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2)桂民四終字第3號
上訴人(一審被告)北海市合浦縣沙崗鎮(zhèn)七星村委會第五生產隊。住所地,北海市合浦縣沙崗鎮(zhèn)。
負責人羅敦明,隊長
委托代理人吳世全,男,61歲,住北海市合浦縣西場解放路4號。
被上訴人(一審原告)潘星遠,男,37歲,住北海市合浦縣沙崗鎮(zhèn)七星村委會第五生產隊。
委托代理人伍國裕,北海市銀海區(qū)“148”法律事務中心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北海市合浦縣沙崗鎮(zhèn)七星村委會第五生產隊(以下簡稱生產隊)因海水養(yǎng)殖場租金糾紛一案,不服北海海事法院(2001)海事初字第20號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02年3月15日立案受理,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2年3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本案,上訴人生產隊的負責人羅敦明及委托代理人吳世全,被上訴人潘星遠及委托代理人伍國裕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案經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本案為灘涂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潘星遠作為生產隊所屬成員,根據(jù)國家農村土地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政策,理應承包生產隊土地。潘星遠丟荒土地多年,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生產隊有權收回潘星遠承包地。但1999年土地延包時,生產隊仍將潘星遠作為土地承包者上報鎮(zhèn)政府,鎮(zhèn)政府向潘星遠下發(fā)了糧食定購任務通知書,表明生產隊已放棄收回潘星遠承包地的權利,應視為生產隊與潘星遠重新達成土地承包合同關系。潘星遠也履行了交納農業(yè)稅、交公糧義務,雙方的土地承包合同合法有效。生產隊將包括潘星遠的承包地在內的土地租賃給他人,所得租金應當按相應比例分給原告,故原告要求分得租金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在1999年重新確立土地承包關系后,潘星遠不履行耕種土地的義務,生產隊有權自新的土地承包關系確立時起兩年后收回丟荒地,但生產隊作出的兩份收回潘星遠承包地的決議,均在重新確立承包關系后的兩年以內,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承包地連續(xù)丟荒兩年才能收回的規(guī)定,該決議無效,生產隊關于其已收回潘星遠承包地的抗辯理由,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被告北海市合浦縣沙崗鎮(zhèn)七星村委會第五生產隊每年應分給原告潘星遠土地租金2887.12元(從承包地出租之年起至租賃期滿之年止)。2000年、2001年的租金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付給原告。案件受理費386元,由被告負擔,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給原告。
上訴人生產隊不服一審判決上訴稱,一審法院將本案案由定為灘涂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是錯誤的,上訴人享有的土地權屬是耕地所有權,而不是灘涂所有權。認定案由錯誤導致適用法律錯誤;被上訴人在外務工長達幾年,耕地一直丟荒,又沒有與生產隊簽訂土地承包合同,上訴人有權依土地管理法和農田保護法的規(guī)定,收回土地,另行承包給第三人。一審法院認定我方在1999年土地延包時,仍將被上訴人作為土地承包者上報給鎮(zhèn)政府,沒有事實依據(jù)。我方在土地延包時與各農戶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被上訴人未與我方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應認定其自動放棄土地承包權。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并判令被上訴人承擔一、二審訴訟費用。
被上訴人潘星遠認為一審判決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綜合訴辯雙方的意見,本案雙方的爭議焦點為:1、本案案由應如何確定?本案應如何適用法律?2、被上訴人是否享有承包權,應否參與租金分配?
一、關于本案案由應如何確定,本案應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
生產隊認為,本案不是灘涂承包糾紛,生產隊享有的是耕地所有權而不是灘涂所有權,生產隊也未與潘星遠簽訂灘涂承包合同。潘星遠認為本案是灘涂承包合同糾紛,應依漁業(yè)法另行起訴有關的當事人,與生產隊無關。一審法院確定案由錯誤導致適用法律錯誤。
潘星遠認為,本案是灘涂承包合同糾紛,灘涂也屬于土地的范疇,且本案爭議的土地位于海邊,可以說是土地也可以說是灘涂。生產隊將土地轉包給別人作海水養(yǎng)殖,實際上將土地變更為灘涂。一審法院適用法律并無不當。
本院認為,從生產隊與莫紹遠、羅街伶、唐文權、羅敦琪等人簽訂的合同來看,生產隊將134.6畝土地出租給他人是作海水養(yǎng)殖。潘星遠作為生產隊土地的承包者因要求分配生產隊將土地出租所得的租金與生產隊發(fā)生糾紛,生產隊與承租人之間并無糾紛,故本案案由應為海水養(yǎng)殖場租金糾紛。生產隊將土地出租給他人并沒有改變生產隊與潘星遠之間的土地承發(fā)包關系,本案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二、關于被上訴人是否享有承包權,應否參與租金分配的問題
生產隊認為,潘星遠長期在外務工,土地丟荒多年。1999年土地延包時,潘星遠表示不愿承包生產隊的土地。潘星遠沒有與生產隊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就不享有土地使用權。生產隊按照土地管理法和農田保護法的規(guī)定,并經村民大會集體討論形成1999年12月15日、2000年8月30日的兩份決議,決定收回潘星遠的承包地,潘星遠無權參與租金分配。一審判決認定1999年土地延包時,生產隊仍將潘星遠作為土地承包者上報鎮(zhèn)政府缺乏事實依據(jù)。
潘星遠認為,被上訴人作為生產隊的成員,有權承包生產隊的土地。生產隊將土地轉包給他人時,仍將被上訴人列為生產隊的成員。1999年土地延包之后,生產隊作出的關于處理機動丟荒田的決議還承認被上訴人有承包權。并且,被上訴人已履行了繳納農業(yè)稅、交公糧等義務。無論本案是什么性質的糾紛,被上訴人都有權參與分配租金。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潘星遠作為生產隊的成員,根據(jù)國家農村土地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政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的規(guī)定,有權承包生產隊的土地。雖然潘星遠在外務工,其承包的土地丟荒多年,生產隊有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連續(xù)兩年棄荒拋荒的,原發(fā)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fā)包的耕地”的規(guī)定,收回潘星遠的承包地。但1999年土地延包時,生產隊仍將潘星遠作為土地承包者上報鎮(zhèn)政府,應認定生產隊與潘星遠之間仍存在土地承發(fā)包關系。鎮(zhèn)政府將潘星遠作為承包者,向其下發(fā)了1999――2001年農業(yè)稅(公糧)糧食定購任務通知書。潘星遠履行了承包者應履行的繳納農業(yè)稅及交公糧義務,根據(jù)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潘星遠有權參與分配生產隊將土地出租給他人所得的租金。1999年12月15日、2000年8月30日生產隊作出的兩份處理潘星遠等人丟荒田的決議均在1999年生產隊與潘星遠重新確立承包關系的兩年以內,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的前述規(guī)定,該決議無效。生產隊不能依據(jù)該決議收回潘星遠的承包地。
經審理查明,潘星遠系被告所屬村民,長期在外務工,1996年生產隊調整承包土地時,潘星遠表示不再承包土地,但生產隊仍給潘星遠劃分了責任田,并向其分配了交納公糧、農業(yè)稅等任務。1999年土地延包時,潘星遠、生產隊雙方未簽訂書面土地承包合同,但生產隊仍將原承包地留給潘星遠,并將潘星遠作為生產隊土地承包者上報沙崗鎮(zhèn)政府,鎮(zhèn)政府向潘星遠下發(fā)了1999年――2001年農業(yè)稅(公糧)糧食定購任務通知書。潘星遠未耕種承包土地,土地一直丟荒。 2000年3月20日,潘星遠補交了歷年所欠的公糧及農業(yè)稅。2000年初,生產隊將包括潘星遠承包地在內的134 .6畝土地租賃給他人做海水養(yǎng)殖,其所得租金扣除付給五保戶及生產隊提留的款項后為44028.3元,由全隊61名村民平均分配,每人應得租金 721.78元,但生產隊未將潘星遠家4名家庭成員每年應得的租金2887.12元分給潘星遠。1999年12月15日、2000年8月30日生產隊分別作出《關于處理機動丟荒田的決議》、《關于收回潘蔭權等三農戶丟荒田的決定》,其內容均為收回潘星遠等人丟荒土地另行發(fā)包,村民代表在兩份決議上簽了字。
本院認為,生產隊將134.6畝土地出租給莫紹遠、羅街伶、唐文權、羅敦琪等人是作海水養(yǎng)殖,潘星遠作為生產隊土地的承包者因要求分配生產隊將土地出租所得的租金與生產隊發(fā)生糾紛,本案案由應為海水養(yǎng)殖場租金糾紛。生產隊將土地出租給他人并沒有改變生產隊與潘星遠之間的土地承發(fā)包關系,一審法院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處理本案是正確的。生產隊關于本案案由應為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及一審法院適用法律有誤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予以駁回。潘星遠作為生產隊的成員,根據(jù)國家農村土地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政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的規(guī)定,有權承包生產隊的土地。潘星遠的承包地丟荒多年,生產隊本有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收回承包地。但合浦縣沙崗鎮(zhèn)政府給潘星遠頒發(fā)的1999――2001年農業(yè)稅(公糧)糧食定購任務通知書表明,在潘星遠的承包地丟荒,符合土地被收回的條件之后,鎮(zhèn)政府仍于1999年土地延包時將潘星遠作為生產隊的土地承包者上報鎮(zhèn)政府。據(jù)此,可以認定生產隊放棄了收回潘星遠承包地的權利,生產隊與潘星遠之間仍存在土地承發(fā)包關系。1999年12月15日、2000年8月30日生產隊作出的兩份處理潘星遠等人丟荒田的決議,均在1999年生產隊與潘星遠重新確立承包關系的兩年以內,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的前述規(guī)定,該決議無效,生產隊不能依據(jù)該決議收回潘星遠的承包地。并且,潘星遠履行了承包者應履行的繳納農業(yè)稅及交公糧義務,根據(jù)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潘星遠履行了承包者的義務,就應享受承包者的權利,故潘星遠有權參與分配生產隊將土地出租給他人所得的租金。生產隊認為潘星遠不享有承包權,無權參與租金分配,上訴無理,本院予以駁回。一審法院判決生產隊向潘星遠支付租金正確,應予維持。綜上所述,一審法院將本案案由確定為灘涂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有誤,本院予以糾正。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實體處理正確,適用法律得當,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費386元(上訴人已預交),由上訴人負擔。
本案債務,義務人應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履行完畢,逾期則應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權利人可在本判決規(guī)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一年內,向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莫 宗 艷
代理審判員 王 一 君
代理審判員 程 麗 文
二OO二年五月十五日
(代)書記員 梁 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反訴狀(民事被告或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恢復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逮捕決定書(自行決定逮捕用)
2020-10-14法庭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刑事公訴、自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向檢察院、法院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終止審查決定書
2020-10-14提供法庭審判所需證據(jù)材料意見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回執(zhí))
2020-10-14出入境管理監(jiān)視居住/延長監(jiān)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看守所健康檢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處理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發(fā)還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通緝令
2020-10-14死亡通知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逮捕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