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佛中法民一終字第119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廖民,男,漢族,1957年6月5日出生,住佛山市建新路2號1407房。
上訴人(原審被告)范志華,男,漢族,1973年1月25日出生,住佛山市建新路2號1206房。
委托代理人鄭榮業,廣東聚英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偉進,男,漢族,1958年6月3日出生,住佛山市市東下路39號3座401房。
委托代理人高江莉、伍彬,廣東源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廖民、范志華因代位權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城區人民法院(2002)佛城法民初字第58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2月19日詢問了上訴人廖民、范志華及委托代理人鄭榮業、被上訴人王偉進的委托代理人高江麗,本案現己審理終結。
原審審理后認定:1999年1月起,佛山市偉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多次向原告借款,至同年9月30日,經原告與偉隆公司核對,偉隆公司立下確認書,確認截止到1999年9月30日止,偉隆公司尚欠原告借款1118000元。后原告經追收無果,于1999年12月27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00年1月28日作出(2000)佛城法民初字第3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偉隆公司應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5日內向原告清償借款1118000元及利息,訴訟費用由偉隆公司承擔。該案生效后,原告于2000年5月15日向本院申請執行。原告在申請執行過程中,得知佛山市昌隆經貿發展有限公司、偉隆公司在96、97年間為兩被告購買房屋分別支付了購房款人民幣245376.80元、245671.50元(其中昌隆公司為被告廖民購房支付了98150元,偉隆公司為被告廖民購房支付了147226.80元。昌隆公司為被告范志華購房支付了97850元,偉隆公司為被告范志華購房支付了147821.50元)。原告認為昌隆公司、偉隆公司與兩被告之間存在借貸關系,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3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庭審中,兩被告對原告與偉隆公司之間原債權債務關系沒有異議,對昌隆公司、偉隆公司分別向其支付購房款的事實予以認可,但對原告主張兩被告與昌隆公司、偉隆公司之間的上述行為是借貸關系予以否認,認為公司向其支付購房款是福利性質。另查明,昌隆公司于1995年7月21日登記成立,性質為非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1997年6月18日注銷(1996年12月12日股東會決議:債權債務由廖凱、范思敏負責清理及償還)。偉隆公司于1997年2月20日登記成立,性質為非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
原審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一、十二條、十三條的規定,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2、債務人怠于行使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3、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4、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債權。其中“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于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務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等權利。在本案中,原告對偉隆公司的債權合法有效,且已經法院判決確認。原告提起代位權訴訟是否符合代位權訴訟的條件,關鍵是認定昌隆公司、偉隆公司向兩被告支付購房款性質,從原告出示的證據4及兩被告的答辯意見看,兩被告對昌隆公司、偉隆公司向兩被告支付購房款的事實予以認可,本院予以確認,但對其性質,原、被告的意見不一;對此,原告提供了債務人偉隆公司的財務人員證實是借貸關系,而兩被告則認為是福利性質,綜合原、被告的的舉證、質證、辨證及陳述,原告主張偉隆公司向兩被告支付購房款的性質為借貸關系的證據充分,本院予以采信;兩被告主張偉隆公司向其支付購房款的性質為福利性質,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采納,綜上所述,本院確認偉隆公司向兩被告支付購房款的性質為借貸關系。雖然該借貸關系無法確認有否約定借款期限,即是否屬于到期債權,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事后又未作補充約定的,債權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因此,兩被告所借偉隆公司的款項應視為已經到期。由于本案兩被告不償還到期的債務,而偉隆公司又不以訴訟方式或仲裁方式向兩被告主張其到期的債務,致使本案原告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且偉隆公司對兩被告的債權不是專屬于其自身的債權,綜上所述,原告代位起訴要求兩被告償還債務,符合代位權訴訟的條件,應予支持。但對其主張昌隆公司支付的款項,因原告未提供證據證實昌隆公司注銷時其債權債務由偉隆公司承擔,故對該請求不予支持。至于被告廖民提出原告的主張已超過訴訟時效,因其與偉隆公司的借貸關系沒有約定借款期限,故對其請求不予采納。兩被告作為本案次債務人,拒不履行到期債務,損害了原告的權利,依法應承擔清償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條“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后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的規定,兩被告履行清償義務后,原告與偉隆公司、兩被告與偉隆公司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即予消滅。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第、第二十條的規定。判決:一、被告廖民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10日內向原告王偉進清償債務147226.80元。逾期給付,則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月利率的雙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二、被告范志華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內向原告王偉進清償債務147821.50元。逾期給付,則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月利率的雙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三、駁回原告王偉進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受理費9876元,財產保全費2975元,由原告負擔5150元,被告廖民負擔3850元,被告范志華負擔3851元。
宣判后,上訴人廖民、范志華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原審判決將證人翁海敏的證言作為單獨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違反了我國法律關于對證據審核認定的規定。1、證人翁海敏無正當理由沒有到庭作證。2、調查人員有對證人作啟發誘導作證之嫌。3、證人的證言含糊不清,互相矛盾。4、該調查筆錄不符合形式要件。二、原審判決認定偉隆公司為兩上訴人支付的購房為借貸關系,缺乏事實依據。上訴人范志華從昌隆公司成立之時即1995年7月起受聘到該公司工作(該公司于1997年初停止運作,同年6月間辦理企業注銷手續),1997年2月偉隆公司成立之后轉到該公司工作,上訴人廖民從1995年11月起受聘到昌隆公司工作,1997年2月初偉隆公司成立轉到偉隆公司工作。兩上訴人均為昌隆公司、偉隆公司的業務骨干,為兩公司帶來可觀的利潤,創造了不少的經濟效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解除兩上訴人的后顧之憂,昌隆公司決定資助部份款項為兩上訴人購房,購房資金不足部份由兩上訴人向銀行貸款解決。后因昌隆公司于1997年初停止運作(1997年6月辦理注銷手續),因而部份購房款改由偉隆公司支付(昌隆公司、偉隆公司均為非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均為廖凱和范思敏)。昌隆公司、偉隆公司為兩上訴人支付的購房款項,沒有要求兩上訴人與其辦理任何借款手續。昌隆、偉隆公司均為經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設有專職的出納、會計等財務人員,兩上訴人如果是向公司借款,必須辦理借款手續,且須經領導審批,公司的賬冊亦應有其借款情況的記載。但原審判決僅憑在最后一筆購房款支付后幾個月才到偉隆公司工作的會計翁海敏的一紙證言,且其證言互相矛盾,就將是昌隆公司、偉隆公司資助兩上訴人的購房款認定為借款關系,缺乏事實依據。依照有限責任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員工向公司借款必須具有借款憑證,并經領導審批,而且公司的財冊,報表也應有記載。三、被上訴人對昌隆公司、偉隆公司與兩上訴人之間是否存在的借貸關系,負有舉證責任。被上訴人對兩上訴人提起代位權訴訟,關鍵是要證實昌隆、偉隆公司為兩上訴人支付的購房款是資助還是借貸。如果要證實昌隆公司、偉隆公司與兩上訴人之間存在借貸關系,必須提供兩上訴人與昌隆公司、偉隆公司的借款憑證,和昌隆公司、偉隆公司有關的賬冊,僅憑證人翁海敏的證言,根本不能認定。被上訴人提出代位權訴訟,其負有證實昌隆、偉隆公司與兩上訴人存在借貸關系的舉證責任。綜上所述,原審判決確認偉隆公司與兩上訴人存在借貸關系,認定被上訴人主張代位權成立,缺乏事實依據,違反了我國法律的規定,偏袒被上訴人,損害了兩上訴人的合法權益。為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法院判決,重新作出公正裁決。
上訴人在上訴期間提交下列新的證據:
偉隆公司辦公室主任何華的證明材料,證明兩上訴人買房時,翁海敏還沒有到偉隆公司工作,沒有聽說兩上訴人曾辦理借款手續。
被上訴人答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判決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在上訴答辯期間未提交新的證據。
上訴后,經審查,上訴人對一審法院以翁海敏的證言認定上訴人與偉隆公司間存在借貸關系的事實有異議,其余事實無異議。對無異議部分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上訴人提交的新證據,經雙方辯證、質證,被上訴人對上訴人提交的證據提出異議,認為該證據不符合證據規則的要求,翁海敏是公司會計清楚財務的情況,至于何時進公司并不影響證據的效力。本院認為,該證據并不影響偉隆公司財務人員證據的效力。
本院認為:昌隆公司、偉隆公司于96、97年間為兩上訴人支付購房款的事實清楚,對于該購房款的性質,被上訴人提供收款單、進賬單及公司財務人員的證言認為屬于借貸關系。上訴人在一審期間認為屬于福利性質,而在二審期間認為屬于資助性質,前后說法不一,并且在一、二審期間均未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該購房款屬福利或資助性質。本院根據雙方所提供的證據及陳述,結合偉隆公司財務人員的證言、案件事實加以綜合分析,認定偉隆公司為兩上訴人所支付的購房款為借貸性質,理應由兩上訴人對該筆債務承擔清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被上訴人與偉隆公司間存在明確的借貸關系,應由偉隆公司承擔相應的清償責任。由于偉隆公司怠于向兩上訴人主張到期債務,致使被上訴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實際損害了被上訴人的合法權益,況且偉隆公司的債權不是專屬于其自身的債權,被上訴人向其債務人偉隆公司的債務人即兩上訴人所提起的代位權訴訟合法、有效,理應由兩上訴人向被上訴人承擔相應的清償責任。上訴人提出偉隆公司為上訴人所支付的購房款不是借款,其與偉隆公司不存在借貸關系,被上訴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不成立的主張理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實體處理正確,本院予以維持。
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9876元,由上訴人廖民、范志華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楊 恩 敏
代理審判員 黃 軍
代理審判員 楊 衛 芳
二ΟΟ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書 記 員 羅 凱 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產程序終結裁定書
2020-10-14卷內文書目錄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
2020-10-14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筆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命令(核準死刑用)
2020-10-14關于對罪犯×××減刑(或假釋)一案的審理報告(減刑、假釋案件用)
2020-10-14驗明正身筆錄(執行死刑用)
2020-10-14指定辯護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延期審理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卷宗封面
2020-10-14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受理單位)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院不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出庭通知書
2020-10-14審查刑事賠償申請通知書
2020-10-14搜查證
2020-10-14提押證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