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2003)皖行終字第70號
上訴人(原審第三人)來安縣新安鎮(zhèn)岱山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陳鳳寶,村委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張紅海,來安縣新安鎮(zhèn)法律服務所主任。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來安縣新安鎮(zhèn)光榮村公記村民組。
法定代表人黃章龍,村民組長。
委托代理人張正金,光榮村公記村民組會計。
原審被告來安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張有志,縣長。
委托代理人劉永文,來安縣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
原審第三人來安縣新安鎮(zhèn)光榮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晏章才,村委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孫愛蓮,來安縣新安鎮(zhèn)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來安縣新安鎮(zhèn)光榮村公記村民組訴來安縣人民政府行政裁決一案,原審第三人來安縣新安鎮(zhèn)岱山村民委員會不服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滁行初字第3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11月5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來安縣新安鎮(zhèn)岱山村民委員會的法定代表人陳鳳寶、委托代理人張紅海,被上訴人來安縣新安鎮(zhèn)光榮村公記村民組的法定代表人黃章龍、委托代理人辛明平、張正金,原審被告來安縣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劉永文,原審第三人來安縣新安鎮(zhèn)光榮村民委員會的法定代表人晏章才、委托代理人孫愛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根據(jù)當事人舉證并經(jīng)庭審質證認定:2002年,“蚌寧高速公路”途經(jīng)“烏龜山”和“老墳山”。在征地補償款歸屬問題上,引發(fā)公記村民組與岱山村民委員會對“烏龜山”和“老墳山”土地權屬爭議。2003年元月,公記村民組村民集體上訪。2003年4月7日,來安縣人民政府經(jīng)調查并作出來行裁(2003)1號行政裁定,裁定爭議的兩宗土地所有權歸岱山村集體所有,其中“老墳山”的土地使用權歸岱山村和光榮村共同享有。公記村民組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原審判決認為,公記村民組與岱山村委會因“烏龜山”和“老墳山”的土地權屬發(fā)生爭議,被告來安縣政府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有權處理。原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也有權起訴。被告認定,爭議的兩塊宗地,70年代前為荒地。但未提供確鑿充分的證據(jù)證實,其所有權是否屬于農民集體以及屬于哪個農民集體。根據(jù)《安徽省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條例》第八條,參照原國家土地管理局《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guī)定》第四條規(guī)定,被告裁定爭議的兩塊宗地所有權歸第三人岱山村集體所有的主要證據(jù)不足。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之規(guī)定,判決撤銷被告來安縣人民政府來行裁(2003)1號行政裁定。
上訴人岱山村委會上訴稱:本案是因修建“蚌寧高速公路”征地補償款誘發(fā)土地權屬爭議的,并未涉及到國有土地利益,應當適用有關集體土地法律法規(guī)進行調整。來安縣人民政府作出的來行裁字(2003)1號行政裁定,尊重歷史和客觀事實,確定烏龜山、老墳山兩宗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上訴人,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請求撤銷原判并維持來安縣人民政府(2003)來行裁字1號行政裁定。
被上訴人公記村民組辯稱:上訴人無關于爭議的兩山屬其所有的權屬證據(jù),烏龜山上的黑松是答辯人組織本組勞力栽植,未栽黑松前,答辯人集體開墾烏龜山。來安縣政府的裁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程序違法,一審判決撤銷該裁定是正確的,請求維持原判。
原審被告來安縣人民政府在庭審中述稱:70年代,爭議的兩山是荒山,后辦了林場,1984年又發(fā)包給張正文,其土地使用權、所有權一直在岱山村委會,其依據(jù)《安徽省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條例》作出的裁定是正確的。
原審第三人光榮村委會在庭審中述稱:來行裁字(2003)1號行政裁定從實際出發(fā),尊重歷史,確定烏龜山和老墳山兩宗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上訴人所有,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維持。
原審被告來安縣人民政府向原審法院提舉的主要證據(jù)有:1、來信來訪摘錄呈報標簽,證明原告提出爭議,原告以來訪的方式向被告提出確認兩塊土地的請求。2、土地權屬立案表及答辯通知書,證明土地部門作為土地案件的處理機關,已經(jīng)受理并已通知答辯。3、2003年3月7日的調解筆錄,證明其處理程序合法。4、2003年3月20日的現(xiàn)狀示意圖、1984年9月1日原新安鎮(zhèn)岱山村委會與張正文簽訂的林業(yè)承包合同及1994年12月30日岱山村委會的會計憑證,證明岱山村委會將其所有的烏龜山林場(面積46畝土地)發(fā)包給張正文經(jīng)營,該地在1984年已經(jīng)由岱山村委會合法占有、使用。5、來安縣林業(yè)局頒發(fā)的采伐許可證,證明岱山村委會砍伐黑松取得了采伐許可證。6、岱山村委會領到林木款400元的領條,證明烏龜山林場歸岱山村委會所有。7、高速公路遷墳登記表,證明老墳山作為岱山村委會和光榮村委會公用墳地使用,所有權歸岱山村委會。8、2003年3月11日新安鎮(zhèn)光榮村委會主任晏章才的調查筆錄、2003年3月7日原岱山村委會書記黃培武的調查筆錄,證明老墳山作為岱山村委會和光榮村委會公用墳地使用。9、2003年3月4日光榮村委會支部書記張正文的調查筆錄,證明老墳山作為岱山村委會和光榮村委會公用墳地使用,烏龜山屬岱山村委會所有。10、2003年3月10日岱山村委會主任陳鳳寶的調查筆錄、2003年3月7日原岱山村委會書記馬景才的調查筆錄,證明烏龜山屬岱山村委會所有。
原審原告公記村民組向原審法院提舉的主要證據(jù)有:1、1988年公記村民組各戶田畝、產量定案表,1993年公記村民組分戶包產田畝登記表,證明1988年公記組已在烏龜山和老墳山上有承包耕地。2、1993年公記村民組荒田丈量登記簿,證明1992年公記組已開荒使用烏龜山和老墳山。3、1998年公記村民組各戶承包土地登記表以及村民組向耕種荒地的農民收費的收據(jù),證明1993年烏龜山和老墳山上荒地由公記村民組發(fā)包給農戶。4、1994年公記村民組的資金平衡表,證明當年烏龜山和老墳山賣樹款已入村帳。5、1998年臘月初二公記村民組的會議記錄,證明公記村民組組織村民在烏龜山栽樹。6、1984年張正文的承包合同,無甲方岱山村簽字蓋章(復印件),證明原審被告出示的書證是偽造的。7、2003年6月19日章世超繪制的烏龜山圖,證明烏龜山大部分為公記村民組的耕地。8、2003年元月13日請愿書,證明其上訪要求解決扣發(fā)補償費問題,被告的接待記錄內容是假的。9、原告代理律師調查李國銀、章正興、余安友、張正武、莊樹金、黃正奎以及余世紅、倪本模、王文江、翟宗倫、童仁甲、孫其干等人筆錄,證明烏龜山不是林場,也沒辦過林場,山上樹被砍伐后沒有栽馬尾松,烏龜山和老墳山的樹是公記村民組賣的。10、2003年4月10日祝培璜、戴吉華、戴吉才出具的證明,證明烏龜山的黑松是公記村民組栽的、管理的。11、照片一組,證明烏龜山和老墳山都是多年耕種的熟地。12、證人李秀成、何太林的證言,證明1996年公記組已將烏龜山分給農戶開荒,張正文的開荒地轉包給其耕種的。13、1984年安徽省測繪局地形圖,證明烏龜山和老墳山在公記組境內西側。
原審第三人岱山村委會向原審提舉的主要證據(jù)有:1、2002年11月21日光榮村委會書記張正文出具的關于烏龜山和老墳山的情況說明、2002年11月15日胡國臣提供的情況說明,證明當時岱山村委會對烏龜山和老墳山享有權利。2、2002年11月7日新安鎮(zhèn)人民政府民政科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老墳山是岱山村與光榮村的安葬規(guī)劃點。3、1994年7月2日岱山村委會申請砍伐報告及采伐許可證、岱山村委會關于烏龜山采伐后的資料,證明從歷史看,岱山村委會對烏龜山享有管理、受益的權利,烏龜山是岱山村委會的。
上述證據(jù)均已隨案移送本院。庭審中當事人的質證意見與原審無異。經(jīng)審查,原審對本案證據(jù)的認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對原審認定的事實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jù)《安徽省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條例》第七條規(guī)定,確定土地權屬應當以土地登記證件為依據(jù);未進行土地登記的,以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農村“四固定”和合法的用地批準文件等權屬資料為依據(jù)。無上述資料的,可以參照林業(yè)“三定”、土地登記及其他證據(jù)確定土地權屬。對發(fā)生權屬爭議的土地,各方均無權屬憑證,或依各方提供的憑證難以認定土地權屬,經(jīng)協(xié)商達不成協(xié)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裁定。原審被告來安縣人民政府應本著從實際出發(fā),尊重歷史,有利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安定團結的原則,妥善處理烏龜山和老墳山的權屬爭議。雖然原審被告進行了調查取證,并裁定將烏龜山和老墳山所有權歸上訴人岱山村委會,但所依據(jù)的證據(jù)主要是對岱山村委會調查收集的證據(jù),而未全面考慮到確定土地權屬的合法有效證據(jù)、被上訴人公記村民組利用爭議土地的現(xiàn)狀及其提供的證據(jù),故而其裁定的證據(jù)尚不全面充分。上訴人認為原審被告的裁定并無不當?shù)纳显V理由也不能成立。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550元,其他訴訟費2047元,合計6597元由上訴方岱山村民委員會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萬新
代 理 審判 員胡紅
代理審判員 王新林
二00三年十二月二日
書 記 員 張紅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受理申訴后確認違法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一審程序再審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jiān)視居住執(zhí)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zhí)行機關)
2020-10-14解除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勘驗/檢查筆錄
2020-10-14擔保人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通知書
2020-10-14×××看守所健康檢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處理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傳喚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詢問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訊證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jù)清單
2020-10-14×××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看守所收監(jiān)執(zhí)行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補充立案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案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