可按輻射源正常控制下的防護原則考慮和評價。

              7.干預水平



 7.1 評價方法
  事故時造成的劑量范圍一般很廣,既可能誘發隨機性效應,也可能導致確定性效應。評價這兩種效應危險程度最適宜的量分別是有效劑量和器官(或組織)吸收劑量。評價內照射危險和群體健康危害總效應,可分別用待積有效劑量和食欲極效劑量。評價群體隨機性效應總危害可用所降低的集體當量劑量或劑量負擔。

 7.2 干預劑量水平
  7.2.1 適用于事故早期防護措施的干預劑量水平見表3。
  (1)若事故后一周內的預期受照劑量有可能超過引進確定性效應的劑量閾值時,應采取一切有效的防護措施(包括撤離),以減少公眾的受照劑量。若預期劑量低于此水平時,則主管部門可視具體情況根據干預的基本原則(見6.1條)經代價-利益分析后選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2)主管部門應對6.2.6條提到的特殊受照組成員在防護上給予特別的關注。
  7.2.2 適用于事故中期防護措施的干預劑量水平見表4。
  (1)在事故中期,大量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已沉降到地面,同時放射性物質還可能繼續向大氣釋放,因而除早期已實施的防護措施外,還應考慮控制當地生產的食品的銷售和消費,以及控制飲水的使用。為了避免長時間受到過高的劑量照射,可采取有計劃、有控制的避遷措施,將一些人群組從高污染區轉移到安全區。
  (2)中期采取防護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公眾在事故后的頭一年內不致受到過高劑量的照射。
  7.2.3 在事故晚期,干預水平的建立主要著眼于干預的正當化考慮,同時充分注意對公眾成員的健康影響和公眾的可接受性。
  (1)晚期決策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早、中期已采取的防護措施的地區是否可以及何時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為了公眾安全還需要進一步采取何種其他防護措施,如地區去污、封鎖該地區并實施避遷等。
  (2)上述決策可運用最優化的方法,即對人員返回污染區后預期將受輻射危害的代價,與繼續采取原防護措施的代價,或采取其他旨在進一步減少輻射危害的新措施所花的代價相比,進行代價-利益分析(參見圖1),根據圖1中健康危害代價與防護措施代價之和的合成曲線的最低處,即可找到最優化的個人當量劑量水平(H-opt)
  (3)若H-opt相當的劑量水平仍比較高,其危險仍高于社會可能接受的水平,則不管代價大小也應采取補救措施,以進一步降低劑量,使之盡量降到Hopt點相當的劑量水平以下。

       表3 事故早期采取某些防護措施的干預劑量水平


------------------------------------
                干預劑量(mSv或mGy)
措   施      -------------------------
            全  身b       肺c、甲狀腺或其他
                         主要的單個器官
------------------------------------
隱   蔽       5-50d      50-500

服穩定性碘        -         50-500e

撤   離      50-500     500-5000
------------------------------------

  注:a 短時間(常指1周)中的預期劑量。
  b 在幾個器官或組織受低劑量水平照射時,也應計算有效劑量,并與全身劑量比較。
  c 在高劑量α粒子照射肺的情況下,數值也適用于相對生物效應(RBE)與吸收劑量(mGy)的乘積,制定計劃時,建議RBE取10。
  d 或有效劑量。
  e 僅用于甲狀腺。

      表4 事故中期采取某些防護措施的干預劑量水平a

------------------------------------
             頭一年內累積的當量劑量(mSv)
措   施      -------------------------
            全   身  主要受照的單個器官
------------------------------------
控制食物和水      5-50b      50-500

避    遷     50-500       未預定
------------------------------------

  注:a 對孕婦和特殊人群的防護應特別關注。
  b 或有效當量劑量。
  圖1.撤銷防護措施的最佳劑量水平之確定(圖略)
  (4)若一個人群的個人當量劑量率最佳水平雖已低于早、中期采取防護措施時所依據的干預當量劑量率水平,但在允許公眾返回污染區前,仍應降低殘余污染。

             8.導出干預水平



 8.1 作用
  8.1.1 發生事故后,監測得到的結果往往是環境輻射水平和污染水平。為了使監測結果能與干預水平直接進行比較,有必要根據干預劑量水平建立相應的導出干預水平。導出干預水平是干預劑量水平的等價表示量。
  8.1.2 由干預水平推算出導出干預水平與許多參數有關,而多數參數隨環境及釋放特點等有很大的變化,因而不可能建立普遍適用的導出干預水平。因此,本規范僅給出估算導出干預水平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并在附錄F中具體舉例說明如何應用這些方法在特定條件下估算有關核素和照射途徑的導出干預水平。
  8.1.3 在事故最初階段,導出干預水平的應用有較大局限性,因為此時有關釋放物數量、組成及事故可能進展等方面的資料只能從運營單位獲得,而有關外環境的監測結果還很難得到或即使得到亦為數很少,因此,防護決策將主要基于核電站的事故狀態,以及對該狀態的預測和當時當地的氣象資料等。
  8.1.4 本規范給出的導出干預水平估算方法及其應用,只限于核動力堆事故時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情況。

 8.2 估算原則
  8.2.1 當確認或懷疑有放射性物質異常釋放時,應進行監測以證實有無環境污染,并取得釋放嚴重程度的信息。將環境污染的監測結果與導出干預水平直接進行比較,作出是否需要采取防護措施及在多大范圍內實施干預行動的決策。如果某地區的環境輻射或污染水平達到了某一導出干預水平,則預示著該地區的照射將達到與之相應的干預劑量水平。
  8.2.2 對每一種環境物質和每一種照射途徑都可根據干預劑量水平估算出相應的導出干預劑量水平,表5概括了一些較重要的導出干預水平量,表中同時列出了相應的照射途徑和防護措施。
  8.2.3 導出干預水平也可用事故中釋放的或預期要釋放的放射性核素數量業計算,這在事故早期對判斷廠外可能造成的輻射影響及進行防護決策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但在事故時很難準確測

            表5 有用的導出干預水平量


------------------------------------
導 出 量  單  位    相應的照射途徑    相應的防護措施
------------------------------------
外照射γ   Sv/s    煙羽和地面沉積   隱蔽,撤離,避遷
劑量率            物的γ外照射
             3
空氣中放射 Bq·s/m   煙羽吸入內照射   隱蔽,撤離,服穩定性碘
性核素的時          煙羽β外照射
間積分濃度          皮膚沉積物β外照射
          2
放射性核素 Bq/m     沉積物β、γ外照射 撤離,避遷
地面沉積量          再懸浮物吸入內照射 撤離,避遷

食物、牧草 Bq/kg    食物和飲水     限制生產和銷售
或飲水中放 或Bq/L    攝入內照射
射性深度
------------------------------------

  定放射性核素的釋放量(通常是基于工廠的實際及事先的假設條件來預測這個釋放量),因而以它表示的導出干預水平只能作為是否采取防護措施的較粗略的判定指標。只有在特定的核設施和事故條件下,用釋放量表示的導出干預水平才較為可靠。
  8.2.4 為估算與環境監測結果有關的導出干預水平,需將環境污染物向人體轉移中涉及的各種過程進行模式化處理。對表5中列出的各種干預水平,其模式化處理如圖2所示(圖2略)。
  8.2.5 由圖2可見,許多因素可能影響環境物質中放射性核素水平與干預劑量水平之間的換算關系,即影響到劑量轉換因子的估算。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有:
  (1)受員的生活習慣和特征;
  (2)攝入體內核素的代謝機制;
  (3)環境污染物的化學和物理性狀;
  (4)農業實踐和制備及加工方法等。
  以上因素中尤以前面兩項最為關鍵。個人生活習慣和特征包括年齡、呼吸率、食譜、飲食量、制備食品的方法和在室內的停留時間等。但要謹慎地選擇這些參數,不管是用居民中的平均個人還是比較極端的個人(如關鍵居民組)作為考慮對象。
  8.2.6 代謝和劑量學模式是計算導出干預水平的核心。在許多情況下,當假定全體居民接受同樣水平的外照射時,其外照射劑量隨年齡的變化可不予考慮。但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內照射劑量與圖2對單個核素建立的導出干預水平需要進行的模式化過程受照者的年齡關系較大,因而在計算與內照射途徑有關的導出干預水平時,應當考慮它們與個體年齡之間的關系。原則上可以把導出干預水平作為年齡的連續函數計算。但是,考慮到計算導出干預水平的其他不確定度也較大和應用方便,本規范只對以下三個年齡組作了導出干預水平的計算:
  (1)幼兒組(0-6歲);
  (2)少兒組(7-17歲);
  (3)成人組(≥18歲);
  8.2.7 本規范主要考慮的是一些核設施事故性釋放物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放射性核素(見表6),其放射性半衰期和衰變常數見表7,針對這些核素分別估算早期和中期的各種導出干預水平。

       表6 對核設施事故可能具有重要意義的放射性核素

------------------------------------
  對反應堆事故有          對核燃料后處理廠事
  重要意義的核素          故有重要意義的核素
------------------------------------
  Kr-85m             Sr-89
  Kr-85              Sr-90
  Kr-88               I-131
  Sr-89              Ru-103
  Zr-95              Ru-106
  Ru-103             Cs-134
  Ru-106             Cs-137
  Te-132             Cs-144
   I-131             Pu-238
   I-132             Pu-239
   I-133             Pu-240
   I-135             Pu-241
  Xe-133             Am-241
  Xe-135             Cm-242
  Cs-134             Cm-244
  Cs-137
  Ba-140
  La-140
  Ce-144
  Np-239
------------------------------------


          9.導出干預水平的計算方法



 9.1 一般關系式
  對于某種防護措施,在單個放射性核素和單一照射途徑的情況下,其導出干預水平(以下簡作DIL)與干預劑量水平(以下簡作IL)間關系的一般表示式為:
  DIL=IL/DCF
  式中DIL為有關環境物質中的導出干預水平;

        表7 被分析核索的放射性半衰期和衰變常數


------------------------------------
                  衰  變  常  數
  核索   半衰期 -------------------------
               -1      -1      -1
             (s  )   (d  )   (a  )
------------------------------------
  Kr-85  10.7 a  2.05 E-9  1.77 E-4  6.47 E-2
  Kr-85m  4.48 h  4.30 E-5  3.71     1.36 E+3
  Kr-87  1.27 h  1.52 E-4  1.31 E+1  4.78 E+3
  Kr-88  2.84 h  6.78 E-5  5.86     2.14 E+3
  Sr-89  50.5 d  1.59 E-7  1.37 E-2  5.01
  Sr-90  29.1 a  7.54 E-10  6.53 E-5  2.38 E-2
  Zr-95  64  d  1.25 E-7  1.08 E-2  3.96
  Nb-95  35.2 d  2.28 E-7  1.97 E-2  7.20
  Ru-103  39.3 d  2.04 E-7  1.76 E-2  6.45
  Ru-106  368  d  2.18 E-8  1.88 E-3  6.88 E-1
  Te-132  3.26 d  2.46 E-6  2.13 E-1  7.77 E+1
   I-131 8.04 d  9.98 E-7  8.62 E+2  3.15 E+1
   I-132 2.3  d  8.37 E-5  7.23     2.64 E+3
   I-133 20.8 h  9.26 E-6  8.00 E-1  2.92 E+2
   I-135 6.61 h  2.91 E-5  2.52     9.19 E+2
  XE-133  5.25 h  1.53 E-6  1.32 E-1  4.83 E+1
  Xe-135  9.09 d  2.12 E-5  1.83     6.68 E+2
  Cs-134 2.06 h  1.07 E-8  9.22 E-4  3.36 E-1
  Cs-137 30.0 a  7.32 E-10  6.33 E-5  2.31 E-2
  Ba-140  12.7 a  6.30 E-7  5.46 E-2  1.99 E+1
  La-140  1.68 d  4.78 E-6  4.13 E-1  1.51 E+2
  Ce-144  285  d  2.82 E-8  2.43 E-3  8.91 E-1
  NP-239  2.36 d  3.40 E-6  2.94 E-1  1.08 E+2
  Pu-238  87.7 d  2.50 E-10  2.17 E-5  7.90 E-3
  Pu-239  24100 a  9.13 E-13  7.88 E-8  2.88 E-5
  Pu-240  6540 a  3.36 E-12  2.90 E-7  1.06 E-2
  Pu-241  14.4 a  1.53 E-9  1.32 E-4  4.81 E-2
  Am-241  432  a  5.08 E-11  4.40 E-6  1.60 E-3
  Cm-242  163  a  4.93 E-8  4.25 E-3  1.56
  Cm-244  18.1 a  1.21 E-9  1.05 E-5  3.83 E-2
------------------------------------

         -9        3
  注:表中E-9  , E+3=10 ,余類推。下同。
  IL 為相應的劑量干預水平;
  DCF 為劑量轉換因子,單位隨DIL和IL而變。

 9.2 單一核素單一照射途徑
  9.2.1 空氣中放射性核素的時間積分濃度
  空氣中放射性核素的時間積分濃度是個重要的物理量,除放射性煙羽的γ外照射(其γ劑量率可直接測量)外,對于煙羽產生的浸沒β外照射、吸入放射性物質引起的內照射和沉積在皮膚或衣服上的放射性物質引起的外照射,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陳勝

陳勝

執業證號:

14201202110365969

湖北維勒律師事務所

簡介:

擅長處理民間借貸糾紛、合同糾紛、建設工程類糾紛、公司商事類糾紛。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陳勝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18第二次修正)

2018-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耳他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9-12-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7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8-08-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失效]

1982-03-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2-03-1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1986-12-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5-08-29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99-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

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

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

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2010-07-08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埃塞俄比亞等32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復函

2010-04-07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