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4)滬二中行終字第26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李志賢,男,1946年4月12日出生,漢族,住崇明縣陳家鎮裕安村17隊。
委托代理人陳昌,上海市恒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張白云,上海市恒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崇明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住所地崇明縣城橋鎮東門路501號。
負責人陸祖國,崇明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大隊長。
委托代理人沈光耀,男,崇明縣公安局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張衛民,男,崇明縣公安局工作人員。
第三人顧敏,男,1971年9月5日出生,漢族,住崇明縣堡鎮漾東村8隊。
上訴人李志賢因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一案,不服崇明縣人民法院(2004)崇行初字第9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李志賢及其委托代理人陳昌,被上訴人崇明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以下簡稱崇明交警大隊)的委托代理人沈光耀、張衛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2003年11月17日10時,顧敏駕駛牌號為滬C-07368小客車沿崇明縣北陳公路(該路段機動車道路寬為6米,道路中央標有黃虛線)由南向北行駛至裕安鎮裕安村9隊路口(0.9公里)處,李志賢之父李邦范騎自行車同方向行駛至該路段,未按規定讓行,在小客車臨近時向左轉彎斜過道路。顧敏遇情況時措施不力,造成小客車與自行車相撞,李邦范死亡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2003年11月27日崇明交警大隊作出第200300553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認定李邦范負事故的主要責任,顧敏負事故的次要責任。李志賢不服,向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提出復議,該隊于2004年1月8日作出撤銷崇明交警大隊作出的原事故責任認定,發回重審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2004年2月5日,崇明交警大隊再次作出第200300553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認定李邦范騎自行車在車輛臨近時左轉彎斜過道路,未按規定讓行,發生事故,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道路管理條例》)第七條第一款之規定,顧敏駕駛機動車遇情況措施不力,在未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發生事故,其行為違反了《道路管理條例》第七條第二款之規定。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七條及第十九條第二款之規定,認定李邦范負事故的同等責任,顧敏負事故的同等責任。李志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崇明交警大隊作出的第200300553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原審法院認為,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二條、第五條之規定,崇明交警大隊具有對崇明縣轄區內的道路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的執法主體資格。崇明交警大隊接報后依法進行了勘查、取證、鑒定等工作,作出責任認定程序合法。崇明交警大隊根據當事人的陳述、證人證言、現場勘查筆錄、現場圖等證據,認定李邦范違反讓行原則,顧敏違反安全原則,事故雙方都負事故的同等責任,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遂于2004年7月15日,判決維持崇明交警大隊2004年2月5日作出的第200300553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判決后,李志賢不服,上訴于本院。
上訴人李志賢上訴稱:李邦范作為八十余歲的老人,其過馬路時肯定會非常謹慎,在過馬路時已經看過車況,不可能在車輛臨近時斜穿馬路;第三人顧敏車速過快,并且臨近路口,其實際是超速的,且其沒有采取制動措施,更沒有避讓,第三人顧敏應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請求撤銷原審判決和被訴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被上訴人崇明交警大隊辯稱:發生事故的道路路寬只有9米,只有李邦范在車輛臨近時斜穿馬路才會發生本案的交通事故,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也證明了這一點;顧敏遇險情時措施不當,責任認定中已經予以明確。請求維持原審判決和被訴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二審審理中,上訴人對被上訴人具有對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的職權沒有異議,本院經審查予以確認。
經審理查明,北陳公路為南北方向,道路寬為9米,道路中間為中心黃線,事故撞擊點在中心線偏西。上訴人、被上訴人對以上事實沒有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庭審中,被上訴人對于其認定的“李邦范在車輛臨近時左轉彎”及“顧敏遇情況措施不力”的事實,出示了在一審中已經庭審質證的如下證據:
1.2003年11月17日顧敏的訊問記錄。顧敏在筆錄中陳述,其駕車約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南向北行駛,看到在其前方10米不到的地方,有一輛同方向行駛的自行車由東向西向西北方向斜穿馬路,其發現后,鳴了喇叭并帶了一下剎車。騎車人騎到路中間時好象猶豫不決,顧敏駕車想從自行車左側超過去,在此過程中自行車繼續斜穿馬路,汽車與自行車相撞。汽車的左前角與自行車的左后側發生相撞,相撞后一段距離汽車才停下來;
2.2003年11月21日證人張玉芳的詢問筆錄。張玉芳陳述,2003年11月17日上午10時許,其看李邦范騎自行車向西北方向左轉彎斜過馬路,后與一輛汽車相撞,發生交通事故;
3.2003年11月19日證人郭松青(顧敏車上的乘客)的詢問筆錄。郭松青在筆錄中陳述,其坐顧敏車行駛至事故地段,看到在汽車前面10多米處,有一輛同方向行駛的自行車開始左轉彎斜穿馬路,騎車人在左轉彎前回頭看了看,猶豫不決,既想過馬路又想不過馬路。汽車剎了一下車,車速慢下來,但車繼續往前跑,在此過程中與自行車相撞,相撞后汽車前行一段才停下來。相撞時,汽車在道路中間,自行車前輪已過中心線,后輪剛好壓著中心線;
4.2003年11月18日證人李葵(顧敏車上乘客)的詢問筆錄。李葵在筆錄中陳述,當其乘坐的汽車離自行車大約15米時,自行車開始左轉,但轉了一下又停下來不轉了,當汽車與自行車相距不到10米時,自行車又開始左轉彎斜穿馬路,這時汽車與自行車相撞。相撞時估計汽車駕駛員沒有采取有效制動措施,汽車前行一段后才停下來。相撞時汽車騎跨中心黃線,自行車前輪已過中心線,后輪剛壓中心線;
5.2003年11月18日證人沈俊(顧敏車上乘客)的詢問筆錄。沈俊在筆錄中陳述,當其乘坐的汽車離自行車大約10米時,自行車慢悠悠開始左轉彎向西北方向斜過馬路,顧敏這時踩了一下剎車并向左駕方向,在此過程中汽車與自行車相撞。相撞時汽車在道路中間偏西的地方,自行車后輪剛過中心黃線,汽車左前角與自行車左后側相撞。
被上訴人提供以上證據用以證明:根據第三人和證人的陳述,自行車轉彎時和小客車的車距,結合道路的寬度,可以認定李邦范在車輛臨近時騎自行車斜過馬路的事實以及第三人遇到自行車斜穿馬路時沒有繼續踩剎車,而是往道路左側借方向繞行,采取措施不當的事實。
上訴人認為,李邦范是八十余歲的老人,肯定會非常謹慎,不可能在車輛臨近時斜穿馬路。證人證言部分不真實,沈俊不可能看到駕駛員踩剎車。第三人在較遠的地方已經看到李邦范在前面騎車,而沒有采取制動等恰當措施,致使事故發生。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崇明交警大隊具有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定職權。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被上訴人認定李邦范騎自行車在車輛臨近時左轉彎,違反了讓行原則,應負事故的同等責任,認定事實是否清楚,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被上訴人提供的對證人張玉芳、郭松青、李葵、沈俊的詢問筆錄,均有被詢問人的簽名及兩名執法人員的簽名,來源客觀,形式合法,其中郭松青、李葵、沈俊關于李邦范開始左轉彎時與第三人小客車的距離及事發經過的陳述,內容基本一致,與第三人顧敏的陳述能夠相互印證,可以作為本案的定案證據。張玉芳在詢問筆錄中關于事發地點及李邦范騎自行車左轉彎向西北方向斜穿馬路的陳述,同其他人的陳述相一致,但其關于李邦范自行車剛過中心黃線時汽車距離李邦范還挺遠的陳述,與撞擊點在中心線偏西處的客觀事實難以吻合,被上訴人對該陳述內容不予采信并無不當。被上訴人根據第三人和證人的陳述、自行車轉彎時和小客車的車距,結合道路的寬度,認定李邦范在車輛臨近時騎自行車斜過馬路及第三人遇到自行車斜穿馬路時沒有繼續踩剎車,而是往道路左側借方向繞行,采取措施不當,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符合日常生活經驗。上訴人認為李邦范不可能在車輛臨近時左轉彎的主張,無相應證據證實,本院不予采信。被上訴人根據李邦范和第三人的違章行為在事故發生中的作用,認定兩方作用基本相當,應負同等責任,適用法律正確。原審法院判決維持被訴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并無不當。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元,由上訴人李志賢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周 華
代理審判員 沈亦平
代理審判員 李金剛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 婁正濤
書 記 員 章晶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海市___人民法院案件委托執行情況告知書(樣式)
2020-10-14民事起訴狀(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民事訴訟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恢復審理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高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用)
2020-10-14指定辯護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刑事確認復查決定書
2020-10-14延期審理建議書
2020-10-14勘驗/檢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鑒定結論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關于撤銷______號通緝令的通知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搜查筆錄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審批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傳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復驗、復查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