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贛中民一終字第106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瑞金市供電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瑞金市象湖鎮城西開發區。
法定代表人余霜鴻,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廖金林,同圓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委托代理人:賴純瑞,華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海發,(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宋鳳連,(略)。
兩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張華,昌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瑞金市銀泰水泥有限公司。住所地:瑞金市云石山鄉豐垅村。
法定代表人賴永興,董事長。
原審被告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廠。
訴訟代表人張義品,總指揮。
委托代理人張巧英,秘書處處長。
上訴人瑞金市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因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瑞金市人民法院(2004)瑞民一初字第33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04年5月15日(周六),原告劉海發、宋鳳連之子劉衍平(1990年5月24日生)和其他同學來到原瑞金市銀泰水泥有限公司的拆遷廠區內拾撿廢品。劉衍平見旁邊電線桿上有下垂的電線,上去拉扯時被電擊傷,后被送往醫院救治,同年5月19日經搶救無效死亡。二原告因此花去醫療費用共計人民幣14482.65元,車費143.80元。另查明,因被告瑞金水泥廠的建設,被告銀泰公司需要組織拆遷。在此過程中,經有關部門的協調,并曾在2004年元月17日、5月11日要求被告供電公司停止對銀泰公司廠區供電,并告知原因。同時,銀泰公司與當地政府達成拆遷補償協議后也自行與案外人達成有關拆遷、轉讓等協議,進行了拆遷工作。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供電公司未參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和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對施工場所及時停止供電,應對本案事故的發生承擔責任;被告銀泰公司在組織拆遷工作中,明知在原來的保護設施已絕大部分拆除的情況下,未盡必要的安全防范義務,對本案的發生也應承擔責任;同時,被告供電公司與銀泰公司各自消極行為之間的間接結合是造成本案事故的主要原因,應各自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故原告要求被告之間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請于法無據,不予支持。因被害人為未成年人,二原告作為其法定的監護人未盡到必要的監護責任,對本案的發生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因被害人的死亡給二原告所造成的精神損害是顯而易見的,故對原告精神撫慰金的請求予以支持,因該訴訟請求的金額與本地的實際情況相比明顯偏高,應適當調低。對原告訴請中的醫藥費、護理費、赴南昌的車費、死亡喪葬費,三被告均無異議,予以支持。被告瑞金水泥廠是在被告銀泰公司完成拆遷后,再從當地政府手中接管該場地,本案中沒有證據證明被告瑞金水泥廠在本次事故發生前參與了原事故場地的拆遷工作,也無證據證明該廠已經實際接管了該事故場地,故被告瑞金水泥廠對本案事故不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判決:一、確認原告劉海發、宋鳳連的經濟損失包括死亡補償費49140元、喪葬費5260.5元、醫療費 14482.65元、交通費143.8元、護理費160元、精神損害賠償費用10000元,以上合計金額為79186.95元;
二、對上述費用被告瑞金市供電有限公司應承擔40%的賠償責任即31674.78元;被告瑞金市銀泰水泥有限公司應承擔30%的賠償責任即23756.09元;其余款項應由原告劉海發、宋鳳連自行承擔;三、被告瑞金市銀泰水泥有限公司、瑞金市供電有限公司應在本判決生效后十內向原告劉海發、宋鳳連付清上述第二項規定的款項;四、被告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廠不承擔責任;五、駁回原告劉海發、宋鳳連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 3210元,其他訴訟費360元,合計3570元由原告劉海發、宋鳳連負擔1070元,被告瑞金市供電有限公司負擔1430元,被告瑞金市銀泰水泥有限公司負擔1070元。
上訴人瑞金市供電有限責任公司不服一審判決,上訴稱:一、本案的發生是劉海發夫婦之子劉衍平故意違法行為造成的。根據《電力設施保護條例》有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攀爬桿塔及不得拆卸桿塔或拉線上的器材等禁止性規定,劉衍平故意攀爬電桿至橫擔處,在欲取得電力設備賣錢時,被高壓電擊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劉衍平的行為已違反了上述法律禁止性規定,因此本案由劉衍平違法行為引起的民事責任,應當由劉衍平自行承擔。一審判決供電公司承擔 40%的賠償責任明顯違法。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因用戶自身的過錯造成的電力事故,電力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因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由電力設施產權人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供電公司既不是事故電力設施的產權人,也不是維護管理人,一審判決供電公司承擔賠償責任是錯誤的。三、供電公司與用電戶是平等的電力買賣關系,沒有監管的行政責任,對用戶是否停電,只能依法律的規定或合同約定進行。有關部門下發給“瑞金市電力公司”的停電通知,供電公司沒有收到,無法“參照執行”。供電公司不是收文的主體,簽發通知單位也沒有考慮到應送達供電公司。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判決供電公司承擔最重賠償責任,顯失公平。請求撤銷原判,改判供電公司不承擔本案民事責任。
被上訴人劉海發、宋鳳連書面答辯稱:一、供電公司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被上訴人之子劉衍平有攀爬電桿,拆卸電力設施的故意違法行為。因此供電公司主張被上訴人之子劉衍平應對其故意違法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不能成立。二、雖然供電公司不是電力設施的產權人和維護管理人,但由于供電公司置相關管理部門下達的停電通知于不顧,違規操作,違章供電的行為是造成劉衍平死亡的主要、直接原因,因此供電公司應對劉衍平的死亡承擔主要責任。三、被上訴人銀泰公司的資產已整體轉讓,所有房屋、設施已被拆遷,與供電公司之間的用電合同已同時中止,供電公司理應對其停止供電。供電公司稱其對用戶是否停電只能依照法律及合同的規定,有關部門下發的停電通知其未收到的辯解不能成立。原審判決正確,應維持原判。
原審被告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廠在訴訟中陳述:本案當中劉海發、宋鳳連之子劉衍平觸電死亡事故的發生與萬年青公司瑞金水泥廠沒有任何關系,瑞金水泥廠不應承擔本案賠償責任。
本院二審除認定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外,另查明,事發線路產權屬被上訴人銀泰水泥公司所有。銀泰公司與瑞金市政府訂立拆遷補償協議后,便與案外人訂立了拆遷協議,爾后由案外人組織進行拆遷工作。在拆遷過程中,拆遷人員只拆除了事發線路上的變壓器,而未將連接變壓器的輸電線及時處理,以致發生本案觸電事故。
還查明:1999年2月1日瑞金市電力公司與被上訴人銀泰水泥公司簽訂了《供用電合同》。該合同就電力設施的產權劃分及維護管理責任等事項進行了約定。1999年9月7日上訴人瑞金市供電公司登記成立。瑞金市政府成立的萬年青水泥項目籌建協調指揮部于2004年1月17日簽發了《關于停止對銀泰水泥有限公司供電的通知》,并向瑞金市電力公司送達了《通知》。該《通知》要求從2004年2月1日起,停止對銀泰水泥公司供電。瑞金市供電局電力調度中心于2004年1月30日向銀泰公司下達了停電通知。銀泰公司對停電通知提出異議,為此瑞金市供電局電力調度中心對銀泰公司未予停電。同年5月 11日,瑞金市萬年青水泥項目籌建協調指揮部再次簽發并向瑞金市電力公司送達了《關于對原銀泰公司水泥廠輸電專用線停止供電的通知》。該通知的主要內容為,因萬年青瑞金水泥廠項目建設的需要,原銀泰水泥廠已列入拆遷范圍。根據2004年3月17日瑞金市政府與該廠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規定,該廠近期必須完成全部資產(含供電設施)的整體拆遷工作。目前,其他資產已基本拆遷完畢,但輸電線路卻仍然帶電橫跨在廠區工地,嚴重影響項目建設,危及施工人員人身安全。為此,請你單位立即停止對該輸電線路的供電,并盡快做好拆遷準備工作,避免發生意外事故。本案觸電事故發生前,供電公司未對被上訴人銀泰水泥公司廠區范圍的輸電線路停止供電。
二審訴訟中,供電公司未提供新證據。一審庭審中,供電公司提供了證人劉強、梁小鵬證言,以證明受害人劉衍平在電力設施保護范圍內存在故意攀爬電桿的行為。被上訴人劉海發、宋鳳連的委托代理人認為供電公司提供的證人證言與其在一審庭審中提供的劉強、梁小鵬的證言自相矛盾,且供電公司未提供其他證據印證,不能證明劉衍平有攀爬電桿的行為。本院認為,一審訴訟中,供電公司及被上訴人劉海發、宋鳳連均提供了證人劉強、梁小鵬書面證言。被上訴人劉海發、宋鳳連委托代理人對劉強進行調查時,劉強陳述其并未看見劉衍平爬上電桿上去拉電線,而在供電公司委托代理人對劉強進行調查時,劉強卻陳述劉衍平是爬上電桿上去解電線時觸電的,劉強兩次陳述自相矛盾。證人梁小鵬的證言同樣自相矛盾,被上訴人劉海發、宋鳳連的委托代理人對其調查時,梁小鵬陳述劉衍平是爬到電桿旁邊的矮墻上去拉電線的,而供電公司委托代理人對梁小鵬進行調查時,梁小鵬卻陳述劉衍平是爬上電桿上去解電線時觸電的,兩次陳述自相矛盾,劉強、梁小鵬證言的真實性難以確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劉衍平有攀爬電桿行為的事實依據。因供電公司未提供其他證據與劉強、梁小鵬的證言相互印證,故對供電公司提出劉衍平存在故意攀爬電桿行為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關于供電公司是否收到瑞金市萬年青水泥項目籌建協調指揮部2004年5月11日下達的《關于對原銀泰水泥廠輸電專用線停止供電的通知》的問題。一審庭審中,被上訴人銀泰公司提供了一份瑞金市萬年青水泥項目籌建協調指揮部下發給供電公司的《關于對原銀泰水泥廠輸電專用線停止供電的通知》以證明事發之前,瑞金市協調指揮部已通知供電公司停止對包括事發線路在內的原銀泰水泥廠輸電線路供電。供電公司在一審庭審質證時,對該《通知》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提出指揮部是對瑞金市電力公司下發的停電通知,與其無關,瑞金市電力公司已不復存在。本院認為,1999年2月,瑞金市電力公司與銀泰水泥公司簽訂了《供用電合同》。同年9月7日,供電公司登記成立。當2004年1月17日指揮部第一次向瑞金市電力公司下發對銀泰公司停電通知時,是由供電公司經理劉輔良在指揮部停電通知上簽字要求公司調度中心落實停電事宜的,由此可以說明瑞金市電力公司與供電公司為同一單位,雖然指揮部第二次還是爭對瑞金市電力公司下發停止供電通知,但是依照第一次停電的操作程序,對銀泰公司停電仍應由供電公司實施完成,應視為供電公司已收到第二次停電通知。供電公司主張其未收到指揮部下發的第二次停電通知,一、二審訴訟中供電公司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對其該無事實依據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事發輸電線路的產權屬于被上訴人銀泰公司專用并所有,按《供電營業規則》有關屬于用戶專用性質,但不在公用變電站內的供電設施,由用戶運行維護管理的規定及供電公司與銀泰公司簽訂的《供用電合同》對產權劃分與維護管理的約定,事發線路的維護管理責任在于銀泰公司。銀泰公司與瑞金市政府訂立拆遷補償協議后,在組織拆遷工作時,對廠區范圍內已拆除了圍墻及變壓器的輸電線路未及時予以處理,并采取相應安全防范措施,以致發生劉衍平觸電身亡事故,作為產權人及管理人銀泰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一審判決認定被上訴人劉海發、宋鳳連作為劉衍平法定監護人未盡監護責任,應承擔本案觸電事故 30%責任,劉海發、宋鳳連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雖然事發線路的產權不屬于上訴人供電公司所有,按《供用電合同》約定事發線路也不屬供電公司維護管理,但供電公司作為用電供方,是用電方輸電線路的供電、停電、限電的實際控制方,因此供電公司應依法定的、約定的或用電方的要求,對用電方實施停電義務。按銀泰公司與瑞金市政府在拆遷補償協議中的約定,包括事發輸電線路在內所有的原銀泰公司的供電設施等固定資產由銀泰公司自行拆除并歸其所有。根據銀泰公司拆遷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以及為拆除供電設施的安全性,瑞金市政府成立的萬年青水泥項目籌建協調指揮部已書面通知瑞金市電力公司停止對原銀泰公司水泥廠輸電線路的供電,雖然指揮部第二次還是爭對瑞金市電力公司下發的停止供電通知,但是依照第一次停電的操作程序及瑞金市政府與銀泰公司訂立的拆遷合同約定,指揮部可以要求供電公司對銀泰公司停止供電,因此對銀泰公司停電仍應由供電公司實施完成。供電公司主張其未收到指揮部下發的第二次停電通知,一、二審訴訟中,供電公司未提供任何證據予以證明,故對供電公司提出其不是收文主體,未收到停電通知,無法參照執行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由于供電公司未按指揮部的停電通知要求,對正在拆除中的銀泰公司的輸電線路及時停電,以致發生劉衍平觸電身亡事故,對此供電公司作為停電義務的實施者應對其不履行義務造成劉衍平死亡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供電公司接指揮部停電通知后及時采取停電措施就不致于發生本案觸電事故,一審判決依據事故發生的各原因力所確定的各方當事人在本案當中應承擔的責任比例是正確的,本院予以采納。供電公司主張一審判決其承擔40%的事故責任比例過重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對一審判決確認的各賠償項目及賠償數額,各方當事人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處理恰當。對供電公司提出其不承擔本案民事責任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570元,由上訴人瑞金市供電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熊 靜
審 判 員 胡小娥
代理審判長 曾曉蘭
二 00五年五月八日
代理書記員 黃 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反訴狀
2020-10-14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刑事卷宗(封面)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收監執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刑事申訴案件用)
2020-10-14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詢問通知書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解除監視居住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提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看守所釋放證明書
2020-10-14×××公安局補充偵查報告書
2020-10-14×××公安局關于撤銷______號通緝令的通知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