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萍行終字第4號
?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章萍, 男,1947年4月15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章清,男,1949年6月17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招萍,男,1962年8月11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付萍,男,1964年3月11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正萍,男,1968年12月16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以上五上訴人系兄弟關系。
委托代理人譚忠其,萍鄉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人民政府。組織機構代碼01457904—1。
法定代表人易安,鄉長。
委托代理人宋學軍,萍鄉市湘東區148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陳明輝,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人民政府司法所副所長。
第三人彭國華,男,1958年5月6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第三人彭國連,男,1968年4月5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第三人彭建華,男,1971年4月10日生,漢族,萍鄉市人,農民,住(略)。身份證號碼:(略)。
彭國華、彭國連、彭建華系兄弟關系。
委托代理人鐘輝彩,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崇源村8組村民。
委托代理人劉仕明,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崇源村8組村民。
陳章萍、陳章清、陳招萍、陳付萍、陳正萍訴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人民政府山林權屬行政處理一案,不服湘東區人民法院(2008)湘行初字第1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朱江紅任審判長,審判員李修貴、鄒紹良參加評議的合議庭,于2008年7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陳章萍、陳章清、陳招萍、陳付萍、陳正萍及其委托代理人譚忠其,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宋學軍、陳明輝,第三人彭國華、彭國連、彭建華及其委托代理人劉仕明、鐘輝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原告與第三人均為白竺鄉崇源村第8組村民,1983年—1984年林權落實時,組上采取先上山估山林面積,然后開會決定以土地改革時的山林情況為基礎,采取多退少補的原則分山。當時陳彩明(原告的父親)和第三人兩戶同為進山戶(少山戶),彭城佑是出山戶(多山戶)。陳彩明分到了彭城佑名下多出的“龍界上”山嶺。1984年萍鄉市人民政府頒發給陳彩明的自留山證上有“龍界上”山林記載,但四至不明。彭城佑土改前“龍界上”四至(座向)為:東(右)齊坡,南(下)齊橫路,西(左)齊埂,北(上)齊峰,以橫路為界與彭羅佑(第三人的父親)“圳岸上”山林分開。土改前后“龍界上”與“圳岸上”、老山屋后背都是彭城佑、彭羅佑兄弟的山,“龍界上”與“圳岸上”山嶺同為一座山,同在一個坡上,是上、下兩塊山林。因第三人同為少山戶,不需要拿出山林,組上沒有要求第三人拿出“圳岸上”山林。“圳岸上”山林權屬歸第三人所有,其四至(座向)為:東(右)齊坡,南(下)齊水圳 ,西(左)齊埂,北(上)齊橫路。第三人自留山證記載其在“老山屋后背”有自留山一塊,未標明“圳岸上”,且四至不明。由于引進外商投資采礦,遂引發原告與第三人針對龍界上、圳岸上、老山屋后背山林權屬爭議糾紛。在原告和第三人的自留山證都不能確認爭議山場權屬的情況下,被告通過大量的調查走訪、核實證據并多次召集當事人雙方和村、組人員進行調解,在調解無效后,依據《江西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二十條作出了白府法字(2007)1號處理決定。
原審認為:由于原告與第三人的自留山證記載的四至不清楚,都不能確認爭議山場的權屬,被告作為林權爭議的當事人共同的人民政府,在調查、核實當事人雙方提交證據的基礎上,組織當事人雙方及村、組人員多次進行了調解,調解協商不成的情況下被告作出了白府法字(2007)1號處理決定。該處理決定認定事實方面證據較為充分,事實核查清楚,執法行為符合其法定職權,程序合法。故原告訴稱被告的處理決定超越職權、認定事實無依據的意見,本院不予支持。因本案不涉及土地改革以前有關山林權屬的證據的效力問題,故被告依據《江西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二十條作出白府法字(2007)1號處理決定不妥。原告訴稱處理決定適用法律錯誤的意見,本院予以采納。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判決:一、撤銷被告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人民政府2007年8月27日作出的白府法字(2007)1號《關于崇源村彭國華等兄弟與陳章萍等兄弟山林權屬爭議的處理決定》;二、被告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人民政府應就陳章萍等五原告與彭國華等第三人的山林權屬爭議重新作出處理決定。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告萍鄉市湘東區白竺鄉人民政府承擔。
陳章萍、陳章清、陳招萍、陳付萍、陳正萍不服,上訴至本院稱:1、原審判決認定“由于原告與第三人的自留山證記載的四至不清,都不能確認爭議山場的權屬”是錯誤的,上訴人在龍界上的自留山證未標明四至,但不等于四至不清,因自留山證上記載了龍界上是塊混雜山,是一塊獨山,沒有別的叫法。第三人的自留山證記載其在“老山屋后背”有自留山一塊,是竹山,與上訴人的混雜山不在同一位置,不存在四至之爭。2、根據《江西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縣內的山林權屬爭議,以林業三定時期確定的權屬為依據,上訴人的山林權在林業三定時就已經確權,是本案定案的唯一依據。3、被上訴人的行政行為超越了職權,上訴人持有萍鄉市人民政府頒發的自留山證,該證的變更、撤銷權在市人民政府,鄉一級人民政府無權變更或撤銷,所以被上訴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無效。4、原審第二項判決被上訴人就陳章萍等五兄弟與第三人彭國華等三人的山林權屬爭議重新作出處理決定不妥,因“龍界上”的山林市政府已確權給了上訴人,被上訴人無權變更或撤銷市人民政府核發的自留山證。
被上訴人未向本院遞交答辯狀,在庭審中答辯稱:我們作出該決定首先經過了大量的取證,也經過了政府的同意,答辯人沒有超越職權,答辯人一直是以上訴人的記載為準,并未改變其山林權證,龍界上是一塊獨山,只是上訴人自己的說法,沒有任何依據,因此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和理由是完全不成立的,請法院駁回上訴人的請求。
第三人在答辯階段沒有陳述意見 。
二審庭審中,當事人各方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證據,仍以原審中提供的有關證據證明各自的主張,并堅持在原審中對有關證據的質證意見。經本院審查,當事人各方提交的證人證言均未附證人的身份證復印件等證明證人身份的文件,不符合形式要件,不予采信,本院只采信被上訴人提交的上訴人和第三人的山林權屬證和調查筆錄。
二審經庭審確認了如下基本事實:林業三定時,萍鄉市人民政府給上訴人之父陳彩明頒發了山名為“龍界上”的山林權屬證,給第三人彭國華頒發了山名為“老山屋后背”的山林權屬證,第三人認為其山林與陳彩明的山林在同一山上,以橫路為界,橫路以上(稱龍界上)系陳彩明的山林,橫路以下(稱圳岸上)為第三人的山林,上訴人認為整塊山均屬其所有,第三人的山林在“龍界上”側向的老山屋后背,由此發生糾紛。被上訴人在第三人申請后作出白府法字(2007)1號山林權屬爭議的處理決定,該決定對上訴人與第三人爭議的山林作如下決定:一、“圳岸上”山林權屬歸第三人彭國華等兄弟所有,四至為:東(右)齊坡,南(下)齊水圳,西(左)齊埂,北(上)齊橫路。二、“龍界上”山林權屬歸上訴人陳章萍兄弟所有,四至為:東(右)齊坡,南(下)齊橫路,西(左)齊埂,北(上)齊峰。上訴人不服上述處理決定,向萍鄉市湘東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湘東區人民政府于2007年11月19日以湘府復決字(2007)第4號復議決定維持被上訴人作出的《關于崇源村彭國華等兄弟與陳章萍等兄弟山林權屬爭議的處理決定》,上訴人仍不服,向原審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江西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縣內的山林權屬爭議,以林業三定時期確定的權屬為依據。據此,上訴人之父和第三人的山林權屬證是本案的定案依據,上訴人之父陳彩明的山林權屬證登記的山名為“龍界上”,第三人彭國華的山林權屬證登記的山名為“老山屋后背”,從該兩份山林權屬證登記的山名可知,上訴人與第三人的山林不是同一山名,被上訴人憑部分人的證詞即認定第三人的山林與上訴人的山林在同一山上的證據不足,其調查筆錄證實的內容不足以推翻作為處理山林權屬爭議依據的山林權屬證,且處理決定適用《江西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二十條與本案的事實和處理結果不吻合,屬適用法律錯誤。林地屬集體所有,上訴人和第三人只有使用權,處理決定將山林權確認為上訴人和第三人所有亦錯誤。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作出的白府法字(2007)1號《關于崇源村彭國華等兄弟與陳章萍等兄弟山林權屬爭議的處理決定》證據不充分,適用法律和處理錯誤,原審判決撤銷該處理決定正確。上訴人認為原審判決對事實部分認定錯誤的上訴理由成立。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四條、《江西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林權爭議由各級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處理決定,本院撤銷被上訴人的處理決定后,上訴人與第三人的爭議仍未解決,應由被上訴人依法重新作出處理決定,上訴人提出撤銷原審判決第二項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應予駁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審 判 長 朱 江 紅
審 判 員 李 修 貴
審 判 員 鄒 紹 良
二00八年九月八日
書 記 員 陳 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一)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
2020-10-14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或者不核準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用)
2020-10-14合議庭評議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領取骨灰通知書(告知罪犯家屬用)
2020-10-14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通緝通知書
2020-10-14詢問證人筆錄
2020-10-14未受刑事處分公證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終止案件調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搜查筆錄
2020-10-14起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駁回申請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