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觀念誤區一:我沒財可理
許多朋友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句:“我沒有錢可以理。”這句話的“出鏡率”甚高。我幾乎遇到過的80%以上的年輕朋友都會這么說,尤其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年輕朋友更是如此。
你真的無財可理嗎?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許從中你會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王,22歲,本科畢業,工作剛半年,未婚,月收入2 600元左右;小劉,25歲,專科畢業,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 500左右。按常理說小王每月收入2 600元,比小劉多500元。他應該比小劉“更具備理財的條件”,事實真是這樣么?他們兩人均是每月月初單位開支,結果同樣是半年,半年后,小劉存下了3 300元,小王只存下了不到600元。這是怎么回事呢?
讓我們看看兩人的收支情況吧如下表所示,小王在衣食住行上的開銷都要高出小劉,除去這些基本消費,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方面還有一大筆支出,粗略算下來,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消費,小王的2 600元月收入所剩無幾。而小劉雖月收入不高,但一切從簡,基本消費只有800元,又沒有抽煙喝酒等其他嗜好,喜歡看書,每月花費100元左右買書。這樣算下來,小劉每月的開銷大概在900元,半年能節余3 600元,除去一些別的開銷,小劉半年下來存了3 300元,之后他又把其中的3 000元轉成了一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到期不取,自動續存。從上面的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聲稱自己沒有錢理財的小王,真的沒有錢可以理財嗎?那為什么收入比他少的小劉卻有積蓄。
大家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其實小王并不是沒有錢可以理,而是根本沒有理財的意識。其實比小王收入低得多的大有人在,可是一樣能理財。我們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族,部分人收入比小王要高,可理財能力不一定比他好,經常不到月底就沒錢了。甚至還要借錢過日子。看到這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所以千萬不要告訴自己“我沒財可理”,要告訴自己“我要從現在開始理財!”
衣 | 食 | 住 | 行 | 通訊 | 其他 | 月 收入 | 每月剩余 | |
小王 | 400;商場購置 | 500; | 700;單位附近,二居中的 一居 | 200;公交+偶爾打車 | 200; 手機 | 500;旅行、健身,購置電子產品 | 2600 | 100 |
小劉 | 100;批發市場購置 | 300; 自己做,帶飯 | 250;偏遠與朋友合租幾居中的一間 | 50;自行車+公交 | 100; 小靈通 | 100; 書籍等 | 1500 | 600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永遠不要認為自己無財可理,只要你有經濟收入就應該嘗試開始理財。這樣才能給自己的財富大廈添磚加瓦。
理財觀念誤區二:我不需要理財
有人說了,我就不怎么理財,當然我也不會每月花光光,自己一樣過得很好。每年還能剩一點錢夠零花。有這樣想法的也是大有人在。乍一聽,好像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費心去理財,有錢就花,沒錢就不花。但是,細想一下,你就真的不需要理財么?即使不去考慮你過幾年可能會面臨買房、裝修、結婚的事情(假設你家里幫你解決了這筆費用),你就真的高枕無憂了么?假如你或者你的家人突然有人得了大病,需要很多錢來醫治時,你該怎么辦?也許這時候你不會想到是因為自己平時不理財導致無法抵御這些風險,而只會想我怎么這么“背”。假如你平時就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懂得未雨綢繆,遇到問題可能就會是另一種結果。我們要說的是,很多人有的“我不需要理財”的觀點也是錯誤的,不論你收入是否真的很充足(除非你的家產跟比爾o蓋茨或李嘉誠(李嘉誠新聞,李嘉誠說吧)有一拼,可以不用理財--其實錢越多越需要打理,如果不理財恐怕一輩子也不可能像這兩人那么富有。而且,不論是蓋茨,還是李嘉誠,他們都絕對是理財一流高手),你都有必要理財,合理的理財能增強你和你的家庭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也能使你的手頭更加寬裕,生活質量更高。
小李,27歲,在某公司做大客戶經理,工作四年,年收入能達到15萬元以上。自己買了一輛大眾POLO,每天開車上下班,平時消費很高,也從來不在家做飯,穿戴的基本都是名牌,晚上還經常去三里屯或是后海的酒吧消費。不可謂不瀟灑。而且他一直也認為,像他這樣的情況根本不需要理財。對于公司業余組織的理財咨詢課他也從來不聽。工作幾年下來享受了不少,可“銀庫”里沒存下什么“銀子”。都消費了嘛!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老家突然來了電話說他母親得肺癌,要做手術,手術費一下子就要十幾萬。家里認為小李的收入這么高,應該能承擔這筆費用。這下小李傻眼了,平常花錢如流水,真到急用的時候,沒錢了。怎么辦,沒錢母親的病也得治啊,只好去借。還好小李周圍有些好朋友還有一些積蓄,東拼西湊總算把救命錢給拿出來了。小李急忙把錢匯給家里,算是救了急。而這些借錢給小李的朋友們都很奇怪,小李這么高的收入,工作都四年了,怎么連十幾萬都拿不出來。他的錢都哪去了?而小李自己也很慚愧,他從這件事上長了記性,以后也不那么亂消費了,慢慢開始學習理財。
按理說,像小李這種工作條件以及他的收入能力,平常如果沒有什么特殊情況發生的話,一般經濟問題都難不到小李。可是偏偏遇到了母親大病的特殊情況,他的“風險防御系統”一下子就崩潰了。其實,如果小李之前稍微有一點理財意識,像他這樣的收入,完全可以輕易解決這個問題。而他的生活風險抵御能力也應該是很強的。正因為他認為自己收入高,不需要理財,才導致這樣的情況。
收入越高,越需要理財,因為你的收入高,理財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會比收入低的人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更大。
理財觀念誤區三:等我有了錢再理財
這個觀點其實是第一個觀點的衍生觀點,實際上都是說自己現在沒有財可理,相信看過第一個觀點中小王跟小劉的故事的朋友已經很明白了,不要說等自己真的有了足夠的閑錢后再開始理財,要從現在開始,越早開始,受益越早。
理財觀念誤區四:會理財不如會掙錢
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尤其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族,好多都會這樣想:我收入高,不會理財也無所謂。當然,如果你有足夠高的收入,而且你的花銷不是很大的話,那么你確實不用擔心沒錢買房、結婚、買車,也不用擔心意外風險的出現,因為你有足夠的錢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僅僅這樣你就真的不需要理財了么?要知道理財能力跟掙錢能力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著高收入的人應該有更好的理財方法來打理自己的財產,為進一步提高你的生活水平,或者說為了你的下一個“挑戰目標”而積蓄力量。
記得國美老總黃光裕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有記者問他現在最缺什么?黃光裕回答道“我現在最缺錢”,“為什么?”記者又疑惑地問道。黃說,“我現在正考慮并購的事情,并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我現在最缺的是錢。”
這里黃光裕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要并購,所以即便是他這么有錢的人仍然要考慮怎樣弄到足夠的資金來達到目的,他為了達到并購的目標,就要去發行股票、去貸款--這都是在理財。當然這都是以公司的名義來做的。其實個人也一樣,如果你并不打算有更具挑戰性的生活(意味著你的風險不會很高),那么你確實可以“養尊處優”了。但是假如你在工作到一定的時候想要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或者想作一些投資,那么恭喜你,你仍然需要理財,你也會感覺到理財對你的重要性,因為你想要進行創業、投資這些經濟行為意味著你面臨的經濟風險又加大了,你必須通過合理的理財手段增強自己的風險抵御能力。在達成目的的同時,又保證自己的經濟安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重大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勞動者是否應該賠償?
2019-11-01搶劫罪相關詞法解釋
2020-03-06什么情況下涉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2020-03-23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補償
2020-04-13房屋中介糾紛及解決辦法(一)
2020-04-22交通事故中的同等責任劃分
2020-04-23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構成
2020-04-27男方應該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
2020-04-28非法狩獵罪的認定和界限標準
2020-04-30女性懷孕期間離婚能夠提出離婚損害賠償嗎?
2020-05-01對方拒付子女撫養費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嗎?
2020-05-02法官判決不公,何處申訴?
2020-05-03子女探視權在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
2020-05-04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是否能贈與
2020-05-04夫妻離婚前對方故意轉移財產如何處理?
2020-05-05丈夫外遇離婚妻子可以要求離婚賠償嗎?
2020-05-05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區別是什么
2020-05-08企業年金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9涉外婚姻詐騙要承擔哪些處罰
2020-05-09資本公積金的來歷
2020-06-16夫妻起訴離婚需要分居多長時間?
2020-05-11訴訟離婚法官通常怎么樣考慮子女撫養權?
2020-05-11有了非婚生子女就屬于是同居嗎
2020-05-11販毒罪法律規定有哪些判罰標準
2020-05-11替別人頂罪酒駕如何進行處罰
2020-05-11夫妻離婚以后,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0-05-11虛報注冊資本罪的判定和量刑
2020-05-12開遠光燈導致車禍,誰的錯?
2020-05-12廠里發生工傷工資是如何計算
2020-05-12深圳市二手房買賣合同如何簽訂
2020-05-12農村宅基地及其房屋可不可以一起買賣?
2020-05-13自書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需不需要公證?
2020-05-13合同解除有哪些類型?
2020-05-13刑事案件辯護之爭取宣告緩刑
2020-05-13婚前同居會違法嗎?
2020-05-13勞務分包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05-14圖書館復印圖書侵犯著作權嗎
2020-05-14規定什么時候貨運資格證年審
2020-05-18超市買商品無生產日期怎么辦?
2020-05-20醉駕撞死一個人怎么判刑?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