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蚌民一終字第167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周之瑜,男,1952年出生,漢族,農民,住懷遠縣唐集鎮楊橋村。
委托代理人尹斌,安徽金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國祥,男,1939年出生,漢族,退休干部,住懷遠縣唐集鎮政府宿舍。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常保瑞,男,1935年出生,漢族,退休干部,住懷遠縣唐集鎮唐集街道。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和西,男,1945年出生,漢族,農民,住懷遠縣唐集鎮楊橋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和來,男,1944年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四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宋丹,安徽卞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楊金樹,男,1952年出生,漢族,農民,住懷遠縣唐集鎮楊橋村。
上訴人周之瑜因合伙內部財產糾紛一案,不服懷遠縣人民法院(2005)懷民一初字第19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周之瑜及其委托代理人尹斌,被上訴人張國祥、常保瑞、楊和西、楊和來及其委托代理人宋丹、原審被告楊金樹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被告周之瑜于1993年3月與懷遠縣唐集鎮政府簽訂了一份唐集鎮輪窯場承包協議,協議約定,周之瑜在五年內還清鎮政府對窯場投資的240000元,即擁有對唐集輪窯場的所有權。協議簽訂后,被告周之瑜獨自無力經營該窯場,遂與四原告及被告楊金樹口頭協商,原、被告每人出資10000元,共同于1993年3月開始經營至1996年12月。在原、被告合伙期間,被告周之瑜任場長兼主管會計,被告楊金樹任現金會計。為了窯場的經營,原、被告經手為場里借有債務,在近四年經營當中,原、被告共分紅利108000元,償還唐集鎮政府投資款170000元,并添置了固定資產。由于窯場經營管理不善,帳目不清,合伙人之間出現矛盾,場里出現嚴重虧損。1997年初,被告周之瑜要求獨立經營,遭到四原告的反對,后經協商,窯場由周之瑜獨自經營并給付四原告及被告楊金樹紅利每人10000元,窯場所欠的債務也由被告周之瑜承擔。一年后被告周之瑜拒絕分給四原告及被告楊金樹紅利,雙方再次發生糾紛,共同委托唐集鎮企業辦公室對窯場的帳目進行清算,清算結果為虧損104671.30元,被告周之瑜、楊金樹對算帳結果持有異議。1998年4月,懷遠縣人民法院委托懷遠縣審計事務所對唐集鎮輪窯場1993年至1996年帳目進行審計,審計結果為1993年至1996年四年經營中,窯場共虧損 116154.50元,四原告及被告楊金樹在法院審理過程中表示愿意退伙,被告周之瑜對五人退伙表示同意。
原審判決認為,原、被告各出資 10000元共同經營唐集鎮輪窯場,原、被告對合伙經營均無異議,原、被告之間的合伙關系成立。在1993年至1996年12月共同經營期間債權共享,添置的資產應屬共有,盈虧共同承擔,債務也應共同承擔。共同經營虧損116145.50元應由四原告及被告周之瑜、楊金樹平均承擔,即每人19350.8 元。四原告及被告楊金樹要求終止合伙,被告周之瑜表示同意。被告周之瑜應將入股金每人10000元分別退還給四原告及被告楊金樹。四原告及楊金樹退伙后,唐集鎮輪窯場由周之瑜經營,窯場的資產及債權歸其所有,窯場的債務也由被告周之瑜承擔。1997年被告周之瑜獨自經營期間承諾給予四原告及楊金樹每股紅利 10000元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應予以支持,四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因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不予支持。被告周之瑜辯稱無事實依據,不予采信。據此原審法院作出判決:1、終止原告張國祥、常保瑞、楊和西、楊和來與被告周之瑜、楊金樹合伙經營唐集鎮輪窯場的口頭協議,唐集鎮輪窯場由被告周之瑜經營,該窯場添置的資產歸被告周之瑜所有,債權由周之瑜享有,債務由周之瑜負責清償。2、被告周之瑜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四原告入股股金及應分紅利計80000元。 3、四原告每人承擔合伙期間的虧損19350.08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被告周之瑜。4、駁回四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097元,實際支出費用1548元,二審上訴費4645元,合計9290元,由四原告負擔3000元,被告周之瑜負擔6290元。
一審宣判后,被告周之瑜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
周之瑜上訴稱原審判決認定“雙方協商窯場由上訴人獨自經營并給付四被上訴人及原審被告楊金樹每人紅利10000元且窯場債務也由上訴人承擔”的事實是錯誤的,與法律規定也是不相符合的,雙方均認可合伙虧損,原審不應再判分配紅利40000元,合伙期間的債務應由全體合伙人共同承擔,且認定償還唐集鎮政府投資款170000元與事實不符,原審法院委托進行的審計有誤,故請求二審依法查明事實,予以改判。
被上訴人張國祥、常保瑞、楊和西、楊和來答辯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被告楊金樹出庭對于原審判決無異議。
經審理查明,上訴人周之瑜于1993年3月與懷遠縣唐集鎮政府簽訂了一份唐集鎮輪窯場承包協議,協議約定,周之瑜在五年內還清鎮政府對輪窯場投資的 240000元,即擁有對唐集輪窯場的所有權。協議簽訂后,上訴人周之瑜無力獨自經營該窯場,遂與四被上訴人及原審被告楊金樹口頭協商,每人出資 10000元,共同于1993年3月開始經營。后共同經營至1996年12月。在雙方合伙期間,上訴人周之瑜任場長兼主管會計,原審被告楊金樹任現金會計。為了窯場的經營,雙方經手為窯場借有債務,在近四年經營當中,雙方共分紅利108000元,償還唐集鎮政府投資款170000元,并添置了固定資產。由于窯場經營管理不善,帳目不清,合伙人之間出現矛盾,場里出現虧損,雙方發生糾紛,并共同委托唐集鎮企業辦公室于1997年7月對窯場的帳目進行清算,清算結果為窯場虧損104671.30元,上訴人周之瑜、原審被告楊金樹對算帳結果持有異議。1998年4月,懷遠縣人民法院委托懷遠縣審計事務所對唐集鎮輪窯場1993年至1996年帳目進行審計,審計結果為1993年至1996年四年經營中,窯場共虧損116154.50元。2001年9月12日,被上訴人向懷遠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1、上訴人承擔窯廠全部剩余外債;2、上訴人付還被上訴人欠款182425.64元“。
另查明,被上訴人訴訟請求上訴人付還的欠款182425.64元并不包括給付紅利40000元。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審計報告、證人證言、庭審筆錄等證據在卷佐證,事實清楚,應予認定。
本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是:1、是否應由上訴人周之瑜承擔償還窯場全部剩余外債;2、是否應由上訴人償還被上訴人欠款182425.64元。結合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質證,本院綜合分析評判如下:
一、被上訴人主張應由上訴人周之瑜承擔窯場全部剩余外債的事實不能成立。
1、從雙方合伙當初的口頭協議不能認定應由周之瑜承擔窯場全部剩余外債的事實。
上訴人周之瑜在訴訟中一直稱其與唐集鎮政府簽訂窯場承包協議后,作為受讓窯場的24萬元款項應由其負責償還,還清該款后由上訴人擁有該窯場,并經口頭協議,上訴人將窯場發包給包括上訴人、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共6人在內的合伙進行共同經營,應由合伙人向上訴人交納承包費,即1993年3萬元,1994年4 萬元,1995年5萬元,1996年5萬元,1997年5萬元,共計22萬,其中1997年雙方因意見分歧未共同經營,因而實際上也就未交納1997年的承包費。
對此被上訴人在訴訟中有兩種不同的主張,一種主張是稱雙方當事人在合伙經營窯場時沒有達成文字協議,是以周之瑜為代表與唐集鎮政府簽的協議,后周之瑜找被上訴人協商,還鎮政府24萬元,窯場算雙方共計6人合伙經營并共有。但被上訴人卻在原審訴狀中又作出不同的主張:經協商達成口頭協議,6股份每股份出資一萬元,盈虧平均分享;每年承包費20000元付給發包人周之瑜,期限5年,并且在原審庭審中也認可上訴人是發包方又是合伙人。后雖在上訴時否認其在訴狀和庭審中關于周之瑜既是發包人又是合伙人的陳述,并稱是表達有誤,但未能提供相應證據對此予以證明。
綜上,對于 24萬元應屬于誰來償還,雙方均稱當時有口頭協議的存在,但對于口頭協議的內容雙方各執己見,且被上訴人在訴訟中提出了兩種不同的主張。對此除了上訴人提供其與唐集鎮政府簽訂的窯廠承包協議以證明該款的償還主體應屬于上訴人以外,被上訴人未能對此提供相應證據。因此,從雙方合伙當初的口頭協議來看,并不能認定應由周之瑜承擔窯場全部剩余外債這一事實的存在。
2、被上訴人主張的口頭散伙協議亦不能確定應由周之瑜承擔窯場全部剩余外債的事實。
訴訟中,被上訴人主張雙方曾達成口頭散伙協議并確定由上訴人承擔合伙全部剩余外債,但上訴人對此予以否認,被上訴人未能提供證據對其該項主張予以證明。因此,被上訴人主張的口頭散伙協議亦不能確定應由周之瑜承擔窯場全部剩余外債這一事實的存在。
二、被上訴人主張應由上訴人償還欠款182425.64元的事實亦不能認定。
被上訴人在原審訴稱上訴人應付還的欠款182425.64元,系由經營期間新增加凈資產49499.89元、欠借被上訴人款40621.66元、替上訴人周之瑜還老帳76873.33元、入股金應退還40000元四項款項相加為206994.88元,并扣除被上訴人應承擔外債24569.24元計算出來,對此原審法院判決僅支持了其中的退還入股金40000元,對于被上訴人主張償還的其他欠款部分原審法院未予支持,被上訴人也未對不予支持部分提出上訴,二審法院依法不應對此未上訴部分進行審理。至于被上訴人主張退還的入股金,因為雙方合伙未經清算并還清外債,故要求退回被上訴人的入股金依據不足。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1993年3月至1996年雙方共同合伙經營窯場,對此雙方均無異議。雙方依法對于合伙經營的盈利應共同享有,對于合伙經營的虧損和債務亦應共同承擔。被上訴人雖在訴訟中主張應由上訴人承擔全部剩余外債,但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原審判決由上訴人退還被上訴人入股金于法無據,應予糾正。被上訴人在原審訴訟請求中并未主張退伙,也未主張給付紅利40000元,原審法院卻對此予以判決,超出了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上訴人周之瑜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依法予以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部分有誤,適用法律不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懷遠縣人民法院(2005)懷民一初字第197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被上訴人張國祥、常保瑞、楊和西、楊和來的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訴訟費各4645元,合計9290元由被上訴人張國祥、常保瑞、楊和西、楊和來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吳立軍
審判員刁元戰
代理審判員劉俊杰
二OO五年十一月三日
書記員杭軍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指令下級或其他同級法院重新確認用)
2020-10-14刑事自訴狀(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準許撤回上訴、抗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拘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執行死刑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逮捕通知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2020-10-14鑒定人聘請書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檢查證
2020-10-14×××公安局拘留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
2020-10-14×××看守所假釋證明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