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的責任財產采取拍賣、變賣(以下簡稱拍賣)措施前后,執行標的物上難免會存在有法定優先權、擔保物權、租賃權和用益物權等負擔,此類物上負擔于拍賣后,是否仍能有效存在于拍賣物之上,不僅關涉他物權人、承租人的利益,也關涉拍定人的利益。故在處理拍賣物上負擔問題時,必須對拍定人與拍賣物上他物權人、承租人之間進行利益衡量。物上負擔的處理是個重大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民事實體法和民事訴訟法學者共同關注。
對于有物上負擔的財產如何執行,理論上講取決于兩大因素:一是法院強制拍賣性質的公法說抑或私法說的定位,二是物上負擔發生的時間,即物上負擔發生于法院實施查封、扣押、凍結(以下簡稱查封)措施之前或者之后。
從強制執行法的發展趨勢看,如今在大陸法系國家,民事強制執行屬于公法行為的觀念已根深蒂固,成為學界的通說。在這個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查封、拍賣兩個司法解釋,比較明顯地傾向于公法說的強制拍賣理論。
從物上負擔發生的時間來看,法院實施查封措施之前設定或發生的物上負擔在處理方式上不同于法院采取查封措施之后發生的物上負擔。由于法院的查封是基于國家的公權力對被執行人的財產采取的控制性執行措施,具有對世性效力;而且對于不動產或者登記的動產,法院在查封時不僅張貼封條、公告,還通知登記機關協助辦理查封登記手續,具備了相當強的公示性,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被執行人就已經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所作的移轉、設定權利負擔或者其他有礙執行的行為,不得對抗申請執行人。”這意味著被執行人在已查封的財產上設定負擔對于申請執行人是無效的。因此,法院實施查封措施之前設定或發生的物上負擔的處理,才是問題的關鍵。
查封之前,在執行標的物上有法定優先權、擔保物權、租賃權和用益物權的權利人,其權利不受法院查封的影響。但法院在運用國家公權力對執行標的物進行拍賣處分時,對于拍賣物上負擔的處理,則有兩種對立的立法政策,即“承受主義”和“消滅主義”。前者指拍賣物上的負擔繼續存在,由拍定人承受,不因拍賣而消滅,此說備受私法說的強制拍賣理論重視;后者是指物上負擔因拍賣而歸于消滅,拍定人取得無任何負擔的拍賣物,此說為公法說的強制拍賣理論所青睞。
這兩種立法政策優劣互見。在第一種主張之下,他物權人處于較為安定的地位,其權利得到了周全的保護,不受法院拍賣的影響;拍定人只需支付物上負擔以外部分的價金,減輕拍定人支付價金的壓力,有利于將拍賣物賣出。但缺點是,拍賣變價程序因確定拍定人所承受的負擔范圍和金額而復雜化,拍定人取得的所有權是殘缺不全的,譬如不能對拍賣物使用收益,或者將來面臨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的情形,等等。可見,該主張固然有利于租賃權人和他物權人,但對于拍定人而言,因須承受該物上負擔而處于不利地位,難以激發競拍人參與競拍的積極性,無法充分發揮強制拍賣的功能,有礙于法院拍賣的順利進行。而在第二種主張之下,物上負擔因拍定而全部消滅,拍定人獲得了純正、完整的所有權,有助于刺激競買人參與競買的欲望。但缺點是,租賃權人和他物權人因拍定而喪失了期限利益,被迫提前接受清償或補償,且要承擔拍賣價金不足時無法全部滿足被擔保的債權的危險;資力較低的競買人也因無力支付全部拍賣價金而無法參與競買,而影響強制拍賣的效果。
為了補救兩種主張之不足,“剩余主義”的立法政策應運而生,即后順位的他物權人或普通債權人申請拍賣時,執行法院須依職權進行估算,只有當拍賣價金于清償或補償先順位的優先權及各種執行費用后還有剩余的,才能實施強制拍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九條),以事先排除那些可能無益的執行拍賣,提高執行拍賣的實效性。但問題是,執行機構于查封時進行的估算,只能是基于常識和經驗的大致估計,未必精確,因估算不準而造成的無益查封還須撤銷,因此會帶來執行程序的反復和操作上的不便。在這個問題上,前兩種主張如出一轍,只不過第一種主張是在拍賣后才遇到這個問題,第二種主張將該問題提到強制拍賣開始之前而已。
正是考慮到處理拍賣物上負擔的艱巨性,各國很少采用整齊劃一的立法政策,往往兩種或三種并用,以合理協調和平衡拍定人和拍賣物上他物權人的利益。在公法說的強制拍賣理論下,解決拍賣物上負擔的處理問題,總體上說應當考慮執行拍賣的公信力和實效性、拍賣的難易程度、執行債權人的意愿,以合理協調拍定人與拍賣物上他物權人、租賃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在具體的制度安排上,首先要考慮拍賣物上權利負擔的性質,區分擔保物權、法定優先權等優先受償權與用益物權、租賃權兩種不同的物上負擔形態。因為一方面,拍賣物是擔保物權、法定優先權人的價值保障,優先受償權人有權將設置了擔保或處分權的物通過變價轉讓來償還債務,法院對擔保物的強制拍賣只不過提前實現了債權人的優先受償權而已,并沒有從根本上損害優先受償權人的利益,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拍賣司法解釋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拍賣財產上原有的擔保物權及其他優先受償權,因拍賣而消滅,拍賣所得價款,應當優先清償擔保物權人及其他優先受償權人的債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另一方面,拍賣財產上原有的租賃權、用益物權的實現是以權利人占有、使用拍賣物為前提的,不因拍賣而消滅,因此拍賣物上的租賃權、用益物權奉行跟物走的原則,隨著法院拍賣程序的結束而轉由拍定人承擔。除非該權利繼續存在于拍賣財產上,對在先的擔保物權或者其他優先受償權的實現有影響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將其除去后進行拍賣。此外,擔保法上設置的消滅租賃權及用益物權的實體法規則,也可以適用于法院的強制拍賣之中。例如,當標的物上負擔出現抵押在先、租賃在后的情形,人民法院拍賣此類抵押物時,可以直接援引200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六條的規定,即“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的,抵押權實現后,租賃合同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排除抵押物上的租賃權。
可見,拍賣司法解釋采取了雙軌制的立法政策。具體來說,除了拍定人同意承受外,拍賣物上的法定優先權、擔保物權因拍定而消滅;拍賣物上的租賃權、用益物權于拍定后繼續存在,由拍定人承受該物上負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贈與手續忙,合同生效是關鍵
2020-03-02快遞員送件被偷光,快遞丟失該如何賠償?
2020-03-10委托合同終止有哪些法定條件
2020-03-17過濾出文章中的圖片
2020-04-07沒簽勞動合同,怎么補救?
2020-04-14押一付三住了2天不想住房租可以退嗎
2020-04-23新婚姻法中,離婚財產分割原則是什么
2020-04-23辭職后公司故意不發工資怎么辦
2020-04-28離婚中對方轉移財產如何應對?
2020-04-28夫妻共同債務有哪些特征?
2020-04-28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以及特征是什么?
2020-04-30離婚訴訟夫妻債務如何分割?
2020-04-28關于強奸罪的法律規定和解釋
2020-04-28夫妻一方死亡以后債務如何償還?
2020-04-29父母離婚后子女撫養費怎么支付?
2020-05-07因汽車質量而造成事故,由誰負責
2020-05-06玩忽職守,會有什么嚴重后果
2020-04-30夫妻共同財產跟個人財產怎么分?
2020-04-30訴訟離婚爭奪子女撫養權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0-05-02軍人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2子女撫養費是什么意思?如何計算?
2020-05-03單方面擅自并更子女撫養權有什么后果?
2020-05-03離婚以后怎么樣申請增加子女撫養費?
2020-05-03私生子是否有繼承權繼承財產
2020-05-04子女撫養權要給多少?給付期限是什么?
2020-05-04離婚以后兩年還可以變更孩子撫養權嗎?
2020-05-04簡單的租房合同模板看過來!
2020-05-04對方婚外情證據應該如何收集?
2020-05-05離婚協議書夫妻離婚以后能夠修改嗎?
2020-05-05離婚請律師要多少錢?有哪些撫養權法規?
2020-05-05訴訟離婚需要到哪一方法院進行起訴?
2020-05-05夫妻離婚子女撫養權怎么變更?如何取證?
2020-05-08拖欠工資多久算犯法?
2020-05-09離婚前轉移夫妻共同財產還分不分和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09給他人上戶口會不會分割財產?財產繼承順序是什么?
2020-05-10離婚爭奪子女撫養權有哪些有力證據?哪些情況能變更撫養權?
2020-05-11離婚以后要求對方增加子女撫養費有哪些法定情形?
2020-05-11事實上婚姻是如何認定的
2020-05-11口頭遺囑哪些情況有效和訂立口頭遺囑需要哪些程序?
2020-05-13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區分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