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法院
[(2004)甘行初字第14號]
原告徐江,男,1965年2月12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山丹縣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1樓11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于建勛,男,1971年5月20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1樓112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畢建華,男,1970年4月15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院2樓12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方志宏,男,1967年9月8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2樓122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郝金堂,男,1950年10月18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3樓13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苑秀琴,女,現年47歲,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趙鑰銘,男,1966年11月8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4樓142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于永祥,男,1966年8月13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4樓14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王麗霞,女,現年42歲,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毛庭英,男,現年52歲,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王東生,男,1969年12月26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徐明,男,1968年9月23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6樓16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馬永明,男,1962年4月9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1樓212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巨文韜,男,1971年9月20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曾育紅,女,1970年7月29日出生,漢族,遼寧省錦州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2樓22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丁洪祥,男,1944年2月19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2樓222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李春全,男,1953年4月18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4樓24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魏新強,男,1960年11月11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5樓25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原告劉曉南,女,1959年8月20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5樓252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訴訟代表人曾育紅,女,1970年7月29日出生,漢族,遼寧省錦州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張掖市設計院住宅樓2樓22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委托代理人吳鐵鋼,系甘肅方聯律師事務所律師。
訴訟代表人畢建華,男,1970年4月15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住甘州區青西街設計院住宅樓2樓121室,系張掖市設計院職工。
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
法定代表人李興忠,系該局局長。
委托代理人胡學斌,系甘肅振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杜冰,系甘肅振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
法定代表人張波,系該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何長年,系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法律事務室主任。
原告徐江等19人與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甘州區規劃局不服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一案,本院于2003年6月24日受理后,于2003年9月16日作出(2003)甘行初字第21號行政判決書,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不服,提起上訴,張掖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4年1月9日以(2003)張中行終字第21號行政裁定書撤銷原判,將本案發回我院重新審理,本院受理后,因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與本案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遂依法將其列為第三人,通知其參加本起訴訟,并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在開庭過程中,因經審查原告所訴被告甘州區規劃局主體不適格,原告申請撤回對甘州區規劃局的訴訟,本院依法予以準許,并通知被告甘州區規劃局退出了訴訟。19名原告的代表人畢建華、曾育紅及其委托代理人吳鐵鋼和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的委托代理人胡學斌、杜斌、第三人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的委托代理人何長年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徐江、馬永明等19人訴稱,我們所在的設計院住宅樓位于青西街(原制桶廠院內),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擬于原告住宅樓南側新建兩棟住宅樓,現已獲得被告的行政許可并放線開工,我們認為兩被告許可批復準許開工的具體行政行為違反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建筑防火規范》等有關規范,使原告住宅樓、日照間距、視覺衛生及樓間消防間距不能滿足國家有關技術規范的要求,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提起訴訟,請求依法撤銷被告作出的準許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在張掖市建筑勘察設計研究院住宅樓南側修建四、五號住宅樓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選址意見書。
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未提出書面答辯狀,庭審中口頭答辯稱,原告訴訟的日照間距、視覺衛生及消防通道三個問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證據不足,法律依據欠缺,甘州區城鄉建設局作出本案的具體行政行為事實證據確鑿,法律依據明確,程序合法,應依法維持。
第三人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認為,被告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原告訴稱不能成立,請求法庭維持被告作出的行政許可行為。
經審理查明,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原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地區分行)擬在甘州區廣場巷東側原市鈣塑包裝廠用地修建住宅樓。2002年6月17日,經該行申請,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原張掖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同意工行張掖分行選址在上述地點修建,并向該行作出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同年7月4日,甘肅省張掖地區發展計劃委員會作出“關于地區工商銀行職工集資修建住宅樓的批復”,批復同意工商銀行張掖分行集資修建住宅樓四棟,總建筑面積11592平方米。9月,甘州區規劃設計局又作出了《張掖市工行廣場東側住宅樓規劃圖》,設計圖標明擬建的工行5號住宅樓(規劃擬建3層)和4號住宅樓(規劃擬建4層)西側分別與原告居住的設計院住宅樓間距為12米和15米。2002年11月6日,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原甘州區城鄉建設委員會)分別給工商銀行張掖分行辦理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同時確定了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擬建的1-5號住宅樓的規劃平面圖及全套施工設計圖,并作出了甘城建基發(2002)93號批復。2003年5月19日,張掖市建設局準予工商銀行張掖分行4號、5號住宅樓施工,并作出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同年6月10日,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會同建筑單位,施工單位等對工行張掖分行5號住宅樓進行了放線,建筑物放線通知單中建筑物平面示意圖上反映,擬建的工行5號住宅樓為兩層,與原告居住的設計院住宅樓間距為9.45米。放線后,施工單位對工行的5號住宅樓進行了基礎打樁,因原告向被告甘州區城建局反映工行擬建的5號住宅樓距原告住宅樓僅為8.85米,違反規劃設計原則,使其居住的住宅樓日照間距、視覺衛生及樓間消防間距不能滿足國家有關規定,后又就此提起訴訟,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遂責令該工程停建至今。
證據的分析認定,被告提供的證據有:1、甘州區城鄉建設局組織機構代碼證,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證明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為機關法人,應予認定;2、張地計投(2002)155號批復,證明了2002年7月4日,甘肅省張掖地區發展計劃委員會作出批復,同意工商銀行張掖分行集資修建住宅樓四棟,應予認定。3、一層平面圖及設計說明,設計變更補充通知單,該組證據僅能證明張掖市聯眾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建設單位要求,對工行擬建的5號住宅樓的原設計進行了凸形窗改為直形窗,取消室外樓梯,設在室內的調整。但工行擬建的4號、5號樓的規劃平面圖及全套施工設計圖被告未舉證,舉出的一層平面圖既無設計單位的蓋章,又無哪一棟樓的說明,且系復印件,故不能作為證據使用;4、張公消審字第2003-34號“關于張掖市工商銀行1-5號住宅樓工程的消防審核意見書”,張掖市公安局消防分局經審核認為,工商銀行張掖分行的設計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要求;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年版),《消防技術標準規范匯編(節選)》,證明了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以及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須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辦理許可手續的程序,同時證明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須根據城市規劃提出的規劃設計要求,核發規劃許可證件。原告提供的證據有:1、原告徐江等19人的房屋產權證及相關證明材料,證明原告等19人居住在設計院住宅樓上,對工商銀行擬建的4號、5號樓具有相鄰請求權,應予認定;2、工行住宅樓規劃圖,證明甘州區規劃設計圖上標明擬建的5號住宅樓為3層,距設計院住宅樓12米,擬建的4號住宅樓為4層,該樓西側距設計院住宅樓為15米,應予認定;3、《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材料。
第三人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在舉證期限內未向本院提交相關證據。
本院認為,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作為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具有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工程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規定的管理職責,且對其做的具體行政行為應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經查,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原張掖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作出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程序合法,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有關規定,故對原告要求撤銷該選址意見書的請求,應不予支持。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應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書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并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依法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本案系原告不服被告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涉及相鄰權提起的訴訟,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依法應對其作出的行政許可行為向法庭提交事實依據及法律依據,但在舉證期限內,被告不提交其據以作出行政許可的事實依據――工商銀行張掖分行擬建4號、5號住宅樓的規劃平面圖、全套施工設計圖以及甘城建基發(2002)93號批復,第三人亦未提供相應的證據,致使本案爭執的焦點無法查明,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也無法核實,對此應視為被告被訴的行政許可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故被告依法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 撤銷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原甘州區城鄉建設委員會)作出的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原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地區分行)在廣場巷東側原市鈣塑包裝廠用地擬建4號、5號住宅樓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二、 駁回原告要求撤銷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原張掖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作出的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分行(原中國工商銀行張掖地區分行)在廣場巷東側原市鈣塑包裝廠用地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的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200元,合計300元,由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負擔200元,原告徐江等19人負擔100元。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200元,合計300元,由被告甘州區城鄉建設局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甘肅省張掖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梁 學 文
審 判 員 魯 玲
審 判 員 王 彩 云
二00四年 四 月 六 日
書 記 員:徐 澤 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受理申訴后不予確認用)
2020-10-14民事起訴狀
2020-10-14卷內目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調解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一審程序再審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宣判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逮捕通知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適用簡易程序建議書
2020-10-14逮捕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