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組織管理,推進“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規劃目標的實施,特制訂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管理程序如下:
一、健全管理體制
(一)加強領導協調組織:
在地方政府領導下,組成由政府主要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初級衛生保健領導協調組織,直接擔負初級衛生保健的領導責任。部分具備一定條件的地區,亦可由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承擔初級衛生保健的領導責任。各領導協調組織的主要職責是:
1.審定本地區初級衛生保健規劃和年度計劃;
2.制定保證初級衛生保健實施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規;
3.協調各部門工作,檢查督促各部門工作計劃的實施;
4.動員組織全社會積極參與初級衛生保健;
5.定期組織所轄地區初級衛生保健評價工作。
(二)健全辦事機構:
在地方政府領導下,指定專門辦事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草擬規劃與年度計劃;
2.負責與有關部門聯系,督促計劃實施;
3.負責情報信息處理;
4.定期向政府及初級衛生保健領導協調組織報告工作及提出建議;
5.處理本地區初級衛生保健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建立專家咨詢組:
初級衛生保健專家咨詢組應由具有計劃、管理和衛生等專業特長的專家組成。其主要職責是:
1.參與制定初級衛生保健政策和規劃,進行可行性論證;
2.指導本地區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
3.提供國內外各類地區初級衛生保健工作信息,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4.協助有關部門進行項目目標的調查研究、科學預測和監督評價。
二、依靠政策措施,促進初級衛生保健
根據國家總的方針政策,結合當地社會經濟和衛生工作的實際情況,采取各種基本的政策、措施,保障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其主要政策應包括:
1.重視健康投資,合理分配資源。
2.明確社區與群眾參與初級衛生保健的權利和義務。
3.穩定與發展基層專業技術隊伍。
4.鞏固發展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
5.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需求,發展集資醫療保健制度。
三、強調部門責任,發揮整體功能
根據《規劃目標》的具體要求,各有關部門主要責任如下:
計劃、經濟、財政部門:將初級衛生保健列入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并使初級衛生保健的經費投入與經濟的發展同步增長,逐步達到《規劃目標》要求的比例。
文化、新聞、廣播、電影電視部門:負責初級衛生保健的宣傳、報道、傳播衛生知識,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教育部門:在開展成人掃盲教育的同時,進行衛生常識教育;開設中、小學衛生知識課,并列入教育計劃。
水利部門:承擔農村改水的規劃設計、經費籌集及施工管理。
城鄉建設、環保部門:負責城鄉公共衛生設施的規劃、設計、改造工作,推廣城鎮生活污水沼氣凈化技術,提高環境衛生質量。
農業部門:引導督促鄉(鎮)集體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加強勞動保護設施的建設,加強食品衛生管理,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推廣糞便無害化處理,提倡使用經發酵的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在氟污染嚴重的地區推廣降氟防氣氟爐灶。
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改水、改廁和環境衛生的監督指導及健康教育的普及。積極做好初級衛生保健的協調工作。
工業、商業、糧食、供銷部門:控制健康危害因素,加強食品企業的管理,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提高食品、糧食、食油等衛生質量,改善居民食品結構。醫藥生產供銷部門要保證農村基本用藥的生產供應。
計劃生育部門:提高計劃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長。普及優生優育知識,提高人口質量。
民政部門:幫助“老、少、邊、窮”地區及地方病病區脫貧致富。做好重點疫(病)區的扶貧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麻風病、精神病、地方病、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
工商、公安、司法部門:維護《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藥品管理法》的貫徹執行,取締偽劣藥品和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的生產、銷售,打擊非法行醫和危害居民健康的不法行為。
衛生部門:加強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的建設,推行集資醫療保健制度。負責居民的醫療、康復技術服務;負責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優生優育和計劃生育的技術服務;負責對食品衛生、學校衛生、勞動衛生、放射衛生的監督指導和各種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的防治以及藥政管理等工作。
四、確定規劃目標,制定實施計劃
(一)規劃的內容:
1.概況;
2.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3.總體目標和指標;
4.實施計劃及措施;
5.資源保證。
(二)制定規劃的方法與步驟:
1.組織調查研究。采取隨機抽樣或全面調查等形式,對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需求等歷史和現狀進行系統的社會調查;收集國家和地方有關方針政策、上級部門要求及廣大居民意見等背景資料;調查測算各項規劃指標的本底情況。
2.確定總體目標。對調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預測衛生保健發展前景,以《我國農村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及《最低限標準》為依據,確定總體目標及本地區各項指標的預定值,擬定出概略規劃。
3.制定實施計劃。圍繞總目標制訂實施方案,提出具體措施和方法,擬定出包括項目名稱、具體內容、承辦單位、完成時間、資源保證及項目負責人等內容的年度行動日程表,并制訂出評價規劃目標的相關指標的標準。
4.規劃目標的審定。概略規劃和實施計劃擬訂后,必須提交當地政府或“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五、編制規劃預算
編制預算前,應對規劃目標所需經費及其來源進行預測。編制過程中,參與實施的各有關部門應將與本部門相關的具體項目明確列入預算。同時,要加強預算控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在制定具體計劃的過程中適時加以調整。
六、組織實施
(一)規劃試點階段:
1.開發領導層:要采取多種方式向各級政府領導做宣傳,培訓初級衛生保健領導協調組織的成員以及部門負責人,使之深刻理解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意義、作用和地位,掌握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內容、實施方法和評價標準,明確工作職責,切實承擔領導該項工作的責任。
2.宣傳動員:加強宣傳教育,動員群眾人人參與本地區的初級衛生保健。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人群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居民、家庭和社區的自我保健能力。
3.培訓隊伍:采取多種形式,培訓管理干部、技術隊伍和群眾衛生骨干。
4.健全基層衛生組織:本著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鞏固發展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繼續在農村基層推行集資醫療保健制度,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的醫療預防保健服務。
5.搞好試點:選擇條件適宜的縣、鄉、村進行初級衛生保健試點,逐步建立在本地區具有典型指導意義的示范點,力爭率先達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規劃目標的最低限標準。
(二)全面普及階段:
在試點經驗的指導下,逐步推廣全面實施初級衛生保健。對不同經濟地區實行分類指導,采取具體措施加強城市支援農村,富裕地區支援貧困地區。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力爭在區域內外獲得必需的資源,確保1995年全國50%的縣達到《最低限標準》。
(三)加速發展、全面達標階段:
1.在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完善發展初級衛生保健事業的內部機制,加快步伐,使所有的縣都能達到初級衛生保健最低限標準。
2.第一、二階段已達標的縣,要在新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以更豐富的內涵和更高的標準,向新的目標前進。
3.全國范圍的檢查考核、總結驗收。
七、考核評價
(一)考核評價的內容:
以規劃目標的12項指標為核心,評價以下工作內容:
1.各級政府對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重視程度;
2.人群健康水平;
3.衛生保健服務水平;
4.地區總體衛生狀況;
5.與衛生保健相關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
(二)考核評價方法:
根據規劃目標實施的進程,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考核評價。包括項目評價與綜合評價,階段性評價與終末評價等。
由初級衛生保健領導協調組織負責組織考核評價和擬定考核評價計劃。評價工作可采取自我評價、地區間互評和上級評價等形式,以抽樣調查、典型解剖、實地勘察和座談討論等方法進行。
八、調整規劃
在階段評價的基礎上,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并明顯低于居民健康需求的原定指標,或因客觀條件發生不可預測的變化,不能按計劃進行下去的,以及經過實踐確實難以達到的原定指標應加以調整。對規劃的任何調整和變更,必須提交當地初級衛生保健領導協調組織審定,并將調整的內容納入調整后的規劃,付諸實施。
九、情報信息支持
(一)建立情報信息系統: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不斷完善信息系統,加強指導和管理,培訓信息專業隊伍,健全和強化縣、鄉、村三級衛生情報信息系統的功能,形成全縣的信息中心。省級衛生信息機構應根據衛生部統一制訂的有關表、冊、簿、卡,完善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貯存、傳遞、反饋、檢索、使用等制度。
(二)情報信息的搜集貯存:
充分利用三級信息網,定期收集本地區居民健康水平、衛生服務利用、衛生資源和社會、經濟、文化以及與衛生有關的方針政策等重要資料。進行篩選整理、綜合分析、分類貯存,以便檢索、應用。
(三)情報信息的反饋應用:
各種信息資料除及時反饋給初級衛生保健的領導、決策、管理機構和具體實施部門外,還要在區域內進行有效的傳遞交流和橫向比較。
(四)情報信息的評價:
信息評價包括:信息的準確程度、誤差率;信息收集與反饋的及時程度;信息的實用性和完整性;信息系統的自身建設及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等。通過評價,逐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十、初級衛生保健立法
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應積極制訂保障初級衛生保健實施和發展的法令、法規。通過立法,確立初級衛生保健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公民享受衛生保健的合法權益。調整社會各部門、社區、家庭和居民個人在初級衛生保健中的行動,履行規定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使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得到法律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
2010-06-25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 附:修正本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博物館條例
2015-02-09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邯鄲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